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胥加山

去醫院吊滴,鄰座的一對年輕夫婦正手忙腳亂哄著年幼的孩子吊液,丈夫一會兒唱歌,妻子一會兒搖撥浪鼓。可他們使盡了辦法,年幼的孩子還是哭鬧不停,急得丈夫一頭汗,妻子也差點落了淚。看到此情景,我禁不住想起我初為人父的恓惶相。於是,我趕過去提醒他們,是不是尿布濕了?或者嬰兒肚子餓了?

經我一說,他們的臉忽地紅了起來。接著妻子忙著去護士辦公室找開水,不一會兒,她急匆匆地走了回來,可兩手空空。丈夫焦急地問:“衝好奶粉沒有?”“好了!在我懷中放著呢!”說著,她從懷中取出奶瓶,自吮一口,嘖了一下嘴:“還有點燙!”說著,她又把奶瓶放進了懷中。見此,我真有點笑她傻,在外涼著不是更快嗎?然而,就在我心笑她傻的一刹那,她一句話,卻讓我怔住了——“好了,寶寶可以喝了,一點不燙也不涼,和我體溫一樣!”看著丈夫懷中的兒子貪婪地吮吸奶嘴,她笑了。接著她又忙開了,從包裏拿出三四塊尿布塞到懷中。一抬頭,她發現我在看她,不好意思地說:“這孩子,每次總是邊喝邊尿,再不為他焐熱兩塊尿布,馬上又鬧了!”頓時,我不知該向她說些什麼,心中隻是湧起了一陣溫暖的感覺。

原來,她是一位細致入微的母親,帶孩子憑經驗,她雖不是最好的,隻是僅憑愛!這不禁使我想起在采訪中偶遇的一件小事。去年冬天的一天午後,我前去一個鄉村采寫一篇稿件,由於出門時未注意天氣預報,不料下午天空中下起了雨夾雪。走在鄉村的泥濘小路上,不一會兒,渾身濕透,舉步維艱。

幸好,一位下田幹農活的中年漢子出於好心,邀我到他家避避雨,說他家就在附近。

於是,我們一前一後走進了中年漢子的家門。正當我脫外套的當兒,發現中年漢子的家中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奶奶,一邊蹣跚著迎向門口,一邊急急地把雙手伸進懷中,還未等中年漢子脫下淋濕的外套,她就一把握住中年漢子的手,不停地摩挲,沙啞地說:“外麵冷著吧!孩子,媽給你暖一會兒!”我一瞧,老人那雙幹瘦的手,如一盆炭火,頓時心中溫暖了起來。中年漢子急忙轉臉對我解釋說:“這是我媽的習慣,都幾十年了!”老人一聽有外人,忙把頭掉了過來,這時我才發現,老人原來是位盲人。

普天下最平凡的是母親,從來沒有一種文字能寫盡母親的愛,而母親給予子女的愛,卻如無痕的歲月,貫穿著我們生命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