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探尋
花蕊夫人,這個在曆史上芳香四溢的名字和她的詩詞作品,曾使一些人為之傾倒。但是,曆史上到底有幾個花蕊夫人?這位花蕊夫人究竟生活在哪個時代?她又有哪些遭際?這些問題令人撲朔迷離,模糊不清,至今仍然是個謎。有的以為曆史上有兩位花蕊夫人,一位是前蜀主王建的妃子,姓徐,號“小徐妃”,另號“慧妃”,後遭後唐莊宗所害。另一位花蕊夫人則是後蜀主孟昶的妃子,姓費,青城人,工詩,曾仿王建賦宮詞百首,蜀亡入宋,有的則以為《花蕊夫人宮詞》,是五代前蜀時的花蕊夫人所作,後蜀的花蕊夫人,一說姓徐,一說姓費。有時則說連同蜀主孟昶被宋太祖一起被俘入汴京的花蕊夫人姓徐,或者是姓費。據以上說法,曆史上至少有兩位花蕊夫人了。而清代詩人趙翼在他的《陔餘叢考》中,又出現了一位花蕊夫人。這位花蕊夫人既不是前蜀王建之妃,亦非後蜀孟昶之妃,而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她於南唐亡後,一並俘入宋宮,後為晉王所殺。這就是說,縱觀曆史,先後出現了三位花蕊夫人。而且,作宮詞百首者,又到底是出於哪位花蕊夫人之手呢?一說是前蜀的花蕊夫人所作,一說是後蜀的花蕊夫人所作,未知孰是。
依較多的說法看來,曆史上的花蕊夫人,隻有一位,那就是五代時後蜀之主孟昶的妃子。明初學者陶宗儀在他的《輟耕錄》一書中說:“蜀主孟昶納徐匡璋女,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花不足以其色。或以為姓費氏,則誤矣。”此說似乎比較可靠。首先是自五代時的前蜀,經後蜀孟昶到宋太祖開國,曆經已是50多年;如果說花蕊夫人15歲入宮為前蜀主王建之妃,那麼,宋太祖在俘虜她時,她已是70左右的老嫗了。宋太祖又圖什麼呢?而後蜀主孟昶到宋太祖開國,僅距20餘年,那花蕊夫人雖說徐娘已半老,大約風韻猶存的吧。再說,前蜀主王建,乃係屠夫和販私鹽出身,人稱狡猾梟雄,唐末時因鎮壓黃巢起義有功,升為禁軍八都頭之一。唐亡後不受梁命,才入蜀稱王。由此可見,王建純屬一介武夫,根本屬不上文才之流。據說他的夫人周氏,不但才貌平常,而且悍妒之甚。他後來雖然娶了大小徐妃那對姊妹花,(人稱江東“大小二喬”)但她們隻知賣官鬻爵、貪贓枉法,弄得民生凋蔽,民怨沸騰,別無其他,隻不過徒有其貌而已。所以從君主王建到大小二妃,並無一字兒詩文留世。雖說前蜀時曾出現過像韋莊、杜光庭、李王旬等一批著名詩、詞作家,這跟王建和他的妃子並無必然的聯係。
自古蜀地素稱富庶,孟昶據險於一隅之地,得以10年無事,五穀豐登,鬥米三錢,成都仕女,不辨五穀,孟昶偃武修文,留連聲色,賭酒吟詩,居安忘危,淫冶無度。他當初最寵的妃子張太華,在暢遊名勝青城山時,突遭雷擊身亡,孟昶於悲痛之中,將張太華葬於一觀前的白楊樹下,從此抑鬱不樂。後來,有人竟在埋葬張太華的青城山一帶,找來了一個絕色嬌娃。起初,孟昶曾仔細端祥過她,說這女子“花容月貌,仿佛太華,而且秀外慧中”。經了解,她還擅長文墨,試雙詩、詞、歌、賦,無一不精。故而不久就冊封為貴妃,別號“花蕊夫人”。原因是她酷愛牡丹、芙蓉。孟昶竟下諭在城牆上遍植芙蓉,以討她之歡心。故而成都又號“錦城”。這年的夏天,天氣酷熱,於酒酣興至之際,孟昶帶著花蕊夫人來到摩訶池上洗浴;這孟昶看著花蕊夫人那裸露的身軀,越看越愛,乃作詞《洞仙歌》道:“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其情可謂篤矣。至宋師伐蜀,昶軍敗降,孟昶宋宋太祖所俘,封秦國公後第七天而亡。而宋太祖亦知花蕊夫人善詩、詞,於是召她即興賦詩。花蕊夫人懷著對孟昶的刻骨懷念和別離之悲的沉痛情感,在宋太祖麵前,口出一絕道: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
宋太祖聽了,非但不惱怒,而且擊節稱賞,連聲讚道:“卿真可謂是錦心繡口了!”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清楚這位花蕊夫人的門第出身,但已看出其具有較深的文化素養,不但她的即興七絕流傳不朽,可知宮詞百首也是寫於她手(見吳曾《能改齋漫錄》十六)。況周頤在《蕙風詞話》裏說她才調冠時,非尋常女子!花蕊夫人被俘在押解的途中。曾將即興而作的《采桑子》詞,出於驛壁:“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為年。馬上時時聞杜鵑。”還未來得及寫出下闕,就匆匆被押解上路了。入宋後,據說是被宋太宗趙光義射死於禦園。
上述僅為管見,猶待有識之士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