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的一天,陳策去集市上買回了一匹騾子。這騾子精壯精壯的,毛色發亮,走起路來4隻蹄兒像翻花。喜得陳策連聲說:“好騾好騾。”

第一次用這騾子,是要從西域的恒順運一些絲綢到他的鋪子。夥計將鞍放上騾子的背,想不到騾子突然暴怒起來,上躥下跳,連鞍都摔在地上,把幾個夥計嚇了一跳。這騾怎麼啦?夥計把騾捉住,又試了幾次。隻要鞍一上騾背,它就發怒一般暴躁蹦跳。

“這是一匹傷鞍的騾,老主人養成的。”陳策說。

“騾子不能負重,就是廢物。”鄰居說,“還把他送還原來的主人,或者賣掉吧!”

可陳策這個人不忍心這樣做。受了欺騙,他就這樣認了。他叫夥計把騾子關到城外閑置的老屋子裏,每天供給它一些簡單的草料。他說:“就等它慢慢地老死吧。對畜生這樣狠的主人,就是畜生!”他對騾子的前主人依然耿耿於懷。

他的兒子對父親的做法很有些想法,他還是想把騾子賣掉。但這個念頭他不敢跟父親說,他有點怕父親。所以後來做的事他都是瞞著父親幹的。

他找到平時比較熟的一個馬販子,說:“你想法把我這頭騾子賣了,我多給你中介費。”

馬販子說:“誰都知道你父親的脾氣,他會說我們的。你父親知道了,氣得要冒煙的。”

“沒事,一切後果我負責!”

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個路過南城的官人的馬死了,便來到騾馬市場,想再買一匹。

馬販子瞄見了他,上前說:“有一匹上好的騾子,因為負重時受了點傷,把背磨破了,主人要趕生意,急著就把它賣了,你要不要看看?”

官人就隨他過去。一匹精壯精壯的騾子,毛色發亮。官人連聲誇:“好騾好騾。”

馬販子說:“就是背上有些傷,稍養一養就好了。”

騾子的背上有一些新鮮的擦傷。是陳策的兒子和馬販子磨出來的。脫毛,破皮,見血。

官人和當時的陳策一樣,毫不猶豫就買下了。他說:“我的日程寬裕,暫不用它,隻與我隨行即可。”

陳策還是知道了這件事——可當時已經晚了,那官人早已離開了南城五天了。

陳策騎上馬,沿官道追。曉行夜宿,沿路打問。他花了兩天時間,趕上了那匹騾子。那騾子見了他,不走了,挨挨蹭蹭要靠近他。想說什麼說不出來,隻知道強著不走。

陳策向官人行禮,說:“這是一匹傷鞍的騾子,不能負重。”

官人疑心他舍不得這精壯的騾子,要反悔,就說:“傷鞍的騾子我也要。”

當別人欺騙或辜負了你的時候,不要采取“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的原則;想讓別人如何對待你,你就如何去對待別人吧!

陳策解下自己的馬鞍,遞給官人,說:“不信,你試試。”

官人說:“我不試。”

陳策歎一口氣:“我以誠待你,你卻疑我欺詐,既如此,我在家等你。”說完,策馬回家了。不久,官人返回了南城。他找到了陳策,說:“我來並不是為了討回銀兩,而是特為謝罪而來。你待我以至誠,竟受我小疑。哎,慚愧呀!”人身上的至寶

有一天,西域來了一個經商的人。他將珠寶拿到集市上出售。這些珠寶琳琅滿目,全都價值不菲。特別是其中有一顆名叫“珊”的寶珠更是引人注目。它的顏色純正赤紅,就像是朱紅色的櫻桃一般,直徑有一寸,價值高達數十萬錢以上,引來了許多人圍觀,大家都嘖嘖稱奇,讚歎道:“這可真是寶貝啊!”

恰好龍門子這天也來逛集市,見好多人圍著什麼議論紛紛,便也帶著弟子擠進了人群。龍門子仔仔細細地瞧了瞧寶珠,開口問道:“珊可以拿來填飽肚子嗎?”

商人回答說:“不能。”

龍門子又問:“那它可以治病嗎?”

商人又回答說:“不行。”

龍門子接著問:“那能夠驅除災禍嗎?”

商人還是回答:“不能。”

“那能使人孝悌嗎?”

回答仍是:“不能。”

龍門子說道:“真奇怪,這顆珠子什麼用都沒有,價錢卻超過了數十萬,這是為什麼呢?”

商人告訴他:“這是因為它產在很遠很遠沒有人煙的地方,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曆經不少艱險,吃不少苦頭,好不容易才能得到它,它是非常稀罕的寶貝啊!”

龍門子聽了,隻是笑了一笑,什麼也沒說便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