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快樂是一種選擇(2)(3 / 3)

快樂無處不在

人人都在追求快樂,人人都會因快樂而不知疲憊,心情愉悅。快樂是什麼呢?字典上,對快樂的定義是“覺得滿足與幸福”。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則認為:“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同樣,心理學家馬斯洛也在他的人性需求理論裏麵提到,人的需求一旦獲得滿足,就會產生快樂的感覺。的確,快樂是一種美好的心理狀態,當你快樂時,就不會有憂愁與煩惱,就感受不到痛苦與束縛。

看似簡單的快樂,卻讓無數人視為至寶,甚至有不少人窮其一生去追求快樂,卻仍然感覺不到快樂的意義。這是為何?因為他們曲解了快樂的根本意義,用過於世俗化的心理去看待快樂。有些人,把追求物質享樂當作快樂之源,在攫取物質利益的時候,卻發覺身心俱疲;有些人,把貪慕虛榮看成快樂之本,在獲取浮華虛榮的時候,卻倍感壓抑不安;有些人,把功名利祿視為快樂之基,在追逐名利的時候,卻感覺煩惱纏身……其實,快樂因心而生,因情而來,隻要你用心去尋找,就會發現:快樂其實並不難。

快樂就在我們的衣食住行、行住坐臥之中。不管我們生活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黑夜或白晝,一日三餐,健康地活在人間,那不是一種快樂嗎?當我們靜靜地坐在家門口,享受著陽光的恩賜,沐浴著月光的輕柔時,那不是一種快樂嗎?當我們和友人相伴,行走在大地之間,聆聽大自然奇妙美麗的聲音時,那不是一種快樂嗎?當我們在集市裏,挑選到一件合身且價格適中的衣服時,那不是一種快樂嗎?是的,隻要你綻放笑容,快樂隨之即來。

快樂就在我們的工作與學習之中。上班下班,上課下課,工作也好,學習也罷,我們都在為前途奔波、為實現目標而積蓄能量,那不是一種幸福嗎?當我們順利地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得到同事與領導的肯定與認可時,那不是一種快樂嗎?當我們成功地攻克專業課程中的“攔路虎”,將難解的問題逐個攻破時,那不是一種快樂嗎?是的,隻要你咧開嘴巴,快樂隨之即來。

莊子認為,快樂是一種來自自身的感覺,源自自身對事物的看法,生活中的快樂是自己去尋找的。他認為人的生活是否快樂,完全取決於個人對人、事、物的看法。如果在生活中,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觀的,我們就會悲傷。因此,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每一天,以燦爛的笑臉迎接每一個困難,快樂就會始終與我們相伴。

坦坦蕩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常懷愛心與善念,心中充滿陽光與堅定的信念,以一顆平常心待人處世,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則快樂無處不在。現在,你快樂嗎?請高聲回答我:“是的,我很快樂!”快樂,就這麼簡單!美國舒勒博士在他的新書《快樂的態度》中揭開了永遠快樂的秘訣:沒有人是完美的,必須承認自己的弱點,並樂意接受別人的建議、幫助和忠告,隻要你勇於承認自己需要幫助,成功必然在望;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在麵對失敗或挫折時所抱的態度應該是從中吸取經驗,繼續努力;生活必須誠實和富於正義感,這樣才能吸引好朋友來幫助你,從心理學家的觀點看來,好人永遠是快樂的;能屈能伸,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之中,我們的生活態度都應該是處之泰然,有了錯誤,立即改正;熱心幫助別人,如果要真正快樂,自己受人尊敬,則應幫助別人,與別人關係融洽;要人待你好,你必須先對他人好,當你受到不平等待遇時,你必須寬恕和同情他人;堅守信念,當你做任何事時,必須堅持個人的信念;保持心境開朗,隻要時常保持心境開朗,快樂是很難舍棄你的。

快樂其實並不難!想做一個快樂的人,想獲得充分的快樂,隻要記住“知足者常樂”這句話,隻要能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苛求、不貪婪,就能獲得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快樂就在每一個平淡的日子裏。清晨的陽光,傍晚的朝霞,每一個日出日落、月缺月圓,構成了如水的生活,我們徜徉在生活的懷抱裏,享受著每一個平淡的日子,這難道不是一種快樂嗎?找點空閑,抽點時間,陪陪家人和孩子,到公園、去戶外遊玩,這難道不是一種快樂嗎?是的,隻要你放鬆一下心情,快樂隨之即來。

原來,快樂可以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