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鐵肩擔道義(2 / 2)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趙汗青一愣,隨即拍手笑道:“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不錯不錯,李兄此言,深得我心!”

說完,一把拉住李瀟的手,趙汗青如同遇到了知己一般,心情激動。

眼見趙汗青如此激動,李瀟轉眼便明白了,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恐怕說的就是這種人,在現代,許多人已經有了公民意識,因此無數人關注時事,但是在清朝,這種人卻不多。

李瀟雖然是跑龍套的底層小角色,但是對時事也是非常關心的,畢竟在現代,有了網絡,信息的流通非常快,何況還有一個萬能的微博呢。

見到趙汗青如此心情,李瀟不由地也有了一種回到了現代的感覺。

“趙兄,我對此地時事並不關注,不知能否為在下解答一二。”

趙汗青平靜了一下心情,才開口道:“自從開文字獄以來,各方都謹言慎行,大都沉浸在那些程朱理學,在下卻偏偏不願理會那些,因偶聞楚地昔日船山先生治學之理,因此便在孤身前往瀟湘,在船山先生舊地遊學三載有餘,感慨頗多,因不喜繁雜世俗,前年來到此地,見這鄱陽湖風景甚好,便結廬而居,閑暇時便鑽研船山先生之理,教那些少年習字,倒也另有一番風味,而且還結識了觀瀾兄,近日又得見李兄,實乃趙某三生有幸。”

李瀟乃是湖南人,雖讀書不多,但也進入了高中,自然知道湖湘文化,更何況還有一段時間,湖南正在征集湖湘文化的精髓,自己也參加了,當即乃道:“船山先生乃一代賢才,合眾家所長,說起來,不過就是十六個字,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百折不饒,兼收並蓄。”

趙汗青聞言,口中喃喃自語道:“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百折不饒……兼收並蓄。”

猛然站立起來,大笑道:“好!”

說完,當即四下翻找,拿出筆墨紙硯,在那張剛吃過土豆的破舊桌上鋪就開來,信手揮毫,如龍飛鳳舞般,寫下了這十六個字。

寫完,趙汗青朝李瀟笑道:“李兄年紀輕輕,但見識不凡,名師出高徒,想必老師也定是大名鼎鼎的高人,亦或是那些隱士高士了。”

“這個……”

李瀟聞言,不由地有些汗顏,在自己的那個時代,任他是剛上小學的孩子,或者是農夫,恐怕也說得出幾句這樣的話來。

至於自己的老師,李瀟雖然隻上到了高中,但教過自己的老師,那可多了去,沒有上百也有幾十,現代人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一年換一批老師,可不像清朝,許多人一生中隻有區區幾個老師。

“如果李兄有難處,那就不必說了,哈哈,得遇李兄,實乃我趙某的福氣,觀瀾兄,既然李兄想去市集,那我二人一起陪著便是。”

說完,也不管李瀟如何想,拉著李瀟便走。

“走,李兄,我們路上邊走邊聊。”

見到趙汗青這般模樣,李瀟不由地暗罵自己多嘴,不過臉上卻浮現笑意。

“趙兄,在下淺薄之見……”

話剛出口,趙汗青卻不幹了。

但見他停住腳步,正色道:“李兄,現在世道如此,你也知情,我等讀過一些書的人,須有讀書人的擔當,妙手著文章不敢說,但是這鐵肩擔道義,我們讀書人不去做,難道要推給那些大字不識的鄉民不成?”

李瀟雖對此道理不以為然,但是對於趙汗青這番話,卻是頗感震驚。

在他看來,無論什麼時候,天下人的命運,需要天下人去扛,主動去擔當道義,這種人如果沒有瘋,不是聖人,便是大奸大惡的偽君子。

這個趙汗青,到底是個聖人,還是一個大奸大惡的偽君子?

仿佛猜到了李瀟的想法,趙汗青悠悠地道:“我知道,我這個想法,會被很多人警惕的,聖人已經夠多了,大奸大惡的人,破壞力太大了,但是,如果連讀書人不去一力擔當,那麼,就隻有讓鄉民去扛了,但是這些鄉民大字不識幾個,隻知破壞,不懂建設,如果真讓鄉民得了這個天下,隻會帶著所有人走進水深火熱之中。”

李瀟閉口不言,他走雖然不讚同趙汗青的話,但是曆史上那些不懂文化的人,很多都是隻會瘋狂地破壞,卻不懂得建設,隻有那些懂得文化之人輔佐,才會走上正軌。

破壞容易,建設難。

李瀟雖然讀書的時候,並沒有太注重曆史,很多都考試之後便忘記,但是,他拍戲,卻非常認真,因此很多戲劇,數年之後還記得。

那些戲劇裏麵,遠到項羽逐範增火燒秦宮,近到張獻忠瘋狂殺人,曆史上的五胡亂華,哪一次不是讓中華大地變得更混亂?

破壞,同時,也要懂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