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作家三毛說:“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的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芸芸眾生裏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那間的喜悅,那麼即使我們不死,也在天堂裏了。”這就是幸福,每天準時上下班,下班後能跟愛人一起看書、看電視、聊天。每天早晨醒來,看見第一縷陽光,確定自己還真實地存在著,這就是幸福!
隻要還活著,一切就都還活著,遺忘了的,丟失了的,曾經放棄了的,隻要還活著,總會有那麼一天,它們會慢慢回來,回到我們身邊,隻要我們還活著,就沒有必要絕望。世界那麼大,天塌下來還有地為我們頂著。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的活者。要知道:活著,才會有幸福的可能!
有一位視一顆豆子為自己生存意義的夫人。就在她大兒子上小學三年級,二兒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悲劇突然降臨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這是一次十分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僅自己身亡,而且最後還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為此,她隻得賣掉土地和房子來賠償。
母親和兩個孩子隻好背井離鄉,流浪各地,好不容易得到一戶人家的同情,把一個倉庫的一角租借給她們母子三人居住。
在不大的空間裏,她鋪上一張席子,拉進一個沒有燈罩的燈泡。一個炭爐,一個吃飯兼孩子學習兩用的小木箱,還有幾床破被褥和一些舊衣服,這是他們的全部家當。為了維持生存,媽媽每天早上天沒有亮就離開家,先後去幾處打零工,回到家裏已是快半夜了。於是,家務的擔子全都落在了大兒子身上。生活十分艱苦,做母親的哪能忍心讓孩子這樣艱難地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兩個孩子一起離開人世,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有一天,母親泡了一鍋豆子,早上出門時,給大兒子留下一張條子:“鍋裏泡著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當菜吃,豆子爛了時少放點鹽。”
這天,母親幹了一天活,累得疲憊不堪,實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她偷偷買了一包安眠藥帶回家,打算當天晚上和孩子們一塊去死。她打開房門,見兩個兒子已經躺在席子上的破被褥裏,處於熟睡中。在哥哥的枕邊放著一張紙條:“媽媽,我照您紙條上寫的那樣,認真地煮了豆子。不過,晚上盛出來給弟弟當菜吃時,弟弟說:太鹹了,沒法吃。弟弟隻吃了點冷水泡飯就睡覺了。媽媽,實在對不起。不過,請媽媽相信我,我確實是認真煮豆子的。媽媽求求你,嚐一顆我煮的豆子吧。媽媽,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臨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媽媽,今天您一定很累吧,我心裏明白,媽媽是在為我們操勞。媽媽,謝謝您。不過,請媽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我們先睡了。媽媽,晚安!”
母親坐在孩子們的枕邊,流著眼淚一粒一粒地品嚐著孩子煮的鹹豆子。一種必須堅強地活下去的念頭從母親的心裏生出來。摸摸裝豆子的布口袋,裏麵還殘留一顆豆子。母親把它撿出來,包進大兒子給她寫的信裏,她決定把它當作護身符帶在身上。
十幾年的歲月飛逝而去,兄弟倆長大成人。他們性格開朗,為人正直,雙雙畢業於媽媽所憧憬和期望於他們的一流大學,並找到了滿意的工作,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這位母親仍時刻不離地帶在身上。
多麼感人的故事,更加證明了,隻有活著,才有幸福的可能,而丟棄那些讓我們不快樂的東西,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記得有人說過:“輕裝上陣、好好活著,慢慢體會後來的路,一路艱難一路風光,其實,在回頭時,走過路過碰過錯過的都有可能是人生路上珍藏的財富。”那麼就讓我們在健康的時候,珍惜自己的身體,在我們還可以愛的時候,要轟轟烈烈的去愛;在我們活著的時候,丟棄阻礙快樂的浮華,好好的活著,幸福地生活!
好好活著,因為我們要死很久很久!
“得”是牢籠
欲望是什麼?欲望就是我們對於已經得到的,永遠不滿足,還想要的東西總是太多太多,沒有盡頭。它就像是一口深深的井,總也填不滿。
古代有一位禪師,在給自己的學生講解什麼是欲望的時候,他的學生不明白。於是他在門前一塊空地上,豎起一塊牌,然後在上麵寫道:“此地將送給一無所缺,全然滿足的人。”
後來,有一個非常富有的商人,在踏青的時候,經過此處。富商看到了告示牌上寫的字,心想:“這個人既然要放棄這塊土地,那我剛好可以要下來。我是個富有的人,擁有一切,完全符合他的條件。”於是,他上前敲門,說明了自己的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