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票軟件放大「數字鴻溝」
資訊
作者:信海光
在經過一年的爭議之後,鐵道部售票網站12306在耗費巨資軟硬件升級後終於可以登錄不再卡了,這本是好事,但誰想到2013年的春節又出現了新問題——金山、360、傲遊、搜狗等瀏覽器推出搶票軟件或者插件。搶票軟件的使用給12306服務器造成新的巨大壓力。1月18日,工信部正式下達通知,要求停止使用搶票插件。
購票論壇上流傳著一個故事,去年有網民為“蹲守”車票,鼠標不停點擊1萬多次,終於如願。故事真假不談,至少說明一點:上網買票雖不用排隊,但依然要“守”。搶票軟件則可以將這個苦差自動化。
就像鐵道部積極推廣的網絡售票一樣,搶票軟件也並不能增加哪怕一張火車票。圍繞它引起的巨大爭議,其核心還是火車票分配的“公平問題”,從這個角度講,即便稱搶票軟件為“技術黃牛”稍有過分,但在問題性質上和之前的黃牛黨、實名購票仍屬一脈相承。畢竟,搶票插件的推出,確實是人為地製造了一種不公平的購票環境,使一部分人得以實現“插隊”購票,在實質上打破了正常的網絡購票秩序,對火車票的公平分配有所破壞。
記得即便幾年前黃牛黨最猖獗時期,當時仍有人從經濟學角度為倒票者辯護,認為黃牛黨在客觀上使火車票回歸了其本來價值。在此次搶票軟件事件中,為搶票軟件辯護的則更多,比如著名記者閭丘露薇就公開在微博上反對叫停搶票軟件,而在網絡調查中,支持她的有2700餘人,支持叫停的則隻有300多人。
要徹底把搶票軟件趕出網絡購票環節,無非有三個辦法,其一是鐵道部解決運力問題,使春運火車票不再緊張,這在目前來看當然不現實;其二,12306網站大升級,從技術上封殺搶票軟件,這在短期內好像也很難做到;最後就隻有剩下網民自覺抵製搶票軟件了,但民意調查又得出相反的結果。
自利是人之本性,為了能夠順利回家過年,使用法律並未禁止的搶票軟件搶得一張寶貴的火車票,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道理卻不能不明辨。有人說,如果人人都使用了搶票軟件,則公平就未被破壞,但恰恰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大批同胞,比如農民工們,他們不但不具備使用搶票軟件的能力,有的甚至連上網都不會,他們不會網絡支付,也不會在微博上向著名記者投反對票,但他們也需要過年回家。
現實生活中造成不公平的因素很多,有的可以直接看到,比如貧與富,有的則處於隱形,比如因對信息技術掌握能力的差異而導致的“數字鴻溝”。而要建立一個更公平的社會,則需要從政府到企業到公民,人人維護,處處留心。
比如鐵道部門,在製定電話與網絡訂票提前2天規則時,是否充分考慮到公平維護那些隻會通過排隊購買火車票的乘客的利益?這部分乘客大多數是“數字鴻溝”那一側的農民工。在“數字鴻溝”這一側,都市小白領們為在12306上無法順利買到票怨聲載道,搶票軟件的出現,使大多數熱門車票都會在開售後5~10分鍾內售罄,個別車次,甚至僅20秒就已顯示無票。稍微晚下手幾分鍾就錯失良機。而在火車售票大廳排隊的農民工,所能買到的票卻整整晚了2天。有人關心過他們的購票成功率嗎?
再比如,那些以搶票插件為噱頭進行產品推廣的網企,是否曾考慮到會傷及公平而稍微保持下低調?盡管不違背法律,他們研發的畢竟是一款很有作弊嫌疑的軟件,大肆宣揚是否合適?
比如我們的媒體,在報道與炒作搶票插件時,是否應該同時稍微明確下立場?這樣的軟件是到底該不該被推波助瀾到全中國人都知道?還是隻適合在水下悄悄傳播?
再比如你我,在通過任何不公平手段獲取春運車票的時候,是否會略帶愧疚地想到:別人也在急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