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朱元璋繼續叫宮女念茹太素的意見書,一直讀到16500多字,才接觸到了主題。建議五件事情,其中有四件是可取的、可行的,朱元璋即刻命令主管部門施行;同時指出這五件事隻要500字就可以講清楚了,茹太素卻累累贅贅寫了17000字,“朕厭聽繁文,打他是為教育全國官民”。他還把這件事情的經過,親自寫成文件公布。
經過這番整頓,奏章隻陳實事,從此朱元璋讀文件就省下了不少精力,效率提高了。到廢除中書省後,六部府院直接對皇帝負責,政務越發繁忙,以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間的收文為例,從十四日到二十一日,8天內,內外諸司奏劄共1660件,計3391事,朱元璋平均每天要看或聽200多件報告,要處理400多件事。
感悟:
很多事情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複雜,隻是有的人把做事的過程繁雜化了,這導致了做事效率的底下。一個人隻有善於刪繁就簡,從最直接的途徑解決問題,才能有效地提高做事效率。
看穿對方的立場和禁忌,問題就變得容易解決了
某個犯人被單獨監禁。有關當局已經拿走了他的鞋帶和腰帶,他們不想讓他傷害自己(他們要留著他,以後有用)。這個不幸的人用左手提著褲子,在單人牢房裏無精打采地走來走去。他提著褲子,不僅是因為他失去了腰帶,而且因為他失去了15磅的體重。從鐵門下麵塞進來的食物是些殘羹剩飯,他拒絕吃。但是現在,當他用手摸著自己的肋骨的時候,他嗅到了一種萬寶路香煙的香味。他喜歡萬寶路這種牌子。
通過門上一個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門廊裏那個孤獨的衛兵深深地吸一口煙,然後美滋滋地吐出來。這個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煙,所以,他用他的右手指關節客氣地敲了敲門。衛兵慢慢地走過來,傲慢地哼道:“想要什麼?”囚犯回答說:“對不起,請給我一支煙……就是你抽的那種:萬寶路。”衛兵錯誤地認為囚犯是沒有權利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聲,就轉身走開了。這個囚犯卻不這麼看待自己的處境。他認為自己有選擇權,他願意冒險檢驗一下他的判斷,所以他又用右手指關節敲了敲門。這一次,他的態度是威嚴的。那個衛兵吐出一口煙霧,惱怒地扭過頭,問道:“你又想要什麼?”
囚犯回答道:“對不起,請你在30秒之內把你的煙給我一支。否則,我就用頭撞這混凝土牆,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覺為止。如果監獄當局把我從地板上弄起來,我就發誓說這是你幹的。當然,他們決不會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須出席每一次聽證會,你必須向每一個聽證委員會證明你自己是無辜的;想一想你必須填寫一式三份的報告;想一想你將卷入的事件吧——所有這些都隻是因為你拒絕給我一支劣質的萬寶路!就一支煙,我保證不再給你添麻煩了。”
衛兵會從小窗裏塞給他一支煙嗎?當然給了。他替囚犯點了煙了嗎?當然點上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衛兵馬上明白了事情的得失利弊。這個囚犯看穿了士兵的立場和禁忌,或者叫弱點,因此滿足了自己的要求——獲得了一支香煙。
感悟:
很多人做事常常抓不住事情的要點,這樣無論怎麼去做,都不可能把事情圓滿地解決,有時還會越弄越糟。做事要講究方法,一旦找對了方法,找準了問題的切入點,難題就會變得簡單起來。
懂得抓大放小,才能運籌帷幄
戰國時,鄭國的相國景差有愛民如子的名聲。
有一天,景差坐著馬車帶著隨從外出,出都城走了一段路,發現前麵車馬擁擠,道路堵塞,景差讓隨從上前察看,原來前麵很長一段路淤泥堆積,坑坑窪窪,車、馬每行到此便難以前進,馬摔倒路邊,車陷進泥裏,人隻好下車去拚命推拉那些車、馬,被搞得十分狼狽。景差命自己的隨從都下去幫忙推車拉馬,自己也下車指揮,使混亂的局麵慢慢變得有秩序起來。
又有一次,景差坐車經過一條河邊,隻見一個老百姓卷起褲腳走過河,因為時值隆冬,那人上得岸來,兩條腿已經凍僵,全身也哆嗦成一團。景差看到這個情況,趕緊叫隨行的人把那凍得渾身發紫的百姓扶到後麵的車上,拿過一件棉衣蓋在他身上。好半天那人才緩過氣來,對景差真是千恩萬謝,感激不盡。
景差關懷老百姓疾苦的事情傳開了,大家都稱讚景差是個了不起的人。可是晉國大夫叔向卻與眾人持相反的態度。叔向說:“作為一個相國,景差並不稱職,隻不過是個庸才罷了。假如他真正勝任本職工作,就該對交通情況、橋梁道路了如指掌。他應該對泥濘的路麵及時加以維修,而不至於到了走不通時去指揮疏通。至於橋梁,他該在春季就動員百姓把河溝渠道清理好,在秋季就組織人力物力將渡口橋梁修複、架好。到了寒冷的冬季,連牲畜都不能走過河了,何況人呢?可見景差胸無全局,不會深謀遠慮,算不得稱職的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