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百強縣排行榜製定者從官方機構變為民間組織,但它對各地政府的重要性並未明顯降低。安徽省巢湖市、肥東縣,山東省廣饒縣,四川省什邡市均提出要衝刺百強。而已有的百強縣,儼然已成為企業入駐的福地及其他縣域學習的標杆。
然而,多位區域經濟專家向記者表示,如果從區域分類角度來看,部分縣市將學習標杆定為長沙縣或者南昌縣,也許是選錯了對象。
翻開地圖就能發現答案——長沙縣離長沙市人民政府13公裏,南昌縣距南昌市人民政府則僅有8公裏。兩縣距離省會如此之近,其經濟依存程度可見一斑。
秦尊文表示,現在很多百強縣,本質上都不是獨立發展的縣市。“如果按照美國城市的分區概念,它已經是省會的一部分了。由於中國是按照行政區劃來算的,因此這些地區盡管已與城市融為一體,但還是一個縣。”
他去美國考察時就發現,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由300多個市鎮構成。“美國總統奧巴馬籍貫為芝加哥,但我去之後才知道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奧巴馬老家就是芝加哥西部極偏遠的一個地方。”
文輝表示,除開經濟規律,中部百強縣崛起還有一個因素——“行政區劃調整”。
近年來,東部“撤縣設區”等行政區劃調整較為頻繁,一些經濟實力較強,在中心城區周圍的縣級市、縣被改為區,不再納入到縣域經濟的統計範圍。
比如,曾經耳熟能詳的百強縣順德,南海,蕭山等早已被納入所在地市的主城區範圍,近年來又有蘇州的吳江市改為吳江區,紹興的紹興縣改為柯橋區等。
秦尊文表示,如果按地理位置來看,長沙縣、南昌縣之於長沙市、南昌市,就類似於武漢的黃陂區、蔡甸區。隻是武漢市已“撤縣設區”,而在長沙市、南昌市,這一過程還在進行中。
這也使得中部出現了涇渭分明的兩種縣域經濟類型:一類是中心城市周邊的“衛星縣市”,如長沙縣、南昌縣;另一類則是相對獨立發展的縣市,如大冶市。
中部縣域在資源稟賦、地理位置、產業結構方麵均有相似之處,但因區劃差異,如何對標將是一件頗為費神的事。
“都市圈”與“強縣”
已到隆冬,長沙縣幹杉鎮的上海大眾汽車一期項目建設工地仍熱火朝天,幾十台挖掘機緊張作業,數百名建設者揮汗如雨。
自2013年5月開工以來,短短5個月,核心場區已整體交付。完成項目辦公樓臨時板房建設,項目周邊的基礎配套道路改建都已動工。兩年後,一座全新的大眾“汽車城”將在長沙城東拔地而起。
隨著這一項目的落地,長沙縣汽車產業園區已布局完善,全縣形成七家整車企業為龍頭,配套住友輪胎、德國博世等100多家企業的完整產業鏈。長沙縣委書記楊懿文介紹,未來兩三年,這些園區項目將釋放至少4000億元的工業產能。
事實上,長沙縣早已嚐到園區建設的甜頭。
本世紀初,之前農業經濟一枝獨秀的長沙縣發揮臨近省會的優勢,實施“興工強縣”戰略,引進了LG、HEG、光南等韓國電器、摩托車產業巨頭,挖到了資本積累的“第一桶金”。
從“引進一個LG,帶來一個韓資工業園”的經曆中,長沙縣悟出隻有利用區域優勢建立園區,才能帶來集群效應。並先後將三大本土工程機械巨頭引入當地經濟開發區,確立了“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地位。
借工業園區模式,長沙縣啟動了以黃花鎮為核心的臨空經濟區、以黃興鎮為核心的武廣新區、以北部12個鄉鎮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與已有的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起,形成“四區”並駕的格局。
“長沙縣的發展模式與杭州市蕭山區極其類似,均是依托中心城市,提高自身各類生產要素特別是高端生產要素的能力。”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史晉川告訴記者,這種發展模式可以命名為“都市經濟圈戰略”。
而百強縣中沒有靠近中心城市區位優勢的縣市,又是怎樣一種發展戰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