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這樣托老鼠的福而幸免於難的事還有好幾回。他想到這些,對老鼠說:“不管怎樣,這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世界。今後可要多多關照啊!”
他喂食給它們吃。這時,吃食的老鼠顯得惶恐不安,這是危險的預兆。
“啊?將要發生什麼事?是火災,還是水災?不管它,趕快搬家吧。”
由於事出突然,他也就顧不得價錢的貴賤,胡亂賣掉房子,匆忙搬走了。當然,受些損失也是沒辦法的,要是磨磨蹭蹭,碰上災難豈不更糟!
喬遷新居後,老鼠恢複了常態。他稍事休息,就想弄清自己搬走後舊居到底發生了什麼災難。於是,他往舊居掛了電話,“喂,喂,我是以前的老住戶,想打聽一下……”
“什麼事,忘了什麼東西?”
“不是,我是想知道在我搬走後,您那裏有什麼變化?”
“唔,好像沒什麼。”
“不會的,請您仔細想一下。”
“要說嘛,就是您走後不久,住您隔壁的人也搬了,就這樣。”
“是嗎!新搬來的是什麼人?一定是位可怕的人物。”
他熱心地問著,他想,災難這時恐怕已降臨到隔壁,自己要是不搬,無疑會被卷入事變中。但是,對方的回答很讓他意外:
“不,是位很和善的人。”
生活中的問題是非常複雜的,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千萬不要被表麵的現象所迷惑,犯想當然的錯誤。
“真的嗎?”
“是的,因為他非常愛貓,養了很多,所以……”一個聳人聽聞的謠傳
文/佚名
春秋時代的宋國,地處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澤,而且幹旱少雨。農民種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澆灌。
當時有一戶姓丁的農家,種了一些旱地。因為他家的地裏沒有水井,澆起地來全靠馬拉驢馱,從很遠的河汊取水,所以經常要派一個人住在地頭用茅草搭的窩棚裏,一天到晚專門幹這種提水、運水和澆地的農活。日子一久,凡是在這家住過莊稼地、成天取水澆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勞累和厭倦。
丁氏與家人商議之後,決定打一口水井來解決這個困擾他們多年的灌溉難題。雖然隻是開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徑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進行井壁加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幹了半個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過節一樣。
當丁氏從井裏提起第一桶水時,他全家人歡天喜地,高興得合不上嘴。從此以後,他們家再也用不著總是派一個人風餐露宿、為運水澆地而勞苦奔波了。
丁氏逢人便說:“我家裏打了一口井,還得了一個人哩!”
村裏的人聽了丁氏的話以後,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無關其痛癢並不在意的。然而誰也沒有留意是誰把丁氏打井的事掐頭去尾地傳了出去,說:“丁家在打井的時候從地底下挖出了一個人!”以致一個小小的宋國被這聳人聽聞的謠傳搞得沸沸揚揚,連宋王也被驚動了。
宋王想:“假如真是從地底下挖出來了一個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聽個水落石出才行。”為了查明事實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問丁氏。
丁氏回答說:“我家打的那口井給澆地帶來了很大方便。過去總要派一個人常年在外搞農田灌溉,現在可以不用了,從此家裏多了一個幹活的人手,但這個人並不是從井裏挖出來的。”
在生活中傳遞信息或收集材料的時候,要對有關情況進行認真核實和仔細的分析,努力弄清真相。決不能道聽途說,人雲亦雲,輕信流言,以至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桑樹裏長出的李樹
文/佚名
從前有一個人出門,帶了一些李子路上吃。他一路走一路津津有味地嚼著李子,一會兒就吃完了,隻剩下幾個李子核。把李子核扔到哪裏去呢?這人一抬頭,見旁邊幾步路遠的地方有一棵桑樹,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樹幹上有一個大洞,裏麵已經空了。於是他就把核順手扔進了樹洞裏。想了想,又弄來些泥土填進樹洞將李子核種上。他這樣做倒也並不是為了種出李子來,隻是一時好玩罷了。種完他就走了,也沒有當成一回事。日子一長,他也慢慢地把這回事給忘了。
再說那被種下的李子核,天下雨時便得到雨水的滋潤,在樹上棲息的鳥兒拉的糞便成了天然的肥料,時間長了,竟真的發出芽來,長成了一棵李樹。有人見到桑樹裏長出了李樹,覺得很神奇,就把這怪事告訴了周圍的人。
有個害眼病的人聽說了,認為這棵李樹可能是一棵神樹,就拄著拐杖探索著來到李樹下,向它許願說:“李樹啊,您如果能保佑我的眼疾消除,我就獻給您一頭小豬。”他一說完,就覺得眼睛疼得沒那麼厲害了。又過了些天,他的眼睛竟慢慢變好了。他高興極了,逢人就說:“桑樹裏長出的那棵李樹治好了我的眼睛,果真是一棵神樹啊!”然後又準備了小豬,叫人敲鑼打鼓地抬到李樹下去還願,附近的人都來看熱鬧,大家都知道了這棵李樹是神樹。
就這樣,“神樹”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遠近的人就都知道了,而且越傳越神:“那棵李樹能讓盲人重見光明呢!”“那棵李樹可以醫好百病呢……”人們都帶著祭品慕名而來,祭拜這棵“神樹”,希望它保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