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大問題凸顯中小企業科創能力症結
我國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存在以下幾大症結。
2.1資金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的數量飛速提升,但是諸多中小企業很難能可持續發展下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科技創新能力差,產品結構單一,無力研發新產品。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麵麵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問題,大部分中心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都沒有預留科技創新方麵的資金,即使有研出新產品,也因資金等問題而無法最後形成產品。就我國中小企業現狀而言,科技創新資金來源不清晰,融資渠道窄,市場變化快,企業的科技創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據有關資料顯示:發達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占年銷售收人的5%以上,一般企業應在2%以上,而我國的中小企業每年研究與開發費用一般隻有1%的低水平投入,不可避免地導致企業技術創新舉步維艱,使技術創新活動無法開展。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基礎薄弱,規模小,自身內部融資能力有限,外部融資融資渠道窄,企業資信等級低,無法得到大額貸款。另一方麵,很多中小企業寄希望於政府的資金扶持,但是受體製的製約,政府很多資金向國有大型企業的項目傾斜,導致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融資方麵遇到瓶頸,既無力出資研究開發新產品,也無法聘請科研人才,更無法保證新產品的生產和推廣資金。雖然近幾年來,資本市場對於有潛力的中小企業逐步青睞,各類基金、天使投資人等社會融資渠道的介入為有潛力中小企業帶了一部分科技創新資金,但是也很有限。此外,政府近幾年出台的多項中小企業扶持政策,政府對中小企業從科技創新資金、科技人才引進、項目等多方麵的扶持力度加大,雖然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投融資渠道窄的問題,但是由於我國的中小企業基數龐大,資金缺口仍然很大,冷門行業的中小企業依舊無法有更好的改變。
2.2人才問題
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國際之間貿易變得更加自由化,現在的企業已經不止是在和本國的同行業競爭,現在更多的競爭是在國際之間。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人才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科技人才更是企業所要掌控的核心資源。就我國科技人才的分布情況來看,現行體製下我國優秀的科技人才資源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體製內單位,企業裏並沒有足夠多的優秀科技人才,企業現有人才無法支撐企業的創新體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這些科技產出部門無法與企業的溝通渠道有限,致使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無法形成產學研平台,企業無法使用大量的科技人才資源。另外,中小企業受自身諸多現實條件影響,無法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資福利、社會地位、充沛的科研經費以及良好的上升空間等條件,其企業發展前景無法與大型企業相比,故而無法吸引和挽留優秀的科技人才。
2.3缺乏中介和協作網絡
科技創新的過程是一個需要高度協作的社會化活動,企業作為科技創新行為的主體,在與其他部門形成協同關係之前,要有一個尋找、被尋找、選擇、被選擇的過程。大部分中心企業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實際問題,例如疑難技術的無科技人才攻關,技術無特種設備的檢測等問題,需要一些技術部門的協作或者中介機構搭建平台為企業和科研部門牽線搭橋。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諸多經濟理論和各類企業的實踐證明下,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是集智力支持、高端谘詢、綜合中介服務的重要經濟運行主體之一,它們在中小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國的中介服務機構的數量較少,專業化程度低,服務行為不規範,水平參差不齊,相互獨立,服務功能比較單一,未形成跨行業之間的協作。此外,各類中小企業相互之間合作或協作程度低,未形成一個協作體係,缺乏相關企業、行業之間的交流,技術和信息未能達成共享平台。
3 科技傳媒三大平台可跨界提升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按照非時政類報刊體製改革和媒體自身發展的實際需求,科技類媒體應在整合資源、拓展業務的基礎上,延伸服務鏈條,打造全媒體科技傳播平台、投融資資本運作平台和大科普公益服務平台來跨界服務中小企業。新形勢下的科技類媒體要在傳統的傳播平台有所創新,還要依靠自身資源開發投融資資本運作平台和科技服務平台。這三大平台的建設不僅可以提高科技類媒體的核心競爭力,還可以跨界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此形成新服務、新產品、新平台,實現新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