正文 加速轉型 縮差領跑(1 / 2)

加速轉型 縮差領跑

思享家

作者:萬勇

今年是全麵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中央確定了“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總基調,省委提出了“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的總要求。我們將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的精神,按照“加速轉型、縮差領跑”的基本思路,深入實施“兩大戰略”(中國農穀建設和柴湖振興發展),加快建設“四個荊門”(實力、文化、生態、幸福荊門),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總量擴張,力爭綜合實力上縮小與“一主兩副”的差距,在全省同類城市中脫穎而出。

“加速轉型”重在“轉”,核心是轉觀念、轉方式、轉作風。

轉觀念是先導。荊門地處鄂中,規模適中,但發展不能甘居中遊,必須勇當中流砥柱,成為中堅力量。今年以“大開荊門”為主題,在全市深入開展新一輪大討論活動,在統一思想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重點是解剖自己,拿起手電筒多照自己,從我做起、自我革命。解除束縛,從根本上突破阻礙發展的思維定勢,衝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革除體製機製的弊端。解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切實解決安於現狀、觀念陳舊、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

轉方式是路徑。工業經濟上,做好結構調整、創新驅動、循環發展“三篇文章”。 堅持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形成農產品加工和化工兩大“千億產業”齊頭並進的格局;以通用航空、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為重點,突破性發展新興產業。堅持創新驅動,推動國家級荊門高新區向更高水平邁進,促進產學研合作實體化、成果化。堅持循環發展,用好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市、全國老工業基地改造試點市三塊“金字招牌”,積極發展綠色產業、生產綠色產品、追求綠色產值。“三農”發展上,堅持“三化三新三同步”。把“三化”作為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催化劑”,用均等化改善農村、用產業化改造農業、用知識化改變農民;把“三新”作為探索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相統一的“結合點”,大力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把“三同步”作為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的“敲門磚”,做到土地整治與土地流轉同步實施、遷村騰地與農民轉移同步推進、項目建設與政策整合同步安排。今年,我們著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廣“荊門版”的21種新模式。城鎮建設上,集成“一個體係”。抓緊製定和啟動“1+3+4+X”四個層麵的頂層規劃體係和行動方案,致力打造鄂中城市群。中心城區重點是全麵拉開漳河新區“骨架”,加快建設“三環八射六隧”大城市交通路網體係,全力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京山、沙洋、鍾祥,重點是加快城市新區建設。4個鎮級市和官壋鎮,重點是推進試點示範。新型農村社區,重點是推進第一批已規劃好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轉作風是保障。圍繞解決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質量不高的問題,推進“效能風暴”縱深行,繼續開展“市民問政”,堅決查處反麵典型,建立考評台賬,努力實現優質服務、優化環境的目標。

“縮差領跑”重在“跑”,關鍵是跑快、跑穩、跑遠。

跑快是基礎。對荊門來講,發展不夠仍然是最大的實際。我們必須以園區為載體、以項目為支撐、以企業為核心,毫不動搖地做活存量、做實增量、做大總量,隻要是綠色GDP、民生GDP,能搞多快就搞多快。著力打造中心城區“四部新引擎”,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漳河新區、荊門高新區、荊門化工循環產業園、東寶工業園快速發展,促進“一核六片十五園”競相發展。深入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兩大競賽”,著力招大引強,加快推進荊門石化技改擴能、油品升級、節能環保工程和中興、華工科技產業園、台灣寶成工業園等項目建設。繼續落實“一文三單”(《關於促進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企業降息單、緩稅單、退城入園單),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裂變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