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動力(2 / 3)

曆經寒徹骨方能成大器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事實上痛楚大部分造成可憐與怨忿,而快樂心境確偶能成大事。

——馬格海姆(W.S.Maagham)

新的玻璃市民行政大樓,利用巨大的鍋爐以產生暖氣空調和冷氣空調,使室溫控製在舒適的範圍內,愛舒教授尤對此項設備大加撻伐,地認為這是過度浪費原油,但也承認,應用太陽能的觀念,是對傳統習慣極大的挑戰,從這點來看,這個工作更加顯得困難。

所謂“傳統”的意思並不是現代活著的人都是麻木不仁,也就是說,作古之人仍生龍活虎。

——切斯特頓(G.K.CHesterton)

愛舒苦惱他的發明無法廣泛地應用在許多建築物上,而反對他的人所持之理由,主要是成本因素,即使未來成本會降低的說法。他們也無法接受。

要求一致,就是要你像一年前一樣,仍是個無知的人。

——貝倫森(BernardBererson)

●罪魁禍首,大做公關形象

愛舒教授提供給我們一個問題的曆史背景,這問題源於一八五九年,在一九七四年以前逐漸普遍浮現出來,從德瑞克在賓州農惕中立起第一座鑽油台鑽取石油開始,石油便等於是金錢與權力的象征,也開啟了美國的石油高消費年代。我們對石油需求日益殷切,大公司便控製產油國的設備,於是美國亦成為浪費國家資源的餃餃者——占有世界百分之六的人口,卻消耗其百分之三十三的能源,而美國亦由資源最富的國家變為能源最依賴外援的國家,於是當產油國欲實施石油禁運政策時,我們石油工業即宣布能源危機,借此增加他們的利潤,大撈一把。

益精市亦有石油的問題,一九七二生環保團體對益精河道漏油的現象大加責難,他們要求市長及市議會凍結“比奇斯利克石油公同”的鑽探權,直到他們能夠有效地研究一套防治汙染的計劃。很顯然石油公司對油汙的現象束手無策。當大眾看到油漬滿身的鳥、魚正在逐漸死亡,再也忍無可忍。

石油公司於是大作公關,以“找們希望你能知道”為主題之訴求,在電視上大作廣告,宣傳在公司設立後,鳥類不減反增,而關於此點,公司從不提醒觀眾部分的漏油時節是在冬季中旬,而這個春季播放的廣告宣布鳥增多,卻隻是春天鳥類聚集遷移的現象,這就是“增多”的由來。

廣告像是在裝剩飯的、剩菜桶中,用木棍在其中大事翻攪。

——喬治·奧韋爾(CrorgeOrwell)

另一廣告亦意指石油公司是“環保公司”,鏡頭播映鑽油設備四周遊動著美麗的魚群,而更“成功”的是一位標榜本身為“環保者”的石油公司老板,他正在植樹的照片也刊載在報紙廣告中。

公共關係正麵的定義,其目的主要即在善盡告知之義務及常保開闊的胸襟,納進異見,而宣傳的負麵定義即在攏亂視聽而緊閉心門,排除雜音。

——約翰·希爾(JohnW.Hill)

在一九六四年的能源危機時,比奇斯利克是石油工業的發言人,他責怪環保人士要為能源短缺負責,並且要求不要限製他的開采權,石油工業予取予求,例如降低空氣潔淨的標準,提高油品的價格,沿岸探勘開采,以及危及環境的阿拉斯加油管。回顧以往我們益精市的早期移民非常珍惜他們的自由與獨立,他們在山穀建立家園並在山坡耕作,但沒多久,伐木公司開始侵占並雇用農民的下一代砍伐森林及樹木,愛舒教授就會大力疾呼,保護森林。

他說:“在過去幾年來,我們被出賣了無數次,伐木公司當初給年輕人承諾,保證他們有充分就業的機會,而在樹木砍伐殆盡後,他們就毫不遲疑地對更蒼翠的山地下手;政府也出賣我們,“初期雖使人民獲得居住的地方,但政府保留采礦權。政客們與大企業同流合汙,肆意掠奪我們的樹林及土中的資源,而給予居民的補嚐卻是如此微薄稀少;對於開礦公司、政府,都沒有增加課稅以增加醫院、學校該有的設施:學校也出賣我們,因為學校告訴我們工業發達就是益精市的進步。我們被出賣了,我們的後代子孫生存在垃圾堆中,而能源工業掠奪了我們山穀豐富的煤、天然氣及石油,所有教育界都把這些現象當作一種進步象征以教誨我們;在城市中,社會福利腐蝕我們的獨立性,並且奪走自尊。”

益精山穀的“傑圖爾礦業公司”雖短暫維持就業現象,但它卻毀壞了整個礦區,本是產量豐富而美麗的山脊,全變成光禿毀壞的山丘及汙染的河川。沒有遷移到都市的居民最後變成社會福利的長期“受益者”

我們學校所教授的道德,已被封建貪汙腐敗的重商主義所取代,而在這場“戰役”中,封侯封爵的受益者,正是意氣風發,洋洋自得的表征。

——蕭伯納(G,B,Shaw)

●太陽能農場開發案受阻

在“查土達區域計劃”中,推土機鏟平了煤層產區,大把大把地挖出棵露的煤炭,而上噸的蔬果區、岩層、泥士、石塊都被鏟除而恣意地堆積在丘陵及斷崖。

淤泥由山坡衝刷而下堵塞河流,加上雨水的推波助瀾破壞了城鎮和農田,煤渣礦隨之散布汙染了大地,煤渣及土堆與整個煤礦區連成一片,有時也會著火而燃燒數月,而若是接著雨季而來則土地、河流及農田更是慘不堪言,這使得早期移民先鋒對土地的盼望完全落空,豐富的煤炭帶來煤渣四處散布後的窮困窘況。

在一九七五年時,益精市開發局開始一項複原受破壞區域的計劃,並進一步防治腐蝕的現象發生,於是土地被規劃為梯田,並覆蓋層層有機物以恢複土地之肥沃,梯田種植青草以供牛群食用。

我們的國家,當行之以正道,則應好好維持,若是行之偏頗的政策,則應予以改正。

——舒爾茨(CariSchu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