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是一種舒緩漸變的轉換,有明顯的過渡階段。畫麵由亮轉暗,直至完全隱沒,叫淡出、漸隱。畫麵由暗轉亮,直至完全清晰,叫淡入、漸顯。其特點是兩個鏡頭連接在一起,中間形成一段黑畫麵,使觀眾在視覺上得到一個短暫的間歇。
《藍色狂想曲》的片尾部分,鼓手進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他一口氣衝入地下酒吧的樓梯通道,黑暗撲麵而來。隨後畫麵轉亮,鼓手身著演出服在聚光燈下演奏,其他角色也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兩場戲就是用“淡入”連接起來的,在這裏起到劃分劇情段落的作用。黑場表明一個情節的終了,淡入表明一個情節的開端。就像戲劇裏的幕落幕啟一樣,可以用淡這種轉場手法分隔開兩個相對完整的劇情段落。這裏用淡入還表示時間的消逝,中間那段黑場畫麵可以代表被省略的鼓手如何獲得演出機會、如何換衣服、如何登場的時間。
“淡出”節奏舒緩,具有濃鬱的抒情意味,能夠造成富有表現力的氣氛。畫麵緩慢的從觀眾的視野中隱沒,讓觀眾慢慢的從那個場麵中退出來,像意猶未盡的省略號,像意味深長的歎息,使人產生種種離別情緒和難以言狀的感受,所以常被用於影片結束之時。《藍色狂想曲》的片尾也用了淡出,但時間較短,配合樂曲的最後一個重音,畫麵快速隱沒於黑暗中。
值得注意的是,淡這種轉場方式在一部影片中不要過多的使用,否則會造成影片節奏的拖遝和鬆散。
“疊印”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時空中的不同景物或人物的畫麵重疊在一起。相互重疊的各個畫麵的內容之間必須有內在聯係。
《藍色狂想曲》在展示小女孩和失業男人的夢想時,分別用他們的臉部特寫與溜冰畫麵重疊,表現人物的思想活動。疊印賦予畫麵一種夢幻似的若隱若現的格調,人的思想活動一般都是若隱若現的,疊印造成的視覺感受符合人們的心理特征,使人看著舒服自然。
“切”是最簡單最常見的鏡頭轉換手法,也叫無技巧轉場剪輯,即不借助任何附加的光學技巧來交代時間、空間變化和場景轉換。凡是內容上緊密聯係的兩個鏡頭直接銜接在一起,就叫切,給人的感受是一個畫麵驟然代替另一個畫麵,前一個鏡頭叫切出,後一個鏡頭叫切入。切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能夠增強影片的節奏和敘事的流暢性,在某些激烈緊張的驚險場麵中,能增加藝術感染力,製造緊張的心理效果。影片中絕大部分鏡頭都是用切連接的。
“甩切”就是鏡頭突然從被攝對象上急速搖開,切入另一主體或場景的鏡頭。《藍色狂想曲》中眾人擠電梯上行至頂樓,衝出電梯進入各自的辦公室,鏡頭從上方俯視樓道,直至最後一人掙紮著爬出電梯,鏡頭突然一甩,一段雜亂的線條後切入建築工人在塔架上休息的畫麵,這個甩切轉場能改變節奏,場景轉換得快速、連貫而不突兀。
“閃搖”也叫“甩鏡頭”,是在一個穩定的起幅畫麵後利用極快的搖速使畫麵中的形象全部虛化,然後搖入另一個場景。
《藍色狂想曲》中,小女孩一家人出場前的場景轉換就是由閃搖來完成的,鏡頭從建築工地快速搖到公寓大門,中間沒有切分鏡頭,保持了時空的完整性。其作用也是為了保持影片的節奏感,使場景轉換得快速、自然、流暢。
閃搖和甩切的區別是,閃搖是一個連續的鏡頭,而甩切有明顯的切鏡頭的痕跡。
“封擋鏡頭轉場“就是利用物體運動過來堵滿畫麵、擋死鏡頭,當物體離開後換了一個場景。常用的有撲麵而來的雲霧、水花,向鏡頭走來的人、車等。
在《藍色狂想曲》中,失業男人沮喪的走出咖啡館,前景有一輛送報車從左向右駛過鏡頭,將後景完全遮擋住。鼓手攀在車尾搭順風車。隨著汽車的移開,露出的後景變成建築工地的入口,鼓手跳下車朝入口走去。這樣的轉場可以省略很多不必要的描述,讓場景的轉換不露痕跡,也讓兩個大都市中的小人物的生活空間有了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