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性事件中科技新聞報道研究
信息社會環境下的科技傳播實踐與理論創新
作者:賀靚
摘要近年來災難性事件頻發,科技新聞報道也在這類危機事件中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讓科技新聞報道在災難性事件中更精確、適用,涉及到新聞從業者對事實材料的選取問題。本文以2013年4月20日蘆山地震中的科技新聞報道為例,分析災難性事件科技新聞報道中的報道角度和報道原則,以期為以後媒體應對災難性事件的科技新聞報道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災難性事件;科技新聞報道;蘆山地震;科技元素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282-03
近年來,地震、礦難、洪澇等災難性事件頻發,其突發性、緊急性、潛伏性和危害性給身處災難發生地的人和環境帶來巨大損失。在該類事件的發生和處理中,無處不在的科學原理和科技知識日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科技新聞的重要性在災難性事件中日益凸顯。如何正確理解和傳播災難事件中的科技信息對於災民、施救人員、公眾乃至決策者都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科技新聞報道在經曆過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溫甬動車事故等多次災難性事件的報道後,對此類事件的科技新聞報道也愈發全麵和成熟。本文以4·20蘆山地震中的科技新聞報道為例,試從此類新聞報道的角度和原則兩方麵來分析和總結災難性事件中科技新聞報道的策略。
1 災難性事件中科技新聞報道的角度選取
災難性事件後,媒體如何在信息賣方市場中獲得關注,取決於報道內容所提供信息的質和量。對應於災難性事件中的科技新聞報道即要求新聞從業者善於選取新聞角度,挖掘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報道。
以“4·20”蘆山地震報道中的科技新聞報道為樣本進行分析和歸納,可以發現災難性事件發生後,科技新聞報道主要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
1.1災難發生的原因
災難性事件一旦發生,無論是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抑或是公共衛生事件等,人們出於對真相的追求以及自身安危和利益的擔憂,往往對事件發生原因迫切關注。蘆山地震發生後,媒體對地震原因的分析報道幾乎在地震發生第二天便已全麵展開。
對於地震發生可能存在的幾大理由,各大媒體都在在科技新聞報道裏都采訪專家進行詳細解讀。南方都市報21日發文《蘆山地震與三峽水庫有關?》,南方日報21日以《這次地震為什麼又在四川?》為題設問。從各大報道來看,對地震發生原因的探討注重科學解讀,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學者等都成為為此次地震答疑解惑的主體。
1.2災難發生後的危機處理方法
災難性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情況往往最牽動人心,事件發生後對受災人員的危機處理方法便成為各科技新聞報道的重點。危機處理方法涵蓋麵十分廣,基本上當災難性事件發生後,受災者、政府、熱心群眾等所有人員的應對措施都屬於此範圍。但能夠作為新聞信息在科技新聞中進行報道的主要是指涉及科技元素的方麵,包括:救援過程中采用的先進科技裝備、科學施救方法等。
以人民日報在蘆山地震中的一係列科技新聞報道為例,21日人民日報發表《解放軍迅速投入,各部門全力應對——力量,來自四麵八方彙聚》一文提到,9架直升機和2架偵察機勘察災情、5支醫學救援隊伍趕赴災區、啟動衛星監測支持抗震救災;23日《通訊中斷,指令如何下達——500多北鬥導航裝備救災》一文又詳細介紹總參衛星導航定位總站如何利用北鬥導航裝備科學救災,增強人們對科學救災的信心;24日人民日報發表《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生死營救72小時》一文專辟章節介紹地震中使用到的衛星、無人機等先進設備,並向讀者透露震前衛星拍攝的災區圖片如何形成等科學知識。不難看出,這類科技信息的報道側重於用具體的救援設備和科學數據讓人們深切感受科技實際應用帶來的力量。災難性事件中加強對危機處理方法的報道,一方麵有助於提高公眾對於科學救助的認識;另一方麵,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災難發生時,彌漫於社會的恐懼和不安情緒,提高對受災者成功救助的信心。
另一個在災難性事件的科技報道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對受災者心理援救狀況的報道。北國健康網22日《心理自救互救宣傳手冊地震後如何心理重建》一文提出不少地震後如何心理重建的方法;人民日報22日發文《接力守護——延續生命希望》、中國科學報25日《震後複課莫著急》都涉及到心理救援的問題。作為危機處理方法中易忽視的一個環節,有關心理救援的科技報道在蘆山地震中得到了一定重視,亦是媒體在進行此類事件,尤其是造成人員傷亡、較大破壞性的事件中科技新聞報道亟需注重的角度。
1.3災區次生災害的預防
許多自然災害,尤其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
次生災害可根據災難事件發生地的具體情況提前預測,及時采取措施,能有效降低災害蔓延擴大,減少損失。次生災害的預防報道不僅能為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科技信息參考,對災區人民自行防範災害的行動亦有一定指導意義,是科技新聞報道中不容忽視的一個報道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