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同英國人在商務往來中還應注意:不佩戴條紋領帶;免談政治,包括英皇室、北愛和平、日不落帝國的消亡等等——天氣才是最安全的話題;向英國出口商品,忌用大象、人像作商標、圖案。
與德國人交往
在與對德國人進行交往時,應當注意到,德國是一個充滿理性的國家。德國人做任何事情都一絲不苟,細心謹慎,他們會把每一個細節、每一步計劃都設計得十分周密,並且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它。
德國的溝通方式顯得很特別,他們的準備工作往往做得十分充分,一切都盡量達到完美無缺。這與他們的民族性格是相符的。德國人不喜歡含糊其辭,躲躲閃閃。如果他們希望達成這筆交易,就會明確表示自己的意願,願意通過談判來取得合作。在這之中,對於如何交易、談判的實質問題、中心議題以及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德國人都會加以詳細考慮,並擬出一份完備的計劃表,在談判的過程中按照這份計劃表一步步地去實現。
德國人在談判中比較固執己見,不喜歡讓步。例如,如果德國人在談判中已經提出了產品的價格,那麼這個價格往往難以改變,因為德國人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提出的,他們會極力堅持自己的意見,你要想討價會難上加難。
所以,與德國人打交道,必須要有充分準備,做好打一場攻堅戰的思想準備。在實際的談判過程中,最好在談判的實質問題上先行一步,比如產品價格,搶在德國人之前談出自己的意圖,並表明立場,這也可算是對德國人的一種試探。
德國人比較聰明,一旦進入實質性談判,他們善於占據主動,並按自己的意願把談判引入最終階段。
與北歐人交往
在與北歐人進行交往時,應當注意到,北歐人在談判中一般都顯得比較隨和、平靜,他們在談判中不易激動,常常沉默寡言,在不該談論的時候決不主動表術自己的意見。他們講話大都慢條斯理,然而有條不紊。
北歐人這種溝通方式的優點是不易被對方窺破秘密,在接下去的過程中可以把自己的立場慢慢展示出來。它的缺點是,如果所麵對的是咄咄逼人的對方,就比較容易被對方壓服,不利於提出談判籌碼,也就不利於展開自己的觀點。不過,北歐人在談判桌上一般不玩花樣,他們的態度通常比較坦率而客觀公正。他們會向你表明他們對這場談判的立場和態度以及相關的一切情況,以此顯示其誠意。
在溝通進行之中,如果出現一些障礙,北歐人不是繞開它,而是提出一些建議性意見,做出一些有益的努力,使談判的氣氛重新開始好轉。同時,北歐人通常也不會去威脅對方,他們往往提出許多富有建議性的意見以供參考。他們不像法國人那樣固執己見,斤斤計較,也不像美國人那樣氣勢洶洶,總想為自己賺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當我們與北歐人談判時,最好是投桃報李,以誠相待,不要過於死板,也不必拘泥於某一問題而拖延談判,使得談判出現障礙。對北歐人應該采取靈活而有效的措施,積極尋找達成協議的最佳途徑。因為對方是值得信賴的,所以我們就應充滿信心地把事情談好。
與日本人交往
與對日本人交往時,應當注意到、日本人非常注重團結協助和團體精神。但是,其個人能力相對來說就不是那麼強,特別是個人的語言能力,更是差勁。我們知道,談判中相當重要的是語言,掌握好了語言技巧,就幾乎等於已成功了一半。而日本人說話枯燥幹巴,沒有內容,聽起來十分乏味。
日本人不擅長交際,交往大多是在親朋好友之間進行的,交往圈子也十分窄小,這是造成日本人說話能力差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社會裏處處充滿了集體主義,幾乎一做事就是團體行動。在個人與團體的配合上,日本人顯得很默契,也做得非常成功。他們即使個人能力並不十分突出,甚至不能獨擋一麵,但隻要能與團體很好地配合,也往往能受到領導的重視,甚至會被委以重任。日本是一個很重視配合的國家,這種觀念也植根於日本人的腦海裏,成為他們為人處事的一大準則。
在日本,人們並不十分強調個人的卓越能力,即使強調,也強調的主要是與團體的配合精神和配合能力,而不是單打獨戰的能力。因此,日本人很少考慮培養自己獨立辦事的能力,一旦有事,首先想到的也是要依賴團體。日本的各類團體遍布全國,形成一張張大大小小的網。有人說,日本人就生活在“網”裏,受“網”的束縛,也得到“網”的保護。
通常來說,對於日本人的個人與組織之間互相配合的辦事能力和辦事效率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如果把日本人單獨地與組織分開,他們就像離開了母親的小孩一樣感到茫然無措。在一對一的談判或競爭中,失敗的往往多是日本人。因此,對日本人應當多采取些分化瓦解的策略和手段。
與一些日本人謀事,切不要輕信他們做出的承諾,因為一些日本人的承諾是相當隨便的,又不考慮後果。
很尋常的例子就是,當你同日本人談判,向他就雙方之間的一些問題提出要求或做出承諾時,他會滿口答應:“好的,好的,我們一定加倍努力。”他也可能會說:“請放心,我一定會辦得非常出色,你盡可放心。”而事實上,當你離開之後,他可能會根本不考慮如何做。
一些日本人開空頭支票相當大方,但是在具體的兌現上往往會令人大失所望。當你以為日本人的這些承諾必將兌現,因而以後詢問相關事宜時,你極可能得到這樣的反問:“我這樣說過嗎?”
日本社會等級森嚴。如果一群人在一起交換名片,應讓職務高的人先交換。交換時應說出對方名字,加上“先生”,千萬不可接到名片後直接塞入口袋——這意味著你認為對方很不重要。接名片時應鞠躬,接到後看內容時再鞠躬。西方人一般在會談結束時交換名片,日本人則在會談之始。如果交換名片之後,後來再次同該日本人見麵,卻忘了其姓名,日本人會認為這是一種汙辱。送禮也要根據職務高低將禮品分成不同等級,如果常務董事與董事收到同樣的禮物,那麼前者覺得是對他的汙辱,而後者則會覺得很尷尬。
跟日商交往,重在建立一種長期的信賴關係,就事論事,操之過急則會得不償失——真誠友好的關係遠勝過單筆交易。中國人對外談判時,為了確保生意成功,往往喜歡先略作讓步,以表誠意。跟日本人交往,這一定會事與願違,因為在日本人眼中,首先作讓步既是弱者,也無誠意。所以如果有必要讓步,那也一定要使日本人作相應的讓步。這種針鋒相對近乎固執的談判策略反而能贏得日本人的尊重。日本人遠不像歐美人那樣對待合同嚴肅認真,他可能會經常對已達成的協議要求重新商談。所以合同簽好並不意味著大功告成,中國商人要努力適應這種風格才不致於造成僵局。起草合同也應竭力用通俗易懂的語盲,因為法律術語隻能招致日本人的討厭及猜疑。談判時帶上律師更是絕對應避免的事。
與阿拉伯人交往
與對阿拉伯人進行交往時,應當了解,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沙漠之中,喜歡結成緊密穩定的群體,其性格豪爽粗獷,待人熱情。遇到能談得投機的人,他們會很快把你視為朋友。阿拉伯人一般好客而不拘泥,最好是能和他們打成一片。
阿拉伯人的時間觀念不是很強,他們不像歐洲人那樣有精確的時間表,每一分鍾都有自己該幹的事情。他們做事通常由性情決定,有時熱情得令你不知所措,有時又會冷漠得令你無地自容。
在阿拉伯人的眼裏,最為重要的是名譽和忠誠。他們認為,一個人名譽的好壞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名譽差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受人鄙視、遭人白眼。並且,一旦名聲敗壞,要想補救就勢必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因此,跟阿拉伯人打交道一定不要幹出格的事情,要贏得他們的信任,這樣等於為你的談判開了綠燈。
在談判的開始階段給阿拉伯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十分重要。這是製造良好氣氛的開端,有助於使談判氣氛更加融洽。
也許這要花很多時間,費很大精力,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功”,有了良好的開端,接下來就會順利得多。
談判者可以在製造良好氣氛、獲取阿拉伯人信任的開始階段,做出一些試探性的提問,看看雙方達成協議的可能性有多大。當然這種提問要非常藝術,不能顯得太露骨,否則會得不償失。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雙方增進了了解,融洽了感情,在不知不覺中一筆生意也就做成了。
和阿拉伯人打交道,必須要有談判會被隨時打斷的心理準備。許多外國談判者都對阿拉伯人的這一特點感到沮喪,但又可奈何,隻好去重新創造機會。不過,對這一點也不必過於擔心,阿拉伯人的情緒是很容易點燃的,要銜接剛才的談判氣氛也不會太費心,畢竟談判者在他們眼中是客人。
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有很多規矩,因此,初次與阿拉伯人進行談判的人必須特別注意,要尊重他們的信仰,既使你十分虔誠地信仰天主教,那也不要在阿拉伯人麵前表現出來。不尊重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其後果將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最好不要對阿拉伯人的私生活表示好奇。盡管阿拉伯人熱情好客,但因阿拉伯人所信仰的伊斯蘭教規矩很嚴,他們的日常生活明顯地帶有宗教色彩,稍有不慎,就會傷害他們的宗教感情。通常而言,這是一個話題的禁區。
了解了以上這些國家和民族的特點,我們就知道了,在對這些國家的人進行演講,與他們進行談判時,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哪些話可以多說,而哪些地方又是話題的禁區。這對於我們發表演講和進行談判都是十分必需的。卡耐基先生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多次向人們提出忠告,千萬不可講那些不合場合、使人難堪甚至傷人感情的話,否則,我們所進行的演講和談判就必然出現我們所不希望出現的效果,達不到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
掌握演講的藝術
溝通的方式很多,演講是其中之一,好的演講會鼓舞士氣,使人振奮;差勁的演講會使人昏昏欲睡。在我們的黨政機關、國有企業裏,常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演講者滔滔不絕,聽眾卻看報的有之,打毛衣者有之,進入夢鄉者有之------。
有這樣一則笑話:
“馬書記,您今天報告的結尾那句話太振奮人心了!”
“是哪句?”
“我的報告完了。”
要有備而來
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如果我有8個小時去砍一棵樹,那我會化6小時去磨斧子”這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一種表達之所以比另一種表達好,正是因為在你走向中心舞台之前,你已經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舉個例子說吧,邱吉爾在二戰期間對英國民眾發表的廣播講話,或者他在下院發表的演說,都極富傳奇色彩。但它們並不完全都是即興式演講。事實上,他的一位同時代人曾經這樣透露真情:“為了準備他那些即興式演講,溫斯頓已經付出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可見,演講的準備工作很重要,我們把它分為六個步驟:
1.確立演講的目標
2.充分了解你的聽眾
3.充分了解你的材料
4.專注於大觀點
5.吸引聽眾注意力並予以保持
6.對你的表達進行練習,對成功的情形進行視覺呈現
1.演講目的是什麼?
準備一次演講的首要步驟是搞清演講的目標,即確定講什麼和為什麼講。可惜很多人都不重視這一步,最後都功虧一簣。確實,作為一個演講人,你要往哪兒去,如果連你自己都心中無數,那又怎麼能讓聽眾來跟隨你呢?
下麵三個問題,將有助於清理你的演講目標:
O我為什麼要作這樣的報告?
O在演講結束後,我想要聽眾知道的是什麼?我想要聽眾去做的又是什麼?
O我想給聽眾留下什麼樣的感受?
你為什麼想要對這些人產生影響?你演講的目的是不是要提出一個話題讓大家都來參謀,比如:“我們得努力完善公司形象”或者“對這項新的市場計劃我們得達成共識”等等?這些目標問題都很值得考慮。
有了目標之後,你還得考慮手段問題,也就是說,你要在怎麼做這一方麵對他人產生影響。比如,如何完善公司形象?如何實施市場計劃?你都得提出特定的舉措來。比如你可以這麼說:“為了完善公司形象,我們應該加大廣告攻勢,把我們公司的慈善行為好好宣傳宣傳”,“為了提高我們的競爭能力,我們得在研究和開發方麵增加投入”。總之,在你準備演講的時候,你要明確自己的重點是提出目標,還是想出辦法,還是兩者兼顧。
確立演講目標所涉及的第二個問題:我要聽眾知道什麼和做什麼?並不是所有表達都在於說服聽眾。它們有時候也為了娛樂和消遣。但考慮到本書的目的,我們還是著重考慮說服方麵的問題。換句話說,你應該清楚你要說服聽眾的是什麼,並記住,說服既可能是目的,也可能是共同目標之下的手段。
至於第三個問題,既然每個聽眾都會對你的演講有所感受,那為什麼不多鼓勵鼓勵聽眾的積極情緒呢?你是想讓聽眾情緒激昂,還是讓他們氣憤不平?是欣賞?戀戀不舍?是感情共鳴?也許,你越是試圖激起這類情緒和感受,他也就越會注意你的言辭和形象。
2.聽眾是些什麼樣的人?
對於你所說的他們會坦然接受嗎?還是敵對?你要特別關注他們的哪些要求?對於你的主題他們具有哪些背景知識?或者聽說過哪些消極觀點?他們有權力對你的建議做出決定嗎?如果他們聽你的話,又能怎樣?你的報告是放在早晨人們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還是放在晚飯後人們注意力最渙散的時候?
根據一天時間的不同,你的演講所需要的正式內容和娛樂內容之比也大致呈規律性變化。如果在上午作演講,75%的正式內容加上25%的娛樂內容,就足以保持住聽眾的注意力;從中午開始到傍晚六點,這一比值大概是一半對一半;而到晚上,那隻能用25%的正式內容配比75%的娛樂內容,這樣效果才好。所以,晚飯後的演講是最艱難的。要盡量避免,除非你有足夠的風趣和幽默。
3.材料準備好了嗎?
如果你對自己要講的題目心中無數,或你不能把握聽眾的問題,那麼很自然,你可能會感到很緊張。而且你一定會感到很緊張!
隻要準備得好,你才能發揮得好,聽眾也才能聽得舒服。因為一旦你清理了自己的材料之後,一旦你明白了自己要講的內容之後,你就會覺得心中坦然;而一等到你自己做到坦然之後,你的聽眾也就會坐得坦然、聽得坦然。
4.緊緊圍繞中心思想
在你確立了演講目標、掌握了聽眾情況以及做了其他的一些準備工作之後,你就可以著手把有關材料與你的主要觀點融合起來了。這是一個大的跳躍,可謂事關重大。
—個要點是:“主要觀點應該與你的聽眾相適應,要設法強調那些有針對性的東西,強調那些有助於聽眾的信息。”
你最好還要把你的講話圍繞一個中心論點組織起來。當然,你的發言可能包含不止一個的觀點,但也要盡量讓它們為中心意思服務,並且盡量得有針對性一些。
演講之前要進行預演。確立了目標,了解了聽眾,準備了材料,中心思想也已經明確,在一切準備就緒了之後,你就可以進行“實戰演習”了。注意,聲音宏亮很重要,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把自己拍錄下來。
這是你提高自己的最快的辦法。你可以親自體會一下你留給別人的感受,同時還可以檢查一下,把“這個這個----”、“啊------”這一類有損演講形象的“出口腔”改掉。你也可以檢查一下時間進度,因為大聲說出來,比默念更接近演講的實際節奏。大聲朗讀的另一個好處是幫助你檢查材料是否合用,看看它們在整個演講中是一氣嗬成,還是顯得“突兀”。練習至少得要四五遍,但千萬不要逐字逐句地去背。如果把演講變成背誦,那就無異於炒冷飯,你的注意力也隻在詞句,很少再會顧及風格。
有條件的話,你還可以去舞台、報告廳、辦公室這些實際演講地點去練習。檢查一下自己的儀態是否保持敏捷,對燈光是否適應,聲音是否洪量,擴音設備是不是合用,等等。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在每種情況下都會有這種條件。但你不能因此而放棄預演。其實你可以讓你的家庭成員或朋友當你的聽眾,你可以讓他們說說你看起來怎樣,他們聽到了什麼,你怎樣做更好。如果還能用錄相把你拍下來的話,你還可以特別注意一下你的眼神和說話時的嘴形。
最後的一項工作是視覺呈現,即想象一下自己演講成功時的情景。就像一位體育冠軍一樣,用視覺呈現想象一下自己的巔峰狀態。這樣做會給你一個體驗成功的機會。你一旦沉入此種遐想,你就會更自信、更內行。這裏的奧妙在於,要盡可能地把細節都考慮進去。比如一開始,你讓自己舒舒服服地坐著,然後閉上你的眼睛。看見了房子,看見你自己正向前門走去,熱情的人群正在恭候。然後你用眼睛看著聽眾,看著他們焦急等候的眼睛。接著,你聽到自己講開了,那麼自信、那麼有力:聽眾們一臉的驚愕,一臉的興致,他們完全被你征服了。他們時而因為你的話而陷入沉思,時而又為你的幽默而開懷大笑,有時還為你的思想和觀點而頻頻點頭。
就這樣,你可以把整個演講過程在頭腦中設想一遍。要經常想想觀眾們雷鳴般的掌聲,想想你的演講在他們聽起來很不錯。或者對他們很重要,這樣你就會沉浸在成功和快慰的氛圍之中。這樣的視覺呈現可以經常做做,直到你真的能夠走向講台,能夠進行成功的表述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