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科技傳播助力企業創新發展(1 / 2)

科技傳播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科技傳播與企業創新

作者:胡雪飛

摘要現代企業的本質特征就是創新,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企業隻有不斷創新,才能提高其市場應變能力,才能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才能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才能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以說,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所在。而企業在創新的道路上,需要借助許多外力,其中也包括科技傳播。科技傳播,即對企業在科技方麵的重大進展、先進成果以及對企業的創新發展作出貢獻的主要事跡、主要人物予以傳播、報道。科技傳播在企業創新中的作用不可小覷,它在傳播企業新發展時,不僅僅是將企業的發展信息傳播出去,它會產生多方麵的效應:從企業外部來看,它在提高企業知名度、擴大企業社會影響力的同時,企業很可能因此而迎來新機遇;從企業內部來看,對廣大幹部員工也將是一種激勵和鼓舞,也是一種號召和暗示——隻要在企業創新中發揮了作用,就會獲得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比學趕幫超的積極氛圍。這些,都將為企業的創新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做好科技傳播工作,是現代企業的必修課之一,應該將其作為企業的主要工作之一來抓。

關鍵詞科技傳播;發展機遇;激勵員工;經濟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023-02

1 抓住機遇,勇於創新

“當梅耶·羅斯柴爾德還在四處尋找自己的第一桶金;約瑟夫·摩根還隻是咖啡館小老板;伊雷內·杜邦還在為從商還是從政而煩惱時,一群人在總被地震和台風困擾的日本列島上,已通過在深山老林中開采銅礦、在繁華都市中兌換錢幣和在窮鄉僻壤販賣稻米完成了原始積累,成為一代富可敵國的商界豪強。”什麼是機遇?機遇=機會+遇到,但有的人“遇到”了,往往卻是“不認識”,即慧眼識機遇也。當機遇來了,必須緊緊抓住它,然後善於利用它。就如前述的例子那樣,無論其他人是如何的彷徨、無助,“一群人”已經富可敵國。這就是抓住機遇帶來的美好結果。

我國現存的曆史最悠久的企業當屬六必居,它成立於1538年;次之的是剪刀企業張小泉,它成立於1663年。如果要統計到目前為止其曆史超過150年的企業,也是屈指可數——隻有5家:上述兩家企業,再加上陳李濟、廣州同仁堂藥業等三家企業。據有關數據統計,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2.5年,而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7~8年,但讓我們汗顏的是,歐美企業的平均壽命則達到了40年。

我們試想:無論是六必居,還是張小泉,抑或陳李濟、廣州同仁堂,哪一家中國的老企業,不是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呢?如果抱著傳統的老產品,不可能在這個時代保持其生命力。是創新,延續了它們的生命力,給了它們生機和活力,給了它們創造傳奇曆史的源動力。

據《日本企業長壽的秘密及啟示》報告書稱,在日本,超過200年的企業有3 146家曆史,讓世界上其他國家隻能望其項背。更讓人心生敬意的是,其中還有7家企業的曆史超過了1 000年。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企業排名中,前三位都是日本企業。而日本調查公司——東京商工研究機構(Tokyo Shoko Research)的調查數據也顯示,全日本超過百年曆史的企業有21 666家之多,而1975年後才建立的公司,僅為620家。89.4%的日本百年企業都是員工少於300人的中小企業,多以家庭為單位經營。在歐洲,超過200年曆史的長壽企業也不在少數: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這些企業,無一不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典範。

2 借助外力,謀求發展

當前,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改革的不斷深化,一個企業要發展,除了自身的人、財、物俱佳以外,還需要許多外力,包括與外界的溝通、交流,實現信息的互換,增進自己同世界的聯係。這其中,就包括借助媒體傳播的力量。在媒體傳播中,科技傳播所帶來的力量不可小覷。

在新形勢下,如何使企業的宣傳工作更好地促進企業的全麵、協調發展,是當前企業宣傳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隻有進一步創新思路、創新方法,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新情況,采取新措施,解決新問題,才能有力開創企業發展的新局麵。隨著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生存與發展將要接受更加嚴峻的考驗與挑戰,尤其是對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來說,所麵臨的矛盾與困難則更多,也更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