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廣西糖業何時“論克賣”(1 / 3)

廣西糖業何時“論克賣”

財富道

作者:丁傑

核心提示:酒店、房地產,成了製糖企業新的追逐對象,這被一些媒體評價為糖業沒落的跡象。

《支點》記者 丁傑

“糖王”曾是讓他引以為豪的外號。從廣西石塘糖廠的一名技術員到廣西糖業局的副局長,再到廣西南寧南方糖業開發公司總經理,王天權跟糖業打了大半輩子的交道。

盡管還保留著中國製糖協會常務理事的身份,但他已經將全部的精力投在了茶葉上麵。在王天權給記者的名片上,赫然印著雲南滇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這一頭銜。

三年前,正是糖業最“甜蜜”的時代。許多商家人爭先恐後地想擠進來分一杯羹,王天權卻出人意料地從這個行業裏抽身而出。

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好日子就要到頭了。“所有的人都瘋狂了,大量建廠、擴建,造成行業的惡性競爭。”王天權說。跳出行業來看行業,他多了一份冷靜。

如今,一心做茶的王天權,算是另辟蹊徑,成功轉型。可是,麵對行情的急轉直下,眾多的廣西製糖企業還在苦苦死撐,等待他們的,或許是一場血雨腥風的“大洗牌”。

近八成糖廠虧損

現在的糖廠麵臨的是生存的問題,而不是發展的問題。

這是王天權在與記者溝通時反複強調的一句話,也是這幾天記者在廣西走訪企業時感受最深的一點。

根據廣西糖業發展局提供的數據,剛剛過去的2012/2013榨季,廣西製糖企業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整個榨季全行業利稅總額僅為7.7億元,銳減40.8億元,降幅高達84.2%。盈虧相抵後,2012/2013榨季整個廣西糖業虧損15.25億元,81家糖廠虧損,虧損麵占到廣西全部103家糖廠的78.6%。

但這還很可能不是最冷的冬天。

廣西糖業協會理事長農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國際國內糖價下滑仍將持續,悲觀預計,2013/2014榨季廣西糖業將繼續虧損,虧損麵或將進一步擴大。

“這是為什麼我在2010年就放棄了糖業,就留下來一個加工糖的廠,其餘的全部轉讓了。今年廣西的糖業,官方公布的虧損數字是15億元。糖本身就不是一個很大的行業,虧損麵這麼大,那意味著很多農民失去積極性,這個行業的日子將會非常難過。”王天權說。

2010年是全國糖業的一個拐點,也是糖價最高的時候。王天權回憶當時的情景,連稱“瘋狂”。“糖價一高,所有的人都瘋狂了。本身這個是農產品、原料產品,企業家失去了理智,大量建新廠、擴建老廠,造成行業的惡性競爭,現在正是這些糖廠最難過的日子。”

糖業虧損的原因很多,追根究底,離不開兩個字:成本。

過去,糖作為生活的必需品,糖業受到國家的保護,特別是在產量占到全國六成的廣西。最近這十幾年,國內很多製糖企業都改製了,由國營改為民營。通過改製,這個市場的能動性得到了激活。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由於這個產業的利潤豐厚,許多企業家忽略了市場應該遵循的法則。尤其是經濟全球化以後,人們覺得這個日子很好過,也就沒有考慮成本控製。隨著人口紅利逐步地消失以後,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糖的成本隨之陡增。

“現在勞動力成本很高,甘蔗500元一噸,砍一噸甘蔗都要150元,你還要平時的農藥、肥料、種植等等。”王天權說,花在甘蔗環節的錢已經占到了製糖成本的七成。而短期內,企業降低製糖成本的辦法卻不多。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麵對降低成本的巨大壓力,包括崇左等糖產區的“殺手鐧”就是降低甘蔗的主要原料糖料蔗的收購價。但這是把“雙刃劍”,雖然這在短期內降低了成本,但農民種蔗收入降低,種植積極性下降,同樣影響行業穩定發展。

崇左市是廣西原料蔗重要基地,對當地蔗農的調查表明,最近兩個榨季蔗農收入呈現明顯下降態勢,2011-2012榨季甘蔗最低收購價500元/噸,蔗農每畝淨收入325元;2012-2013榨季甘蔗最低收購價475元/噸,蔗農每畝淨收入257.4元,每畝淨收入同比下降21%。

來自廣西農業廳的統計表明,廣西扶綏、柳州等地的甘蔗種植成本急劇飆升,崇左成本達到436元/噸,按照今年440元/噸的收購價格,農民難以接受。如果持續數年時間,很可能會出現農民棄蔗局麵,原料基礎“皮之不存”,食糖產業“毛將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