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綜合性日報理應保證文化品質(1 / 3)

綜合性日報理應保證文化品質

信息社會環境下的科技傳播實踐與理論創新

作者:曾鐵

摘要大報是先進文化、現代文明的傳播者、引領者,它傳播麵廣,傳播力、影響力強;以文化及高品質著稱的大報,現在仍有讀者緣。大報是文化價值頗高的媒介,其信譽度高,文字、信息必須準確、符合規範。大報也是文化使者、是文化的象征,它應少“生病”;辦大報,小處不可隨便,報人要有精細的工作作風。當下,文化育人、文化強民大報要做貢獻。所以,大報的文化類質量缺陷不能常現。如何保證報品?使之不“貶值”,文章裏有思考,有些建議。

關鍵詞綜合性日報;文化品質;文化建設;社會發展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7-0305-04

綜合性日報,如《文彙報》《光明日報》等(下稱大報)是先進文化、現代文明的重要輻射源,它是讀者的益友良師和我們的指路明燈。精於細節、細節少暇和文化水平高乃大報的特色與標誌。辦讀者滿意的大報,大報科普、文章的細節不能忽視、理當精準。報章細節及完美決定著大報的高度、深度、厚度與精度。基於有關案例,本文多維地談論一些大報當重視、保證其文化品質,以保大報的公信力、影響力與持久力,使其在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1 讀近期《文彙報》筆記

基於實證的思路,筆者長期、連續研讀海上《文彙報》《新民晚報》;科普(含科技知識、科技內容的所有資訊之統稱)、文史和語言等質量問題是在下讀報及做學理分析的觀察點。下列實錄是筆者讀報手記的一小部分,請同仁雅正。窺一斑而知全豹,由以下訊息可知本文的說法非胡言亂語,這些信息等[1]乃“鐵證”和證據鏈,它們支持著本文觀點。

1.1讀2012年4月《文彙報》劄記[5段]

4月10日7版“磁重聯現象或導致金星缺水”文,有些問題:

1)文中“磁力線”,均應用規範的術語“磁感應線”;

2)“一條帶著太陽風的等離子體飛向浩淼的太空”,這裏的“一條”“等離子體”,屬搭配不當;

3)“——所攜帶的高能粒子‘撞’進南北兩極的大氣層,就是美麗的極光”,此言不準確。應是“高能粒子‘撞’進南北兩極的大氣層,導致氣體電離、發光,進而形成了極光”。

4月12日11版“虎狼凶猛”文,其中“孟德爾——等,統統——缺少正規、係統教育經曆——就個人遭遇說——孟德爾充當果園看管”,這不準確!有違史實。

1840年,“現代遺傳學之父”孟德爾考入奧爾米茨大學哲學院,主攻古典哲學,並學習數學。家鄉的教會學校需要教師,由於孟德爾勤奮好學,教會便派他到維也納大學念書。1843年,孟德爾進了布隆城奧古斯汀修道院,並在教會的一所中學教書,教的是自然科學。1851年到1853年,孟德爾又在維也納大學學習了4個學期,係統學習植物學、動物學、物理學和化學等課程。同時,他受到了係統、嚴格的科學教育及訓練,並受到傑出科學家的影響,如:物理學家多普勒,孟德爾是他的物理課演示助手;依汀豪生,他是一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還有恩格爾,他是細胞理論發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等;這些為他後來從事植物雜交的科研及重要的發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1854年,修道士孟德爾回到家鄉,繼續在修道院任職,並用業餘時間開始了長達12年的植物雜交試驗,最著名的就是“豌豆實驗”。

4月18日1版“從泡沫裏‘打撈’創業機遇”文,其中“電流產生磁場,磁場影響光傳播”,有問題。

“影響光傳播”,即改變光的傳播速率或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或速率、方向同時都改變。磁場,隻能改變帶電粒子的運動狀況(速率、方向);光子是電中性的微觀粒子,磁場無法影響、左右光的傳播。

4月21日4版“地鐵站新妝,悶罐車退役”文,其中“新車廂有了摩擦力更強的地板”,應是“新車廂用了摩擦係數更大的地板”等。這裏,摩擦力及大小,是人的腳底(鞋)與地板相互作用的結果;地板摩擦係數(摩擦因子)大,同等條件下,鞋與地板間的摩擦力就大些。

同日,“文彙教育”版上“大學要與功利保持距離”文,其後的落款“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顯然重複、多餘了。

4月26日2版“電力設施不會危害健康”文,有兩處問題:

1)“粒子輻射——射線,核輻射等均屬此列”,擬為“粒子輻射——X射線,核輻射等——此列”。“射線”一詞,表達含糊、意思不清,核輻射裏也有射線,如α、β、γ射線等。所以,應明確是“X射線”;

2)“頻率越高,波長越短,傳播距離越遠”,此話不妥。頻率越高(波長越短)的電磁波,其傳播中衍射(繞射)性越弱、直線性越強,所以,它傳播距離較短,而非越遠!

1.2讀2013年4月《文彙報》劄記[ 10段]

1)4月5日1版“宇宙觀測‘新大門’如何開啟”,其中“這些粒子帶電------穿透大氣層時很容易發生反應,變成次生粒子”和“帶正電和負電的粒子通過磁場後,會朝不同方向偏轉,這就能區分並獲得宇宙中各類高能粒子的參數”,不準確!擬改為:

“這些粒子帶電------穿透大氣層時容易和大氣層裏的一些物質發生反應,變成次生粒子”。“帶正電------會朝不同方向偏轉,這就能區分宇宙中的一些高能粒子,並為獲得這些高能粒子的參數奠定基礎”等;

2)4月7日8日8版“揭開電磁輻射的麵紗”,其中“電磁輻射其實是一種能量”,此話不當!應是“電磁輻射本質是發射或釋放電磁能量”等;

3)4月11日1版“電子‘高速公路’材料誕生”,其中“若把導體比作一條道路,電子本來是均勻分布在路麵上往前移動的”,擬為“若把通電導體比作一條道路,電子本來是均勻分布在路麵上往前移動的”;不通電的導體裏電子的運動是雜亂無序的,此時電子不會均勻分布、往前移動;

4)4月11日7版中部照片說明“20餘位拿到offer的‘管培生’與安利高管----”,擬為“20餘位拿到錄取通知書的‘管培生’與安利高管----”。據“通用語言文字法”,大陸公共媒體裏中、英文不能混用,此處offer當用“錄取通知書”!

5)4月18日1版“重振雄風,上海文藝評論新景象”,其中“對上海市民階層影響著稱的新民晚報”,此話不妥;擬為“對----階層頗有影響力的新民晚報”或“上海市民階層青睞的新民晚報”等;

6)4月19日“文彙教育”D版“新技術正在課堂上發揮正能量”,此標題話不通;擬是“新技術正在課堂上釋放正能量”等;

7)4月20日3版“‘鸚鵡螺’照亮科技最前沿”,其中“這台能量為3.5G電子伏特的中能量光源”,應是“----為3.5吉電子伏特(GeV)的中能量光源”;據規範,物理量單位中、西文字不能混用,即不能用“G電子伏特”;

8)4月20日4版“捕捉‘物理元素’”,有兩處問題:

(1)“他的拍攝素材----是自然界----最抽象的物理元素,比如聲波、磁場、離心力……”,此話不當。擬是“他的拍攝素材----是模擬的自然界-----抽象的物理元素,比如模擬聲波、磁場、離心力……”;聲波、磁場、離心力等看不見、摸不著,無影無形,拍攝素材隻能是模擬的這些元素,非它們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