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吒風雲(1 / 3)

叱吒風雲

見義勇為,俠氣凜然,演出一幕幕英雄救美的故事。拯救台灣少女,飛腳踢倒四名飛仔;保護香港女星,徒手勇鬥大名惡棍。威名遠播,又樹敵多多。保守的武師不滿他的狂,黑社會歹徒視他為刺。屢遭暗算,每次都化險為夷,大難不死。被譽為嚇不倒、打不垮的人!

1964年秋季,李小龍參加全美空手道大賽,擊敗蟬聯三屆冠軍的羅禮士而榮登冠軍寶座。冠軍的桂冠給李小龍帶來名譽,也給他帶來了麻煩。

羅禮土心服口服,跟李小龍交上朋友。

可有的空手道選手卻不服氣,冠軍的桂冠為何給這無聲無臭、名不見經傳的家夥摘去?大賽采取的是淘汰製,輸贏往往帶有一定的偶然性。過去也常常發生這樣的怪事,初賽被淘汰的選手,在非賽事的場合,卻能把進入複賽,甚至是進入決賽的選手打敗。

武士皆好鬥,非正式比武或私下較量是常有的事。因是淘汰賽,有許多選手並末跟李小龍交鋒過。比賽隻承認結果,就李小龍的體魄和動作,並不見有什麼驚人之處。一些選手,有著賭徒般的心理,把輸的原因歸咎於運氣,而不是其他。他們想:這家夥功夫真這麼了得?他們等不及下一屆大賽就急於扳回證實自己。

打敗了李小龍,就是世界第一。美國人好狂妄自大,自以為是,他們往往把全國性的,甚至地區性的賽事冠軍,看成是世界冠軍。

有三名曾經在其他賽事獲得過冠軍的空手道高手聯名向李小龍挑戰。這是在李小龍獲得全美空手道冠軍後不久,因此,這次比武吸引了不少空手道武師,被他們稱為“空手道世紀大戰”。

比武在加州大學的分校室內籃球場進行。這三名高手帶了一大幫弟子,而李小龍隻有蓮達陪同。這幫弟子搖唇鼓舌,用不恭的言辭抨擊李小龍的功夫,用頌揚的口氣張揚他們師傅輝煌的曆史。

李小龍緘默不語,不動聲色看待這一切。

有幾十個大學生湧來聲援李小龍。李小龍功夫的影響最初是在美國的大學生中。他才來洛杉礬不久,不曾來這所大學表演功夫。這些大學生親熱地叫喊李小龍的名字,李小龍認出一張熟悉的麵孔,但叫不出他的名字。事後那人跟李小龍說,他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州立大學曾跟李小龍學過20天的詠春拳,現在來加州大學讀研究生。李小龍是個進入格鬥狀態就忘乎一切的人,不受外界情緒影響。他朝這些大學生感激地點點頭,目光注視著對手。

這三名空手道高手事先商議,一個接一個輪著跟李小龍交手,不管是輸是贏,要使李小龍沒有一刻喘息的機會,體力得不到恢複又要接上一場惡戰。

這正中李小龍下懷,詠春拳的特點就是速戰速決,視鏖戰為大忌。李小龍隻用了四秒鍾就擊敗第一個對手,他格住對方凶狠的拳勢,另一拳擊向對方的麵額,對方頭冒金星、眼花目眩之際就給李小龍一腳踹倒了。

就在第一個對手倒地之時,第二個對手一言末發,如猛豹急躥撲來,掠起一股疾風。

因這是非正式比賽,可不受任何規則約束,隻須徒手博擊(此乃空手道的大義)就行。李小龍未采用其他拳師慣用的“避其鋒芒,攻其不備”之法,他不曾閃避一下,而是迎其鋒頭而擊。李小龍在擋格對方拳勢之前,腳就踢中對方的膝蓋。對手踉踉蹌蹌,李小龍不等他站穩,三記厲拳,外加一腳,對手倒在一丈開外,滿臉鮮血。

第三個對手高聲叱喝一聲,朝李小龍撲來。此刻,李小龍雖連戰二局,仍餘勇可賈、鬥誌旺盛——全仗詠春拳速戰速決招數之優勢。大學生啦啦隊情緒激昂,高呼李小龍的名字,叫喊“用拳擊”、“出腳踢”。

李小龍卻避其拳勢,象泥鰍似地滑到一側。

李小龍摒棄詠春拳的打法,他已不再顧忌與最後一名對手纏打酣戰。他學過多種拳術,將其中的長處融進詠春拳,而從未在正式搏鬥中采用過。他想試試整套招數的實戰效果。

李小龍跟對手若即若離,似纏非纏,將柔拳之術悉數施展。柔拳以化解見長,在“消”之時,趁機擊打對方的要穴。李小龍未學過“點穴術”,他更祟尚外功,他所處的環境及他的性格,使他難以靜下心來修煉內功。

李小龍想測試一下自身的敏捷,他連連從對手的掌網下滑掉。但他不喜歡這種打法,他缺乏這種耐性。

李小龍又分別使出其他拳派的招數。他常常給對方逼死,危急之中不得不另換招式解救。

這次比武後,李小龍曾長久反思。他認為獨精一門、死守一門的做法是極其荒謬的,即使是很實用的詠春拳也不值得固守。這對他日後完善截拳道大有益處。截拳道不是具體的招數,而是哲學化的戰術。它集東方各派武學之大成,不屬於任何一派,又可以是任何一派。

李小龍跟第三名對手對拆了十幾分鍾,險象環生,扣人心弦。兩人的體力都消耗甚大,氣喘籲籲,渾身是汗。眾人皆看得目瞪口呆,不知李小龍在耍何種把戲。

對手倚仗體魄健壯,攻勢不減。李小龍喝道:“你還要打多久?”話音末落,對手就砰聲倒在李小龍的重拳之下。李小龍出招之快,如閃電驚雷。

每一次比武,結果都是給他蒙上一層耀眼且神秘的色彩。美國的武術界流傳著不少他的傳奇。“李小龍是不可戰勝的”之傳說,深深刺傷了一些武師的自尊,從而激起更多的武師向李小龍挑戰——力圖粉碎那句神話。

李小龍深深感悟到“樹大招風”這句中國古老訓條。但他樂意接受挑戰,因為隻有實戰,方可證實他的截拳道是否適宜實戰。結果總是李小龍穩操勝券。他大言不慚地認為,他的截掌道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武道。他自信自己是當今世界功夫第一人。

李小龍態度的徹底變化,是1970年他養傷期間。在此之前,他對比武已開始厭倦,不想周而複始地以拳腳再一次證實自己的功夫及武道。確然,他對能與一等一的高手交戰,仍興趣盎然。隻是那時的美國武術界,跟他勢均力敵的對手委實太少。

李小龍背部嚴重受傷。是在一次練功中用力過猛造成的。筋脈相連,使得他的手腳都不可伸展自如,他不得不按照醫生的囑咐躺在床上養傷。醫生告訴他:你休想以後再去搬弄拳腳。

李小龍足足在床上躺了6個月,這是他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醫生的話使他沮喪無比,躺著的滋味使他度日如年。李小龍後來回憶說:“我整天呆在房間裏,凝視著四周的牆。武術是我唯一懂的東西,我不知將來如何是好!”

車小龍開始沉浸在哲學和武學的海洋裏,他的思維進入新的境界,火花不斷,有時睡夢中也會被突如其來的靈感弄醒。他不停地看書,不停地書寫——把他的種種心得記錄下來。他原想花1年時間寫出一部武道著作,後因事務繁忙又不得不輟止。直到去逝後。他的朋友才將他這些語錄體的筆記整理成書出版。

當時蓮達是他強大的精神支柱,蓮達總是入其心扉地關心他、激勵他。他養傷6個月,便毅然將醫囑棄之一邊,在蓮達的陪同下,慢慢地練功,漸漸恢複往日的身手,也恢複了往日的自信。

但李小龍的觀念卻有很大的嬗變。不是迫不得已,他絕不會接受對手的挑戰。他和往昔一樣贏得很輕鬆,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有多麼了不起。

李小龍說:“很多朋友都關懷我的過去,其實,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譬如我曾在美國的國際性拳擊賽中,擊敗了曾經取勝的選手。然而,這是我還未深入哲學領域時做下的傻事,那時候,確因此使我成為武術界的‘強手’,但這到底是沒有多大的意義,這是匹夫之勇而已,也是僥幸的‘勝利’。因為,中國有一句老話:‘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還有一山高’,這是每一位拳師授徒時,總會以這句話作為對弟子的贈言。”

那時不少武師曾以言語激李小龍向拳王穆罕默德·阿裏挑戰。阿裏是李小龍最佩服的美國職業拳手,阿裏叱吒世界拳壇,保持不敗的紀錄。阿裏的每一次拳王衛冕戰,李小龍必收看不可。

李小龍是這樣回答武師的:“我為什麼要向阿裏挑戰?這就象拿筆的人,不可跟操刀的人在一起比文才和武功的高低一樣。”

李小龍的回答,自然遭到好滋事武師的噓聲。李小龍說:“按職業拳擊的規則,我不是阿裏的對手,若是民間性質的比武,我未必就會輸給阿裏!”

李小龍的回答,應該說是非常明智和客觀。大部分武師無言可對。不過,仍有幾個武師纏住李小龍不放,他們想借此出出曾落敗局的怨氣。直到有一次,李小龍當著這些武師的麵,將一名主動向李小龍挑戰、號稱中西部重量級拳王的黑人打倒,這些人才無話可說。

李小龍至生命的終結,都末跟阿裏交手過。這是因為,他們都是全美武術界和職業拳壇的頂尖人物,他們隻會接受他人的挑戰,而不可能向他人主動挑戰。

1964年冬的長堤空手道大賽,使李小龍成為美國武術界的新星。常會有各州的武術團體或武師邀李小龍去表演。這是李小龍張揚自己、宣傳中國功夫的極好機會。他的名氣傳到與美國毗鄰的加拿大,加拿大拳擊協會邀請李小龍去作拳擊表演。

表演的項目,有一項是李小龍以東方拳術與西洋拳手交手。西洋拳手是加拿大全國輕量級拳擊冠軍。賽前稱過重量,都戴拳擊手套,隻是比賽中,各使各的拳法。李小龍在第一局結束前5秒時將對手擊倒。對手不等數到10下就爬起來,但他沒有繼續打下去,他一板一眼的拳路,根本無法招架李小龍敏捷凶狠多變的拳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