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溝通(3 / 3)

積極的擔憂

我們說,臨場緊張心理可以通過采取正確態度來加以克服。對聽眾、對話題、還有對你自己持有什麼樣的感受,對你的演講準備得怎樣、努力到何種程度,等等,這一切在你走向講台的時候都會對你的心理造成影響,具有積極的態度和充分的準備,你就能夠把令人不安的恐懼轉變為積極的擔憂,這樣反而使你變得敏銳。

有時候,你可直截了當地承認自己的憂慮,以此來減輕它。同時你還必須記住,你之所以能做演講,因為你是專家;人家之所以要請你來講,是因為覺得你有可分享的東西;而聽眾之所以來聽,也是想從你這裏得到有價值的東西。

所以,你首要的事情就是要找出你的聽眾需要了解的是什麼,然後充分準備,使你的表達清晰、有力。要把整個身心投入其中;要全神貫注於聽眾以及聽眾的需要,這樣,你就會從自我意識的鬱結中走出來。

要克服臨場緊張心理,我在下麵再提幾項措施:

O充分占有材料,要做得像個專家的樣子。

O要練習你的表達,要有可能的話,用錄相機拍錄下來。

O看看聽眾中是否有你所認識的人,你可以提到他們的名字,以此建立某種支持。要是有可能,在演講前還可以與部分聽眾交交朋友,這樣你就有機會與聽眾個別地接觸和對談。

O事先檢查一下你的演講場所,如果有擴音設備,也可先熟悉一下。

O要注意穿著合宜。可以稍事打扮,但不要濃妝豔抹。

O要用自己的風格講,不要一味模仿他人。

O培養你的勇氣。為了培養勇氣,當麵對觀眾時,不妨就表現得好像真有勇氣一般。可是,當然除非有所準備,否則再怎麼表演也是無用的。不過,如果已經定下並熟悉了自己所要講的內容,那就大踏步而出,並深深地呼吸吧。事實上,在開始演講之前,應深呼吸三十秒,這樣所增加的氧氣供應可以提神,並能給你勇氣。把身體站直,然後開始信心十足地講話,好似他們每個人都欠你的錢,你在催他們還債,假想他們聚在那兒是要求你寬限還債的時間。這種心理作用對你大有幫助。

最後還有一點提醒你:不要忘記調整呼吸。臨場緊張心理表現出來的身體不適,有時候是由呼吸不暢引起的。所以要引起注意,必要的話,在講台上貼上“呼吸”兩個小字以提醒自己。

關心你的聽眾

成功的溝通有賴於講演者能夠使其講演成為聽眾的一部分,並使聽眾成為其講演的一部分。一般來說,應當根據聽眾的興趣來講演,即可以有效地抓住聽從,又可以使自己盡早進入演講的角色。聽眾感興趣,是因為他的談話內容與他們有關,與他們的興趣有關,與他們的問題有關。這種與聽眾最感興趣的聯係,也就是與聽眾本身的聯係,將可穩獲聽眾的注意,並能保證溝通的線路暢通無阻。

在演講時可以先問問自己,所講題材裏的知識,能不能幫助聽眾解決問題,達到他們的目標?然後便開始說給他們聽,這樣就必然會獲得他們的全神貫注。許多人無法成為一名談話好手,主要的原因是他們隻會講些他們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其他人卻感到無聊。

把這種過程倒轉過來吧,引導其他人談論他的興趣、他的事業、他的成就。如果對方是位母親的話,談談她的孩子們,這樣,你專注聆聽對方說,將會給予他們樂趣。你將被認為是一位很好的談話對手,即使你話說得很少。

當你麵對聽眾時,請設想一下他們很希望聽你的演說,隻要你的演講能適用於他們。講演者若不能考慮到聽眾自我中心的必然傾向,很容易便會發現自己所麵對的是煩躁不安的聽眾,他們局促、厭煩,不時地看看手表,並且老是看著門口,盼著結束。

在演講中,還要熱情地給予聽眾誠實和衷心的讚賞,這也有助於抓住聽眾的情緒,使自己盡快進入角色。因為聽眾是由個體構成的,他們的反應也如個人一樣,公然地批評聽眾必然導致憤懣。對他們做過的應稱讚的事表示讚揚,你就已經贏得通入他們心靈的護照。這是需要你自己去研究一番的。讚揚要得體,不能用誇張、肉麻的辭句,否則,聽眾會認為是刻意的獻媚而感到憎惡。

要確實有百分之百的真誠。沒有誠意的話語,或許偶爾會騙過個人,卻永遠騙不了聽眾。如“這樣高度智慧的聽眾”,“來自各地的美女和俠士特別聚會”,“我真高興在這兒,因為我愛你們每一位,”等等,這樣的話千萬不要說,因為如果表示不出真誠的讚賞,就一點作用也沒有。

通過一定的聯係與聽眾化為一體。也有助於講演者很快進入角色,縮短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在演講中,最好是一開始便指出自己與聽眾之間有某種關係。一種可以打開溝通線路的方法,是使用聽眾中的人名。

有一次,卡耐基在宴會上坐在主持人旁邊,他很驚異主持人對於大廳裏的每個人都非常好奇。因為他不停地問宴會主人,某一個穿藍色西裝的人是誰,那帽子綴滿花朵的女子芳名叫什麼,但等他起身說話時,好奇的原因立刻便顯露了。他非常機智地把方才得知的名字編入自己的講演裏,而被提到名字的那些人臉上有著顯著的快樂,這個簡單的技巧為講演者贏得了聽眾溫暖的友情,並使他在一片皆大歡喜中進入了角色。

通用動力公司總裁法蘭克·裴斯在演講中也曾使用過幾個名字,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在紐約“美國生活宗教公司”一年一度的晚宴上講演時說:

“在許多方麵對我而言,今晚最是令我愉快的一晚,首先,我自己的牧師羅伯·艾坡亞便在聽眾席裏。他的言語、行為和領導,已使他成為我個人、家人以及整個民眾的一種激勵和啟示。其次,路易·史特勞斯和鮑伯·史帝文斯二人對宗教的熱誠,已由他們對公共事業的熱忱說明無遺。坐在他們二位中間的,是給我帶來莫大快樂的泉源之一的……”

要小心的是,如果要在演說裏用上奇特的名字,這些名字是為了這個場合經由詢問而得知的,就必須確定它們正確無誤,必須了解自己使用這些名字的原因,並隻能以一種友好的方式來提到它們。

吸引並維持聽眾的注意力

把話說好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決不是高不可攀。隻要掌握了一定的說話技巧,何愁在談話中不能詳略得當、運用自如呢?

應該怎樣做呢?你要學會吸引並維持聽眾的注意力。在演講時,應當有蓬勃的生氣和力量。你如果拿出力量和勁頭來,外在的蓬勃生氣便會對你內在的心理過程,產生極有益的效果。你有沒有注意過,在交談著的人群裏麵,有個人忽然邊說邊指手劃腳起來,很快地他便說的頭頭是道了,有時候甚至還會口沫橫飛、精彩之至。而且,他也開始引來一群熱切的聽眾了,這說明身體的活動與心理的活動關係很密切。一旦使身體充起電來,充滿蓬勃的生氣來,我們就能很快地使心靈快速展開活動。總會有這麼一些時候,某人在你肩頭輕拍一下,讓你說幾句話,也許你事前毫無準備,它就突然來了。或許你正輕鬆愉快地欣賞主持人的講話,忽然發現他叫了你,人人都轉頭朝你的方向望,還沒弄清怎麼回事呢,人家就介紹說你是下個講演人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心思很容易慌亂。要說什麼時刻最需要保持平靜,就是現在這個節骨眼上了。向主席致意,說上兩句,可以有個喘息的機會。然後,便要發表與聽眾有密切關係的言論了,聽眾隻對自己和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興趣,因而可以談談聽眾的本身和場合。為了使講演輕鬆愉快,可以談論自己的聽眾,說說他們是誰,正在做什麼,特別是他們對社會和人類做了什麼貢獻。

如果你一直專心地聽講,也可以指出在自己之前另一位演說人所談及的某一特殊事物感興趣,然後將它擴大詳述一番。最成功的即席演說,都是真正的當場表演。它們表達的是講演者對聽眾和場合的感想。它們是為這個場合,而且是專為了這個場合而量身訂做的。它們的成功也就在於它們在特殊的時刻,綻開了鮮豔的玫瑰,不多時便又凋謝不見,可是聽眾所享受到的愉悅卻綿延不絕,在尚未弄明白之前,他們就將你當成即席演說專家了。

通常,演講者都不允許舞台上放置紅色的鮮花,因為它們會吸引太多的注意力。那麼,演說者又怎能會允許在他演說時,讓一個活動不停的名人麵對觀眾坐著呢?他們不應該這樣做,隻要稍微聰明一點,就不應該這樣做。

可能的話,演說者應該把聽眾的座位作適當的安排,使他們不會看到遲到的聽眾進來,如此可以防止他們分散注意力。

開頭要有吸引力

在演講者中間曾經流傳過這麼一句話:“引人注目地開始,意味深長地結束,還要把這一前一後緊緊湊湊地銜接起來。”但令人遺憾的是,許多演講新手在他們一拉開演講架勢的時候,就趕跑了他們的聽眾。開始與結束幾乎對任何一種活動來說,都是最不容易有純熟表現的部分。在一個社會場合中,優雅地進入會場,以及瀟灑地退席,是最需要技巧的一種表現,在一次正式的會談中,最困難的工作,是一開始就贏得對方的信任,以及成功地結束會談。

其實,你能夠避免這一點。你可以用一些真正有趣味的事情去“抓取”你的聽眾。一開口便舉出事例中的一個細節。所以要把舉例作為講演的第一步,原因之一就是要用這種具體化的演講立即抓住聽眾的注意力。有些演說者未能一張口便獲得注意,多是由於開講的字句隻是些陳詞濫調,或支離破碎的道歉,那是不為聽眾感興趣的。請記住這一句忠告:就從你的事例中間開始,便能立即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卡耐基曾提供過一些開場的句子,很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如“一九四二年,我發現自己躺在醫院裏的病床上”;“昨天早飯時,內人正在倒咖啡……”;“去年七月,當我快速駕車下四十二號公路時……”;“突然我辦公室的門打開了,我們的領班查理·範闖了進來”;“我正在湖中央釣魚,抬頭看到一艘馬達船正朝我快速開來。”如果再開口講話,使用的字句便回答了以下各問題之一:何人?何時?何地?何事?或何故?這樣你便在使用世上最古老的獲取注意力的溝通方式之一。“從前”是個魔術字眼,它打開了孩童式幻想的水閘,采用這樣的人情趣味方式,你能一開口說話便捕捉住聽眾的思想。比如你就改善人際關係方麵的問題發表演講,你可以這麼開始:讓那些有過個人衝突經驗的人舉手。自然,差不多每一個人都舉起了手——而你呢,就這樣一下子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因為他們都覺得自己正在做一件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一件曾經教導你永遠不忘的教訓的個人經驗,是說服性演說必備的一個要件。利用這種事件,就可以打動聽眾去行動。因為聽眾會這樣推理,如果你會遭遇到,他們便也可能遭遇到,那麼最好是聽你的勸告,做你要他們做的事。要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把聽眾引入正題,要用數據和引言來加強你的論點,同時,語言也要力求簡潔明快,生動形象。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千萬不要找借口。說什麼下了飛機發現包丟了,昨天的衣服今天隻得接著穿;說什麼你本來可以成為最出色的演講人;說什麼你正感冒發高燒,……這些都不解決問題。你也不要為幻燈片放倒了而道歉,也不要為室內太冷或太熱而抱怨。用不著為這些事而抱歉。否則,你的形象反而更糟。你隻要盡量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一旦避免不了,也用不著顧慮重重,而要努力講下去。

開頭要有吸引力,千萬不要讓你的聽眾一開始就覺得無趣,另一方麵,如果有明顯的外在幹擾,也不要將就和忽視。要是隔壁屋鑼鼓喧天,你也可用這樣的話打打趣:“看來我得與他們較量一下嗓門了。”

演講過程中利用切題的細節

在你演講的過程中,你還要注意回還和強調,這就像那句熟悉的廣告語所說的:“把你想要告訴他們的告訴他們,接著再把你已經告訴他們的告訴他們”。最後在你演講快要結束的時候,你也可以考慮一下——是把問題再強調一下?還是留點時間回答聽眾的提問?或者讓他們在離開前填寫個卡片?

在你組織演講的時候,你也要考慮聽眾情緒的起伏變化,以此來控製你的節奏。此時你應當使事例充滿切題的細節。細節本身不具有趣味性。到處散置著家具和古董的房間不會好看,一幅圖畫上滿是不相關的細物,也不能讓眼睛在它上頭徘徊留戀。同樣地,大多的無關緊要的細節也會使得交談和當眾演說成為無聊的耐力試驗。在講演中,應當隻選用強調你的講演重點和緣由的細節。倘若要告訴聽眾,在長途旅行前,應先檢查車輛,那麼你的事例中的所有細節,都應該是關於你在旅行前事先檢查車輛所發生的事情。假使你談的是如何觀賞風景,或抵達目的地後在何處過夜,就隻會掩蔽了重點,分散了注意。

可是,將切題的細節隱藏於具體而光彩燦爛的言語中,卻是至佳方法。可依其發生情況,重造當時情景,使其曆曆如畫般展現於聽眾麵前。隻說你從前曾因疏忽而發生意外,是拙劣的、無趣的,很難叫他們小心駕車。可是,把自己驚心動魄的經驗繪成字畫,使用各式各樣的感覺辭藻,必能把這件事刻畫在聽眾的意識裏。舉例說,這裏隻是一個學生進行舉例的方式,它深切地指出,在冬天冰封的路上應該特別小心。確實,要是你看到聽眾無精打采、昏昏欲睡,連你自己也會覺得沒勁。更糟的是聽眾還在不停地離席!這一切說明你的報告沒有打動聽眾。不過你應該盡力扭轉局麵。另外,還有個辦法可以使聽眾的注意力保持在巔峰狀態,那就是采用代名詞“你”而不要用“他們”。這種方式可以使聽眾維持在自我感覺的狀態中。

研究表明,聽眾對於演講開頭和結尾的材料,比演講中間的材料要記得牢。是興趣促使人們化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聽演講。亞伯拉罕·林肯、弗雷德裏克·道格拉斯、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以及其他十九世紀的演講高手都常常是一講就是三四個小時。而如今的時代,MTV隨處可見,聲音到處追逐著人,你要是能讓別人聽你講上半小時,那就已經很不錯了。

但是,不管你講多長時間,聽眾的情緒卻是一樣起伏變化的,先是從高潮到低潮,再從低潮到高潮,所以,怎樣在演講中把聽眾的情緒提高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整個演講過程中,既要有“高潮一低潮一高潮”這樣的大起伏,也要有許多小起伏,低潮中要有高潮,隻有這樣,你的演講才能有板有眼、錯落有致。

要是你把你的報告放到飯後去講,那麼這一類節奏變換技巧就是你必不可少的了。在這方麵,比爾·高夫可是個行家。他能把演講組織得既靈活又風趣。他能這樣做的關鍵之處在於,他像是總有說不完的故事和例子,它就像是一顆顆的珍珠,他是順手拈來,把它們聯成線,然後再根據不同的聽眾和不同的時間,把這些線精心地編織起來。就這樣,高夫的演講可長可短,而且都很吸引人。

要想使聽眾更容易地記住你的觀點,你除了經常變換節奏以外,還可以采取其他的一些技巧。比如:

重複——這也就是說要經常回到主要觀點上去。當然重複並不是一成不變地說,你要采用不同的詞彙和說法,以免單調乏味。你應該用盡可能多的方式去表現中心思想,包括講述故事、構造形象等等。

最典型的例子是1992年阿爾·戈爾在民主黨全國會議上的副總統就職演說。他連珠炮似地向當時的在任總統喬治·布什和副總統丹·奎爾提出問題,在每一提問的最後,他都嚴厲地加上一句“這該是他們離開的時候了!”就在他的演說接近尾聲的時候,戈爾還突然打住,問道:“現在是什麼時候了?”接著就像雷鳴一般,他自答道:“這該是他們離開的時候了!”

比類——這就是把你想要解釋的東西與聽眾耳熟能詳的東西聯係起來。通過與體育、烹調這類常見話題的類比,使聽眾能夠更容易地記住你的意思。比如說,你可以看看那些昔日的體育教練,他們如今都在講述那些關於自己和他人的動人故事。隻不過他們的體育故事是寫給商業界領導們看的,因為這些領導正在試圖鼓動他們的職員;這些故事也是寫給廣大老百姓看的,因為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正在尋求自我的發展。

力度——這意味著通過你的語調去控製,或者借助你的言辭傳達你的激情。比如你聽馬丁·路德·金的演講,聽雷弗倫德·傑西·傑克遜的演講,他們那種起伏跌宕的語調,那種慷慨激昂的感情,簡直容不得你置身其外。加強演講力度的另一種形式是講故事。你即使是在談論一些通俗的話題,比如掃盲或者增加利潤等,你若能講述一些令人感動的個人事跡,或者列舉一些有目共睹的統計數據,這些都會大大加強你的演講力度。羅納德·裏根就十分擅長於這一套。此外,采用恰當的視覺輔助設備,也能在這一方麵助你一臂之力。

席卷一片——這意思是說,你要盡可能地吸引各類聽眾。因為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人專賴於視覺,其他人則可能聽覺強於視覺,

所以,在你的演講過程中,你可以手勢、音量以及其他多種感官手段並用。某著名演講人甚至還用玩具小飛機來吸引聽眾注意力。

要擴大影響麵,你在演講過程中還可適當地讓聽眾做做輔助練習,或者組織一些小組討論。著名演講人約翰·李博士,就經常強調圖解形式強調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因為它能使你在開始工作之前就對工作目標了如指掌。李博士的做法的真正到門之處是,他還真的拿出一些疑難問題讓小組聽眾去解決。常常會有一個小組)會畫出較好的圖解,而且他們也往往解決得最快,因此不用說,李的觀點一下子就產生了鮮明的效果,這真是費盡口舌得不到,得來全憑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