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動畫,具有一種特殊的魅力。這與歐洲的繪畫研究和電影發展有密切的關係,歐洲,似乎與生俱來的具備一種獨特的文化氣質。表現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等等,它們的湧現都與這片大陸密不可分,他們影響並主導了歐洲電影發展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使得歐洲電影的發展一步一個腳印,穩穩當當的走下來。歐洲動畫,在這個基礎上麵繼續發展,得到了良好的滋養,無論從藝術形式還是意識形態方麵,歐洲的動畫都可以說是,堅實的建立在歐洲電影的穩固基礎之上的。
1905年,中國也完成了第一部電影,應該說個時間點並不算晚,可以說還是有一個不錯的開端。但是,當時的中國,正處在戰亂年代,此後,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抗戰勝利後全麵內戰,以及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文革”的爆發等等一係列曆史原因,使我們一而再的錯過了發展和交流的最佳時期,雖然也有一些屈指可數的成績,但沒能進行充分的文藝理論和影視藝術實踐的批評與研討。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我們的電影才開始有所解凍,而這個時候,西方的那片土地上的電影已經經曆過厚重的文化積澱。我們錯過了那個重要的研究時期,而現在的一切,就好比西方人設計好的樣子,我們正在描摹輪廓,但僅僅隻是臨摹,又怎能滲透到他們的思想深處?現在我們的電影和動畫,不停地參照西方的摹本來保證表麵上的時尚、以及觀眾喜好。可以不客氣的說,現在,西方人每創造一個經典,我們就抄幾個翻版;而很快,西方人又去創造了另一個經典,我們趕快再去翻版……。學習這些經典,本無可厚非,但關鍵的問題是,我們錯過了一個“研究”和“思考”的時期,而現在似乎也無意去“補課”。這就是周傳基老師所說“中國缺少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紀錄片和先鋒電影的運動”的原因。我們缺少一次促使我們思考的過程,而這樣的思考過程,又是一個藝術領域必須具備的、使思維形式成熟起來的框架。
在我們前麵說,早期動畫,主要是表現一些幽默小故事,而隨著西方文藝先鋒派的運動,剛起步的動畫藝術也很快卷入了這個先鋒運動的潮流中。1905年,德國的一些造型藝術家成立了一個名為“橋社”的文藝團體,代表人物有梵高、克裏姆特、蒙克等人,他們受到柏格森直覺主義和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論的影響,他們推崇那種表達內心激情的繪畫藝術,不滿足對客觀事物的“臨摹”,開創了表現主義藝術。很快,這一藝術形式就開始影響電影和動畫。
在動畫領域,漢斯·裏希特,是德國表現主義的重要人物之一,並為德國達達主義組織的創始人之一,動畫代表作《韻律21》是比較重要的作品。這部動畫沒有講故事,是表現主義對電影形式討論的重要作品。而達達主義運動成員維金·艾格林,原來是一位畫家,也是先鋒派電影的重要人物。他創作了先鋒動畫《斜線交響曲》,這是一次革命,影片沒有人物和情節,艾格林按照音樂的原則、借助圖像的變化、用線條組織畫麵,創造了一種有節奏的視覺和有畫麵的音樂。而此後的藝術家們,也不停的吸取各種文藝思潮的養分來滋養電影和動畫,比如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未來主義等等,都極大的影響了電影和動畫藝術的領域。
有一次,我在看奎伊兄弟的一篇訪談,他們準備去捷克斯洛伐克采訪楊·史雲梅耶,而出訪的目的是他們正在研究,捷克的超現實主義和法國的超現實主義的區別。這次出訪,除了拍攝研究性質的紀錄片以外,奎伊兄弟還製作了一部著名的動畫短片《楊·史雲梅耶的櫥櫃》。我想說的是,這是一種真正具有研究精神的意識,從研究到實踐,再到研究,通過對比不同社會情況,分析比較文化現象,並用作品的形式進行闡釋。這種研究意識,是非常值得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