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胥加山
一家信譽特好的大花店以高薪聘請一位售花小姐,招聘廣告張貼出去後,前來應聘的人如過江之鯽殼。經過幾番口試,老板留下了3位女孩兒,讓她們每人經營花店一周,以便從中挑選一人。這3個女孩兒長得都如花一樣美麗,一人曾經在花店插過花、賣過花,一人是花藝學校的應屆畢業生,餘下一人隻是一個待業青年。
插過花的女孩兒一聽老板要讓她們以一周的實踐成績為應聘硬件,心中竊喜,畢竟插花、賣花對於她來說是輕車熟路。每次一見顧客進來,她就不停地介紹各類花的象征意義以及給什麼樣的人送什麼樣的花,幾乎每一個人進花店,她都能說得讓人買去一束花或一籃花,一周下來,她的成績不錯。
花藝女生經營花店,她充分發揮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從插花的藝術到插花的成本,都精心琢磨,她甚至聯想到把一些斷枝的花朵用牙簽連接花枝夾在鮮花中,用以降低成本……她的知識和她的聰明為她一周的鮮花經營也帶來了不錯的成績。
待業女青年經營起花店,則有點兒放不開手腳,然而她置身於花叢中的微笑簡直就是一朵花,她的心情也如花一樣美麗。一些殘花,她總舍不得扔掉,而是修剪修剪,免費送給路邊行走的小學生,而且每一個從她手中買去花的人,都能得到她一句甜甜的話語——“鮮花送人,餘香留己。”這聽起來既像女孩兒為自己說的,又像是為花店講的,也像為買花人講的,簡直是一句心靈默契的心語……盡管女孩兒努力地珍惜著她一周的經營時間,但她的成績比前兩個女孩兒相差很大。
出人意料的是,老板竟然留下了那個待業女孩兒。人們不解——為何老板放棄能為他掙錢的女孩兒,而偏偏選中這個縮手縮腳的待業女孩兒?
老板如是說:用鮮花掙再多的錢也隻是有限的,用如花的心情去掙錢才是無限的。花藝可以慢慢學,可如花的心情不是學來的,因為這裏麵包含著一個人的氣質、品德以及情趣愛好、藝術修養……
古人說,純潔的心是女人最大的財產。培根也說,形容表現不出的部分,正是美中的最美之處。
心靈美是潛於內心深處的美,那是不能用化妝來表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