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傳統媒體借勢新媒體服務企業創新發展(1 / 2)

淺析傳統媒體借勢新媒體服務企業創新發展

科技傳播與企業創新

作者:閆劍利

摘要在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傳統媒體正迎接著深刻變革,其表現特征是新媒體的快速興起和迅猛衝擊。傳統媒體尋求自身跨越發展的道路,既是傳統媒體借力新媒體拓展自身發展的過程,也是兩者相互融合,積極應變,在媒體變革中尋求共同出路的過程。可以說,在當前“無網不在”的新媒體變革時代,信息獲取、人際交往、思維方式等發生變化的同時,也對企業發展,尤其是企業文化發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重點探討了在新形勢下,企業如何應用新媒體工具和傳播手段創新企業工作。最終得出結論,企業隻有在深刻認識新媒體的特征、優勢以及發展規律,才能在實踐中把新媒體作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有力武器,最終達到凝聚企業力量,引領企業工作,最終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企業發展;挑戰;機遇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072-02

1 正確認識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優勢與不足

提起新興媒體,我們都不陌生,事實上新興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傳統媒體隨著技術的變遷在內涵和外延上演變的一個概念。他具有較強大的存儲功能,同時兼備了信息檢索、集納等諸多功能,且同時具有的開放性、多元性、實時性、交互性等特點。而傳統媒體,則是相對於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媒體而言的,主要包括報紙、廣播、電視、圖書等出版物在內的傳統媒介,可信度高、讀者群穩定、易於保存是其顯著特點。其不足之處突出表現在,傳播內容與受眾之間的“單一性”,而這種“單一”的傳播造成了受眾對傳播內容反饋的遲緩甚至是之後,互動性也明顯不足。相反,新興媒體體現出了傳統媒體難以比擬的優勢,這無疑給傳統媒體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1]。

通過上述比較,我們不難看出,在時效性、直觀感、現場感染力方麵,傳統媒體均處於劣勢,也就是說,如果手中要想盡快獲知新聞,傳統媒體顯然不是首選。舉例來說,現在的報紙多數是半夜排版,淩晨印刷,也就是說隻能刊登前一天晚上以前的新聞,而這些新聞,受眾早已通過互聯網等媒體得知了[2]。

2 客觀認識現階段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存在形式

2.1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共存及其引發的是非問題

應該說,近些年已經有相當數量的傳統媒體嚐試著在新媒體領域發揮作用,但仍有不少問題存在。

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現有機構整合力度不夠;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業務分割明顯;資源共享與相互合作不成氣候。事實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存在方式應該既是“推”的過程,更是一個“拉”的過程。“推”,即將傳統內容放至在新興媒體的形態和渠道中進行傳播;“拉”即尋求讓受眾滿意的新需求,從而促動媒體產業鏈條的拓展。換句話說,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變的過程,就是兩者“求同存異”的過程,更是新舊媒體在傳播內容、技術運用、平台融合等方麵不斷協調適應的過程。

因此,在兩者“求同存異”的過程中,勢必要協同好兩者關係,既要充足發揮並依靠傳統媒體相對豐富的內容資源,利用新媒體的技術手段在新媒體傳播平台上重複發布,實現傳播內容的增值服務;另一方麵,要運用新媒體的高新技術手段,尤其是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對傳統媒體加工的內容進行改造和提升,進而使過去較為單一的傳統媒體發生質的改變。

2.2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融合形成“新型媒體”

可以說,新興媒體的出現,是對傳播內容和傳播渠道進行了變革,在並沒有在根本上改變傳播內容本身。作為傳統媒體,在眾多新媒體的“簇擁”下,應該更多地借勢新媒體的優勢以謀求新的發展。據此,筆者認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發展出路,首先應當是新舊融合,優勢互補,而不是分割,更不是割裂。同樣,新媒體則理應與傳統媒體進行多方位整合、廣渠道深層次合作,不是兼並,更不是替代,隻有如此,兩者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的“新型媒體”(以下簡稱“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