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快樂是一種選擇(2)(1 / 3)

清晨醒來的時候不妨三省吾身:“今天的一切順其自然,不可強求。該來則來,該去則去。但我一定要敢於確定一點,我要活出真我的風采,我決不能讓任何事情剝奪我享受快樂的權利,我不要渾渾噩噩地生存著,我要真真切切地過好每一天!”

明日愁來明日愁。對明日的憂愁不具有現實意義。相反,任何煩憂、際遇都不能掠走心靈的寧靜。提醒自己一聲:任憑雨打風吹,我自巋然不動!快樂的本色依然是區別於哀愁之人的閃光點。全身心地擁抱今天,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今天將是人生最充實的一天,不能讓快樂的天敵搗毀自己的心境。

破曉時的空氣是那麼清爽,讓人如此精神振奮,同時也讓人心懷感念,多麼好的一天要開始了!這樣的心態將改變一個人對生活的看法,而人生的意義也將獲得深入。這樣的心態很難實現嗎?不難,這隻是事關能否控製自己大腦,在柔軟的腦組織中形成新的觀念而已。學會控製自己,用不了多久,通往快樂幸福的習慣也很快能培養起來。

在人生的旅途中,要麼是跟快樂同行,要麼就是失去它。正如以色列人是這樣教導小朋友的:“希伯來的兒童就算是在穿越茫茫大漠,他們也能在漫天的風沙中尋找到食物。但是,有些人對主的信仰並不堅定,他們試圖儲備一些食物,以備日後之用,然後在路途中不去尋找今日主賜予我們的食物。要知道那些儲備的食物到最後總是會用完的。沒有新的積累,即使事前準備得再充分,那也隻是徒勞。”這個故事給以色列人一個深刻的教訓:他們不能為未來準備什麼,但在萬善之主的庇佑之下,每天的耕耘總是可以讓他們收獲到新鮮的食物。

是的,收獲幸福就像收獲食物,每天必須都要有新的收獲。可惜的是,“明天我會是一個幸福的人!”這仍是很多人的想法,他們總是將今日的幸福寄托到明天。他們始終會驚訝地發現即使到了明天,隻能還是重複著昨日的想法,結果隻是所期待的幸福被殘酷事實蒸發得丁點不剩。這樣的教訓是深刻的。這告訴我們必須要像采摘鮮花一樣擷取幸福,就像古人詩中說的一樣: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每一個明日都有著明日自身的煩憂與職責。所以我們無須煩心於昨日,亦無須憂慮著明日,因為明日實現的可能性並不比昨天更高。

當你今天執拗於尋常事兒,不努力把握機會,又怎能奢望明天就可做驚天動地的偉業?當你老感覺到今天的生活單調沉寂,難道明天就會驟然變得浪漫而富於詩意?

每個人從一開始就該清醒地認識到,莫管世事變幻,不論自己在某一領域成功與否,他至少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絕不能讓任何事情剝奪屬於每天應有的快樂與幸福。我們應下定決心,絕不能讓任何重大的事件、險惡的境遇阻斷自我完善、舒適與快樂等情感的自然流動。

記住,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未可期。真正屬於你的時間就是眼前飛逝的一個個瞬間。有人將一個小時的六十分鍾比喻成一朵朵花兒,然而,鮮花不能永久盛開,香消玉殞隻是短暫的時間問題。若我們想在此時、此地能找到屬於自身的美好,一定要從每分每秒中感受生活的甜蜜。這才是活在當下的真正含蘊。

選擇改變,就是選擇快樂

德國科學家格利雅,19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看著他所取得的成就,也許你不會想到他也曾有一段混混沌沌、誤入歧途的日子。那是他還年輕的時候,在學校裏他是一名糟糕的學生,從學校畢業後,也不好好工作,整日遊手好閑,到處尋歡作樂。

一天,21歲的格利雅去參加一個盛大的舞會。在舞會上,他看到一位秀麗端莊的小姐,頓時被她的迷人氣質所吸引,於是走到她麵前,禮貌地說了聲:“小姐,我想請您跳舞可以嗎?”沒想到,那位小姐好像沒有聽見他的邀請似的,仍繃著臉不予理睬。格利雅再次躬身並大聲說:“尊敬的小姐,我想請您跳舞可以嗎?”小姐冷眼看了他一下,說了一句令格利雅一生都難以忘懷的話:“我最不喜歡與您這樣的花花公子跳舞!”

這句話猶如驚雷,震醒了格利雅。他突然感到,自己在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遊玩中浪費了過去青春歲月。等明白了這些後,格利雅悔恨交加,之後他給家裏留下一個“你們不要來找我”的紙條,便奔向裏昂城求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