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合作意識的培養
正確理解合作意識
新的世紀麵臨新的挑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競爭加劇、科學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產業結構的調整、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勞動市場的波動等社會現象麵前,人類的生存麵臨著一係列挑戰,這種挑戰在某些方麵已遠遠超出了個人、地方和國家的範圍。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同時又是一個更加需要合作的社會。新世紀呼喚新的道德規範:學會共處、學會同情、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合作意識已經成為現代人才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
要培養合作意識,首先應當理解合作的價值。
一、不合作導致滅絕
我們生存在一個合作努力的時代中。幾乎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在某種合作的形式下經營。
我們隻要瀏覽一下當天報紙上的新聞,必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報道:在同一管理機構下合並的工商企業,創造了無比的力量。
今天是一群銀行合並,明天又是一群鐵路公司合並,過幾天又是幾家鋼鐵公司聯合起來。這一切的聯合行動,其目的全是為了運用高度的團結及合作,發展出無比的力量。
知識並不是真正的力量,因為它是散亂而無組織的,它隻是一種潛伏性的力量——從它那兒可以發展出真正的力量。任何一家現代化的圖書館,都包含了一切沒有組織的珍貴知識——這是我們這一時代所獲得的遺產——但這些知識並不是力量,因為它們並沒有被組織及聯合起來。
每一種能源形式及每一種動植物的生命,若要生存,就必須團結起來。遠古時代那些龐大的動物在絕種之後,遺骸塞滿在大自然之中。它們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但留下了很肯定的證據,不團結就會造成滅絕的噩運。
從電子——最小的質子——到宇宙最大的星球,這些物質證明了宇宙最初的一項法則,就是“組織”。能夠認識這項法則的重要性,並使自己熟悉這項法則的各種方式,以及利用這項法則為自己製造利益,實在是最幸運的人。
最困難的是,人們不僅要認識團結力量法則的重要性,同時也要以這種法則作為其力量的經緯。
眾所周知,任何企業家所要進行的最困難的一件工作,就是誘導與他一起工作的人,在一種和諧的精神下,貢獻他們的努力與智慧。在任何事業中,要想誘導工作人員不斷地貢獻他們的智慧與勞力,這是很困難的事,隻有最有能力的領袖才能達到這項理想的目的。但偶爾也會出現這樣的一位偉大的領袖,在他所從事的行業中出人頭地,因此,全世界都會聽見他的大名。例如,亨利·福特、愛迪生、洛克菲勒、哈裏曼及拿破侖·希爾。
力量和成功是相輔相成的。因此,任何人隻要擁有這項知識及能力——和諧地聯合個人思想的原則,而發展出力量,就能在任何行業中獲得成功。
二、合作是領導才能的基礎
一個人若能引導其他人進行合作,以及從事有效的團隊工作,或者鼓舞其他人,使他們變得更為活躍,那麼,這個人的活動能力並不亞於以更直接方式提供有效服務的人。
在工商企業中,有些人具有極高的能力,能夠鼓舞並指揮他屬下所有的人員獲得比在沒有這種指揮影響力之下更大的成就。眾所周知,卡耐基很能幹地指揮他個人的一些幕僚人員,因而使得這些幕僚人員當中的許多人也成為富翁。
每位銷售經理,每位軍事領袖,以及各行各業的領導者,都了解“共同諒解及合作的精神”的必要必性。要想獲得成功,必須擁有這種精神。這種和諧的大眾精神,可經由自動或強製的紀律而獲得。拿破侖·波拿巴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他擁有這種磁鐵式的思想,能夠把他所接觸的任何人的思想全部吸引過來。拿破侖手下的士兵能夠為他慷慨犧牲,毫不畏縮,就是受到了他個性的吸引。
任何一位明了合作精神的能幹領袖,也許可以暫時把任何一個團體的思想融合起來,使這些思想隻代表一個集體思想;但當這位領袖一離開這個團體,這種融合的集體思想立即分裂崩潰。最成功的人壽保險銷售組織或其他銷售團體每周集會一次,或一次以上,他們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把所有的個別思想融合成為一個智囊團,這種智囊團在一段時期內,可以不斷激勵個人的思想。
這些團體的領袖們,也許不了解在這些被稱作“鼓勵會議”的會議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類會議的例行議程,通常是由團隊領袖或其他人員發表談話,有時候還請團體以外的人加入意見,個人的思想則彼此進行接觸,並相互鼓勵。
人類的頭腦可以比作電池,其電力將會耗盡或衰減,令人感到沮喪、泄氣、缺乏鼓勵。這種感覺誰能避免呢?人類頭腦在沮喪的情況下,必須予以充電,要想達到這項目的,就必須和一個更為充滿活力的思想進行接觸。偉大的領袖都明了這種“充電”過程的必要性,而且,他們還了解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這就是一位領袖和一位追隨者的最主要的區別。
三、合作加速成功
在發展自信心及領導才能的過程中,你還必須發揚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