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原創代表生命
在內容為王的傳播時代,譯文隻是錦上添花之舉,原創才代表生命力。科學鬆鼠會網站原創文章每天更新,內容涉及健康、化學、醫學、天文、心理、數學、物理、環境、航天、計算機科學、生物等領域。
同時,筆者以2012年12月10日至2013年1月6日的50篇原創博文為研究對象,將所選50篇文章在發布時間、學科分類、評論數及轉載情況等方麵進行了簡單統計(見附錄A),統計顯示健康、生物、心理和醫學領域的文章共有35篇,占一半以上,其中健康領域13篇,生物領域12篇,心理領域6篇,醫學領域4篇,數學領域3篇,科學漫畫3篇,物理、環境、地質領域皆為2篇,天文、計算機科學領域各1篇。由此可知,科學鬆鼠會及時掌握了受眾的選擇傾向性,網站原創板塊的文章編排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受眾的興趣。
綜上所述,科學鬆鼠會網站的文章內容屬於原創,而非轉載其他媒體的文章,不會對受眾造成視覺疲勞,並且對不同學科領域文章的編排符合受眾的口味,從而創造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2.2傳播內容特點
2.2.1貼近日常生活
科學鬆鼠會網站原創文章話題貼近日常生活,語言生動活潑,內容接地氣,以此迎合受眾的口味,吸引受眾的關注。
科學鬆鼠會的文章絕大部分都是健康、生物和心理領域所涉及的生活中人們感興趣的科學知識,比如《蘑菇越貴越好嗎?》《戴水晶能治病嗎?》等,吸引受眾進行全文閱讀。科學鬆鼠會網站的語言活潑,如《給聖誕老人拉雪橇的到底是什麼鹿呢?》一文中“時常聽到有人說麋鹿在為聖誕老人拉雪橇,這實在有點讓人抓狂:天可憐見,本來就已經夠珍稀的麋鹿們會被凍死的!至少,它應該是一種可以在寒帶地區生活的鹿對不?”科學鬆鼠會和受眾一起在嬉笑怒罵中探討科學問題。
2.2.2關注熱點事件
從2008年地震專題到奧運中的科學、甲流、2009日全食、世博會直至2012年4月的H7N9禽流感專題,科學鬆鼠會網站的專題版塊足以表現其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和把握。
這一點在原創版塊也有體現,筆者進行內容分析的50篇文章中的《為什麼說“嫦娥2號”近探“戰神”牛爆了?》切合當時我國“嫦娥2號”在太空對小行星“戰神”進行首次空間探測這一時事熱點。《末日無方舟,2012請自救》則是鬆鼠會針對2012的末日留言進行辟謠,這些文章都說明了鬆鼠會在接地氣的同時還不忘結合時事熱點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播。
2.2.3運用多種載體
在統計的50篇文章中,每一篇都配有圖片進行輔助說明,如《柑橘家的不堪往事》一文中有9幅圖片,《帶水晶真的能治病嗎?》文中則有6幅圖片。網站大部分文章後列有參考文獻或引申閱讀網址鏈接,值得一提的是《給大腦裝一個“光”控開關吧!》還附帶科學家通過藍光控製小鼠行為的視頻來佐證文章。科學鬆鼠會網站綜合運用文字、圖像、視頻、超鏈接等多元方式,令呈現在受眾麵前的科學知識更全麵更立體。
3科學鬆鼠會網站傳播方式的特點
3.1傳播方式的多元化
絕大部分科普網站僅局限於網絡傳播方式,但產生於新媒體融合時代大背景下的科學鬆鼠會網站以網絡本體傳播為主,網外的紙媒傳播和人際傳播為輔,三種傳播方式綜合運用,相輔相成,極大地吸引和鞏固了受眾群體。
3.1.1 網絡傳播
科學鬆鼠會網站頁麵頂端是科學鬆鼠會橫式標誌和各版塊分類導航,下部左邊占了三分之二的版麵,是所選板塊文章的簡單介紹,以精選圖片搭配生動的導讀,吸引受眾點擊閱讀,右邊是活動、專題、媒體導讀等鏈接。頁麵以灰色為主色調,白底黑字搭配偶爾的橙色,將網頁的顏色控製在3種色彩以內,每天更新的文章搭配簡約而不失明快的頁麵帶給受眾愉快的閱讀體驗。
與此同時,科學鬆鼠會新浪微博經常發布科學鬆鼠會網站相關科普內容並附上網址鏈接,或者對科學方麵的信息進行解答,這些微博內容吸引了眾多粉絲們轉發和評論。如4月1日全文鏈接於網站原創板塊的“智齒,拔還是不拔”微博被轉發999次,4月25日發布的“今夜月偏食”微博被轉發2040次。
3.1.2紙媒傳播
除了網絡傳播之外,科學鬆鼠會網站還通過報紙、雜誌等大眾媒介以及出版科普書籍等方式傳播科學知識。
科學鬆鼠會成員以集體專欄的方式為《南方都市報》《南都周刊》《讀者》等供稿,並以個人名義為《南方周末》《新京報》等幾十家一線媒體寫作,擴大了科學鬆鼠會對受眾的覆蓋範圍,提高了其知名度。與此同時,科學鬆鼠會將網站中發表的部分原創博文進行梳理整合,推出了《當彩色的聲音嚐起來是甜的》《吃的真相》《一百種尾巴或一千張葉子》《再冷門的問題也有最熱鬧的答案》等一係列科普圖書,通過書籍的傳播進一步擴大了科學鬆鼠會的受眾基礎。
3.1.3人際傳播
人際傳播體現在科學鬆鼠會發起的線下活動和受眾間相互推薦兩個方麵。
科學鬆鼠會積極發展線下活動,如小姬看片會、科學一課和基於上海的達文西行走中隊,不定期的舉辦講座、沙龍,承辦首屆科學嘉年華,在2013年4月H7N9話題越演越烈的時候,邀請中科院動物疫病研究組組長何宏軒於4月14日主講“H7N9,候鳥惹的禍?”講座,吸引了大批受眾參加。人們在線下活動中互相交流,科學知識通過人際傳播的方式得到擴散。
3.2傳播方式的互動性
科學鬆鼠會網站網絡傳播、紙媒傳播、人際傳播方式三管齊下,在不同傳播方式中體現出了相應的互動性,和諧地達到了相輔相成的效果。
3.2.1網上互動
主要從Dr.You、小紅豬搶稿、發帖和評論三個方麵進行論證。
Dr.You是一個類似十萬個為什麼的欄目,目前已有106期和42期號外,提出的問題大都是人們曾經遇到過或者很好奇的問題,比如“金魚真的會撐死嗎?”“寶劍吹毛立斷,靠譜嗎?”等,鬆鼠會鼓勵受眾進行思考並解答,賦予優勝者問不倒先生“Dr. You”的稱號,在讀者群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一個叫“LRZ”的鬆鼠會網友說“Dr. You可是當年我逛鬆鼠會最大的動力之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