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部縣域經濟發力(1 / 3)

中部縣域經濟發力

新地理

作者:蔣李 李思琪

核心提示:中部百強縣崛起,是東部沿海一些外向型百強縣和西部一些資源型百強縣發展速度放緩下出現的結果。

《支點》記者 蔣李 實習生 李思琪

“縣域強,則區域強”,縣域經濟決定著一個地區未來在全國的經濟地位。

梳理近年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的百強縣名單可以發現,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異軍突起”,數量從2006年的1個逐步增長到2012年的5個,去年達到了7個。

“照這個趨勢,未來長江中遊城市群板塊,會湧現出更多的百強縣。”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發展規劃部主任文輝對本刊記者說。

中部縣域崛起

湖南省長沙縣黃興鎮上空塵土飛揚,無關霧霾,這是一個新項目的萌生。

1月20日,湖南省未來最大的會展平台——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項目現場,拆遷任務已經完成87%,春節後正式進場施工,計劃於明年開館。

“該項目為省市共建,市會展辦具體操作,黃興鎮則協助長沙縣征地辦開展征地拆遷工作。”黃興鎮黨政辦主任葉凱對本刊記者說。

在市民看來,這隻是一個在建中的可用於各類展覽、演出的場館,但在會展業人士看來,水泥鋼筋的背後是當地的產業底氣。

曾任成都博覽局局長的陳琳告訴本刊記者:“一座城市如果沒有一定的產業聚集度,很難支撐會展業的快速發展。”

正因如此,一般情況下,一個省最大的會展中心都設在省會的市轄區,如成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位於金牛區,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位於荔灣區,上海國際會展中心位於長寧區,而湖南省卻罕見地將這個區域設立在縣域中。

“沒有金剛鑽,就不敢攬瓷器活”。采訪中,記者獲悉,長沙縣發展會展經濟的信心,源自重大項目和優勢資源的聚集。

這塊總麵積不到兩千平方公裏的土地上,不僅有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這對明星企業最重要的製造基地,還吸引了29家世界500強企業直接投資、設立分公司或辦事機構,僅常駐的港澳台及外企技術管理人員就近萬人。

“去年,湖南省曆史上最大的實業項目——上海大眾也落戶長沙縣。”長沙縣縣委宣傳部外宣辦人員鞠文霞的語氣中,透露出幾分自豪感。

郡縣治,天下安。如果將眼光再放開些,就會發現在中國中部的幾個省份,像長沙縣這樣具有雄厚經濟聚集力的縣級城市正逐漸增多。

2013年12月,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公布十三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名單,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百強縣數量增長顯著,分別為湖南省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醴陵市,江西省南昌縣、豐城市以及湖北省大冶市。

中郡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還顯示,這7個百強縣2012年GDP平均增速高於湘鄂贛三省平均增速2.9%個百分點,高於全國GDP增速6.2%個百分點。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中部縣域經濟有了這樣的飛躍?

“李克強總理曾表示,過去是沿海發展,現在該輪到中部發力了。”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秦尊文向本刊記者表示,在中部崛起的大形勢下,中部縣域經濟也自然處於高速發展之中。

文輝也表達了相似觀點。“中部百強縣崛起,是東部沿海一些外向型百強縣和西部一些資源型百強縣發展速度放緩下出現的結果。”他表示,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是中部縣域經濟崛起的核心因素。

區劃調整催生兩種“百強”

以往,每年9月底到10月底這一個月的時間裏,總會有一個牽動全國2800多個縣域的排名榜發布,這就是每年一屆的全國百強縣。

百強縣是中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的簡稱,從1991年開始,國家統計局根據全國兩千多個縣域的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從發展水平、活力、潛力三方麵測算經濟發展水平並進行排名。

從2000年開始,民間研究機構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也開展“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評價”工作。直到2007年,國家統計局停止百強縣評比,而中郡卻堅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