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科技手機報的編輯(2 / 3)

科技手機報的單個文本一般采用消息體裁。這樣不僅能最大程度發揮科技手機報速度快、內容新的特點,更能滿足受眾移動、方便快捷的需求。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消息來說科技手機報傳遞的每條信息一般隻有標題、導語和結尾三個部分,有時候為了節省空間,連結尾也省去。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科技手機報呈現出文本“導語化”的趨勢,即消息隻剩下標題和導語。

目前,國內科技手機報的每幀信息大都隻有一至兩段,第一段闡述事件(實),一般在150字左右,第二段則用200字左右的篇幅簡單明了的分析事件(實)的原因、原理或影響。以湖南移動和湖南大學聯合推出的科普類手機彩信報《七彩科學》為例,其形式要求是:一條彩信的容量不超過50K,彩信幀數在6-8幀左右,每條彩信具體由報頭、導讀、正文等三部分構成。導讀一般包括4-6條標題,正文每一幀中的文字數以不超過300字為宜,要求文字內容與篇幅盡量精簡,同時內容表述準確,段落分明,語句通順。正文標題原則上不超過9個字。

2.1.2圖文並茂,便於理解

在信息爆炸時代,圖片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在科技手機報中,圖片更成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美化版麵,吸引觀眾的眼球;還能以直觀形象的畫麵幫助受眾理解文本,加強傳播效果。

與其他手機報的圖片相比,科技手機報圖片的詮釋作用更加明顯。這是由科技手機報的內容決定的,由於科技手機報的內容大部分都與科技有關,而科技內容涉及到各個行業與領域,專業術語和概念相對比較多,同時科技領域也是新詞、外來詞彙的聚集地,但由於科技手機報文本篇幅的限製,不可能花大量筆墨講解某個新產品或新概念,此時一張具有衝擊力的圖片則是對文本的最好解釋。

當然,在選擇手機報的圖片要注意圖片的構圖和信息量。就目前來講,手機屏幕一般為2-4英寸,適合表現富有強烈的張力和衝擊力的細節圖片,不適合表現大場景的全景圖片。因此,科技手機報的編輯要精選圖片,選用的圖片盡量以近景和特寫為主,背景應簡單,主體突出。另外,由於有些圖片的容量較大,在經過壓縮後細節信息可能缺失,從而有損圖片的新聞價值和美學價值。因此,編輯除了要精心編輯文字信息以外,還要選擇適合手機屏幕表現的“手機化”的新聞圖片,使科技手機報達到新聞價值、教育價值和美學價值共存。

2.1.3版式單一,界麵單調

手機報的版式設計就是在有限的版麵空間上,將文字、圖片等視覺元素進行藝術處理和組合排列,使它們看上去更具美感。形式要為內容服務,手機報在傳達信息的同時又要愉悅受眾。科技手機報與其他手機報相比,不僅要求版式生動、具有藝術性,而且對文本內容及版式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也有嚴格要求。由於科技手機報的專業性強,所以更要進行藝術與技術的有機組合,展示藝術設計語言與及技術的高度濃縮與概括的魅力。

由於科技手機報容量和版麵有限,隻能在有限的篇幅內與受眾接觸,這就要求版麵表現必須簡潔。版麵簡潔並不是單調、簡單,而是信息的濃縮處理,內容的精煉表達,這是建立於新穎獨特的藝術構思上。

科技手機報版式編排中的字體、字號、圖片色調、版麵位置和文本占用版麵大小等符號係統都在一定程度上傳達出編輯的某種思想,這種文字之外的信息往往能給讀者很多“言外之音”。例如:文本占據版麵的大小、位置和所選擇的字體可看出編輯對信息的重要程度等等。但目前國內科技手機報的界麵上,幾乎所有標題的導航條在長短高低、字體大小、字體顏色等方麵都“千麵一律”,在這種“簡潔”的背後,受眾讀不出任何觀點與情感,其科技手機報自身的文化內涵和品牌效應缺失。

2.2科技手機報的文本內容特點

“內容為王”對大眾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內容是傳播的出發點和歸宿,內容的特點決定媒介地位。從整體上來看,科技手機報的文本內容具有以下特點。

2.2.1科學性

由於科技手機報主要是以與受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技因素作為內容,它提倡科學思想,宣傳科學精神,普及科學方法,不允許有反科學、偽科學的觀點存在。因此,科學性成為科技手機報的首要特點。“立足於科,著眼於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鮮明的科普特色和科技含量。在以文學手法描述科技概念時可采用寓教於樂的方法,但要得當,恰如其分,不能違反科學,不能出現謬誤、誤導受眾的現象。

科技手機報內容的科學性與真實性密切相關,可以說真實性是科學性的第一層次。科技手機報所傳達的內容,由於涉及到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等方麵的專業知識,有時還包括許多數據、符號和專門性代號,常常使科技手機報的采編人員難以辨別真假。一般來說,科技手機報的采編人員可從素材出處的資質判斷來保證內容文本的真實性。一般來說,支撐素材的相關文字報告、數據、圖標、證書、學術論文等材料的出處及相關機構的權威性越高,刊登相關報道的媒介越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那麼其真實性和科學性也就越明顯。值得注意的是,科學技術領域的學術爭鳴和科技手機報的真實性是不同的概念,科學家在一些學術問題上可能會因為不同的學科背景和依據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科技手機報的編輯在麵對不同的依據和結論時,應有理性的認識。采編者切不可充當裁判員,妄加臆斷,而應當客觀、公正地如實的反映。

2.2.2通俗性

在科技手機報中,科技編輯經常認為科技手機報存在“三難”現象——難寫,難懂,難記。其中難寫是相對科技手機報的采編者而言的,而難懂和難記是相對受眾而言的。科技手機報的“三難”現象主要是由於科技手機報的內容具有較強專業性,要將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內容變成受眾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文字確實存在一定難度。

蘇聯科普作家伊林曾說過:“沒有枯燥的科學,隻有枯燥的敘述。”從科技手機報的角度來來說,科技手機報同其他手機報一樣,其主要服務對象是一般受眾,而不隻是專業科技人員,因此其內容也應通俗易懂的。

科技手機報編輯在進行內容選擇時不能陷入到專業問題的研究中去,要善於把科學的解釋與受眾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聯係起來,讓科學為主題服務,而不是把主題扯到科學深層次去,導致內行不願看,外行看不懂的尷尬局麵。

科技手機報編輯要能用淺顯而生動的語言,將專家高屋建瓴的評析和深奧的理論深入淺出‘翻譯’給受眾。要考慮所提供信息的實用性、服務性,平民化的視角不僅可以提供廣泛的報道題材,而且其鮮活的報道內容也將提升了科技手機報的魅力。科技手機報應該放下專業身段、走出圈外,將老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作為手機報的報道內容,以通俗的解讀來表達專業的科技內容,讓專業人士和普通百姓各取所需。

2.2.3廣泛性

科學是科技手機報永恒的主題,科學的內容相當廣泛。人類迄今為止所掌握的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能,以及先進的科學思想、方法、科技發展曆史、科學家故事等屬科技手機報的內容範疇。

科技手機報關於科學的內容不僅包括天文學、航天動力學在內的空間科學,還包括地球科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化學、物理學;不僅包括認知科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學還包括健康學、軍事學、數學等方麵的內容。

在這些內容領域中,有麵向社會大眾,解決知識需求、精神食糧補充的問題,這些知識大都是為了向受眾介紹知識,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的實用性科技信息,因此內容要真實,表述要簡潔,數據要準確可靠,對讀者具有指導意義。有受到某些對口專業人員的歡迎的技術型科技信息,這些內容一般涉及到互有滲透的邊緣科學,不同學科橫向切入的技術主題是當代的新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