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綜合性日報理應保證文化品質(2 / 3)

(2)“----閃光燈速度是四萬分之一秒,這是什麼概念——以30萬公裏/秒的速度飛馳的光僅僅從人民廣場跑到了世紀公園”,此話表達不清楚。擬“-----閃光燈速度是四萬分之一秒,這是什麼概念?即在這點時間內,以30萬公裏/秒的速度飛馳的光僅可從人民廣場跑到世紀公園”等。

9)4月23日8版“‘書香上海’活動將達125項目”,文中“第18個世界讀書日”,應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或“世界讀書與版權日”,“版權日”三個字不能丟、不能刪!版權很重要,它是圖書的前置條件與保證,無視版權,圖書業難以健康發展,我們會難讀到好書。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與版權日”。提高版權意識,加強版權管理是文化大發展的基礎與現實訴求,所以,當完整地用和介紹“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10)4月25日12版“抽象水墨的文化體驗”,其人物介紹“1977年江西藝術職業學院畢業”,此信息不對!職業學院或職業技術學院,是20世紀90年代後我國(大陸)才出現的一類專科層次高校,70年代沒有這類高校;擬改為“1977年江西省藝術學校畢業”。

2 保證大報文化品質須重視、完善信息的細節

2.1大報的文化品質理當保證、保持

2.1.1大報當保證文化質量,文化類質量缺陷不能常現

大報是高質量媒體,是報業和紙媒的“王者”,是讀者的課本與榜樣,它理應承擔主流媒體的應有責任;文化育人、文化強民、文化富民大報應給力、做貢獻。所以,大報當保證文化質量,其文化類質量缺陷不能常現。信息化時代和數字社會,消息海量、雜亂,保證高品質是大報在媒體界與社會保持話語權和號召力、生產力的要素與關鍵。完善信息細節、保持大報文化品質是保證讀報快感或讀報愉快度、享受度的前提,精心辦報,傾力保持大報的文化質量是保證大報“文化”地位和形象的現實訴求。事實表明,現下,一些大報的少數文章或文章的段落不堪卒讀,科普、文史、語言等紕漏、錯誤出現的頻率較大[2]。對此,大報不能無所畏、無所謂,重細節、保細節,保持文化品質應是大報的重要議程設置;為讀者、社會提供優質的大眾文化產品,注意、完善細節是要務,大報閃失頻發之象當扭轉。

大報是先進文化、現代文明的鼓吹者、傳播者與引領者,它傳播麵廣,傳播力、影響力強,“文化化人”、‘文化中國”、“美麗中國”,它責無旁貸。大報是有社會公益性質的出版物,屬精神產品,也是其所在地或國家的文化名片。因此,大報的文化品質要堅守堅持,應注意細節服務,尤其要完善科普、文章等的細枝末節。聲望、品牌源於品質,常言道:成功是細節之子;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大報品質如是。上述劄記顯示,保證大報文化水平要在細微處著手,細節是彰顯大報文化品質的孔道與標記。保證大報文化品質也是營造理想閱讀、推動全民閱讀和改善國人素質的需要,2013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3 ]表明,數字化閱讀流行的當下,讀紙質讀物仍是七成以上國民偏好的閱讀形式;2012年,國民每天接觸的紙媒以報紙的時間最長,人均每天時長約24分鍾;18歲—77歲國民人均讀報77.2份等。大報是權威、資訊品質較高的傳統媒體,屬可信、可用的媒介,在泛在閱讀、泛在學習擴大之勢下,關注、保證大報的文化品質仍重要、必須且應然。

2.1.2大報的文字、信息當準確、符合規範和達標

大報是“喉舌”,是文化價值頗高的媒介,其信譽度高,文字、信息當準確、符合規範和達標。數字化學習時代,我們的大報不會敗落、凋零,它是重要的信息源,也是讀者的“萬寶全書”。品質在細微處,服務讀者當著眼、完善信息的細節,以提高讀者滿意度;信息瑕疵頻現或虛假、不實,會拉低大報的美譽度、將矮化大報。完善科普、文章的細節,讓語言簡潔、暢達、優美和保證文質兼美與科普的準確性,大報“才算對極大地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盡了分內的責任”。(葉聖陶)大報的許多讀者屬主流社會、精英社會人士,他(她)們文化層次頗高,文化方麵的需求、期待較多、較高。因此,報人當傾力保證、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進而保護品牌、保持大報影響力。在新興媒體蔓延之時與媒體新格局中,大報背景“大而硬”、資源豐富,它不會式威,但不能故步自封,必須用心辦報,以增大大報的正能量與“美感”,讓受眾放心、安心。

大報是報業的“長子”與“一號”,是文化名“媒”,更是文化發展的主將,它應有更多、更大的文化擔當,為文化發展與提高國民文化修養多發力;反哺社會、服務讀者報社需生產高品質文化產品。現在,大報是“高表現”媒體和社會發展的動力站,其訊息乃至詞、詞組、句子等均對讀者有影響甚至左右著讀者,其許多信息是讀者的“天籟”,因而,保證信息品質是大報最大的事。辦大報,須高標準、嚴要求;對大報當苛責,此乃保證報品和保持大報表現力、輻射力,以及讓讀者消費“物有所值”之需。網絡時代,媒介群中優勝劣汰效應明顯,有效應對激烈的媒體競爭,保證大報文化品質現實、重要。大報細節常有差池、文化品質時有問題會自我貶低和傷害讀者,將拉低大報的可信度、降低報紙的向心力。

2.2提升記者、編輯和校對的科學文化素養乃保證報品之本

2.2.1大報是社會公器,它對全民閱讀與提高國人素養有責任、有義務

大報是媒體的“高富帥”,是現代文化傳播的要道和報業模範生,它是繁榮文化事業不可或缺的園地。報人當做事不計小,不能喜大厭小、忽視、歧視細節;報人應牢記:“始知真放在精微”(蘇東坡)。大報,精無止境;在文化及品質上注重、實現保值、增值是大報讀者的福音。注意信息細節、保證文化品質永遠是報社管理的重心,報社要有的放矢加強文化質量監管,科普、文章的編、審、校不能大而化之。傳媒競爭之勢下,文化底蘊厚實、資源豐富的大報當誌存高遠,始終專注於文化品質,做好細節,方可讓受眾感受大報的高品質和漢語之美;以文化內涵和高品質一枝獨秀,應是大報的目標與追求。因此,大報要在保證信息質量上下功夫,這是大報永葆青春、“威風八麵”之法寶。

大報是社會公器,文化大發展和推動科學發展“天降大任於斯人”,它對全民閱讀與提高國人文化素養有責任[4]、有義務。基於此,報人當強化責任意識,不斷提升文化素養和業務能力,以保大報文化質量,進而發揮大報推進、引領文化發展之作用。實現文化慧民、文化強民、文化社會之目的,網絡化、數字化時代的報人當克盡責任、不負使命,要完善報章細節,致力於保證大報的文化品質。對常有瑕疵之狀,大報不能安之若素,不注重在細節上提高水平,大報也會有“質量門”危機。保證文化品質,大報擬有“治未病”的思路與方法,如提供優越條件,助力中青年報人不斷提拉科學文化素養和業務水平;用機製、製度等促使他(她)們盡力盡責地工作。

2.2.2辦大報,小處不可隨便,報人要有精細的工作作風

大報是以文化及高品質著稱、讓人景仰的媒體,現在仍有讀者緣。報人職業是神聖的,他們應將職業、工作當誌業,寫、編、校文稿時不能怠慢,編審須細心、較真;關注、做好細節是保證大報文化質量的現實需求,這由上述信息等可看出端倪。現下,一些大報有編校乏力或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態、之虞;提升記者、文字編輯和校對的基本科學文化素養,是保證報紙文化品質之本。報人是文化守望者和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報人的文化素養與報品有一榮俱榮之關係。所以,報人當踏實進取,應有真才實學;“全民閱讀”報人當先讀、先行。報人擬是完美主義者,要努力地讓大報是“廉頗”,仍有“戰鬥力”、吸引力,改變大報細節時有紕漏之況,不斷進修、提升自己應是報人的文化自覺與自覺行動。這樣,文字編輯、校對等才能居高臨下、勝任工作,做好“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