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一位剛畢業的女孩打電話給父母,說她要去深圳一家外企應聘,無意中提起中途會經過父母所在城市的一個小站。那個小站在鄰縣,距離她父母所在的城市有兩個小時車程。

列車停靠在那個小站時是早晨六點十分,停靠時間約十分鍾,車剛停穩,女孩倚著窗口,隱約聽見有人呼喚著她的名字,她探身窗外--在蒙蒙的曙色中是母親的身影。

母親急急忙忙把用毛巾包著的一個瓷缸遞給她,揭開蓋子,是熱氣騰騰的肉湯。短暫的十分鍾裏,母親幾乎不容她說什麼,隻是那樣滿足、幸福地催促她一口口喝湯。

天涼,湯冷得快。列車開動時,女孩的母親握著一個空瓷缸站在月台上向女孩揮手。

女孩的喉頭堵著,母親的身影漸遠時,她的淚水流了一臉。她不知道母親是幾點起身的,或許她根本一晚沒睡。蒸湯,趕早班車--母親有關節炎,在整個城市還睡著時,她卻在黑冷的夜色裏為了一瓷缸湯上路了。而女孩,她本來不是去深圳應聘的。她的男友不辭而別去了深圳,她被一段感情痛苦地糾纏著,想去找他,為愛情討個結果。

列車抵達深圳時,女孩已經改變了主意。她不想找回一段丟失的愛情了--

如果真的有愛,他不會那樣不負責任地一走了之。

失去這段愛情,女孩想,也許並不像她想得那麼嚴重。她留下來,努力地求職與工作,在一家外企有了個不錯的職位,以及愛情。

在寫給父母的信中,她總是提到那天六點十分的湯,她說是那缸湯給她那次應聘帶來了好運和力量。

新穎的題目吸引了讀者的眼球,飽含深情的詞語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對於母親沒有過多描寫,但讀者仿佛已透過文字看到了母親忙碌、趕車、等待的身影,是母親融入湯中的愛改變了女孩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