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投石測水,方顯智慧(1 / 1)

水潭的水到底有多深,眼睛是看不到的,但是隻要往裏麵投一顆石子,就可以知道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件事情很複雜,絕不像一潭水那樣輕而易舉。想要摸清實情,也不像投入水潭一顆石子那樣輕而易舉,因此投石測水的策略在現實中就複雜得多,需要更多的智慧。

比如,你想說服別人,直截了當地表明意見,非但無效。反而讓人厭憎。不如投石先問一下路,弄清他心裏的真正渴求,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莊王是一位比較賢明的君主,他在識別人才上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楚莊王登基之初並不是一位值得稱道的好皇帝,相反他一直縱情享樂不理朝政。其實,這隻是楚莊王的一個策略而已,但他並沒有告訴任何人,而是自己暗暗地按照自己的意誌進行,並在暗中觀察。

在三年的時間裏,楚莊王故意將國家大事都置之不理,整日縱情歌舞沉溺於酒色。他不但不理會眾多大臣的非議,反而在國內貼出告示,“諫者處以死刑”。這道命令一下,朝中的大臣們終日惶惶恐恐猶豫不決,都不知如何是好。這時一些奸詐之人就開始想盡辦法,曲意逢迎。他們心想隻要哄得大王歡心就不愁升官發財了。

實際上每個朝代都有這樣的奸臣,但也有敢於直言進諫的忠臣們,楚莊王的身邊也不例外。開始的時候,有些大臣覺得大王剛登基,難免有享樂之念,便沒有提出什麼意見。但隨著時間推移,大臣中有些人就開始對楚莊王的行徑表示出擔憂了。盡管楚莊王張貼了“諫者處以死刑”的告示仍然有些忠心耿耿的大臣敢於冒死求見莊王,直言進諫。

大臣伍舉就是一個忠心之臣,他一心輔佐莊王坐穩江山。誰知楚莊王登基三年,三年終日享樂不理朝政。由於楚莊王的舉動很不得人心,伍舉的擔心日漸加重,因此他決心冒著生命的危險直言相諫。於是伍舉冒死求見楚莊王,對莊王說:“大王,臣鬥膽想請您猜一個謎。 ”“哦。愛卿好雅致呀,快說來與寡人聽聽。”楚莊王一聽是要玩猜謎,開始表現得眉飛色舞興奮不已。伍舉說:“大王,在山崗上有一隻鳥,但有三年的時間它既不飛也不叫,請問大王,這還能算是鳥嗎?”

楚莊王一聽此話心中便已有數,但是表麵仍不動聲色。沉吟了一會兒他才說道:“三年不飛,但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但一鳴驚人。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你先回去吧。”

伍舉心裏頓時明白了:大王貪圖享樂隻是假象,心裏卻在思考宏圖偉業。於是,他放心地回去了。

果然,不久後,楚莊王便不再縱情享樂了,開始致力於政治革新。他首先對那些整天圍繞在他的身邊、與他一起吃喝玩樂的諂媚之人給予處分接著又任命曾經冒死進諫的伍舉等人。經過一番治理,整個國家麵貌煥然一新。

從這段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楚莊王一開始的吃喝玩樂並不是單純的享樂,而是以此為擋箭牌,暗中進行觀察,從而分辨出哪些人是可用之才,而哪些是無用之才。而伍舉也不愧為賢臣,他沒有直截了當地與楚莊王不得進諫的禁令作對,而是先投石問路試探楚莊王的心跡,終於得到了滿意的回答。

在與人交往中,先投石問路看似花費時間,有時卻是達成目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