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瓦茲(TyronDewards)
由於學生個人興趣及能力差異極大,若他們能自由選擇他們所希望的,那基本教育目標即已達成。因這使得學生能具創意地選擇他或她所要的活動或計劃。實際上,隻要孩子能完成指定的工作,他或她即能投注於更廣泛,更具高度興趣的方案或活動。借此種活動圓滿完成,而且是學生們自己選擇的活動,就已達到滿意階段,於是基本學習的能力便會增強。
祖母守則:吃了你的蔬菜後,就可以有點心吃。
像這種教學法有許多優點。每一小孩子在學校都可感到滿足與成功。孩子們都可學習基本閱讀、寫作以從事獨立研究;也因成功、滿足與學習結合在一起,孩子便樂於學習。除了技能的學習外,孩子亦學得如何創作發明以及使用其自由意誌做選擇。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明確地洞察所有事物——明辨善惡、真偽,及崇尚真與善。
認識環境
在一九七五年前,人們談論許多與教育相關之事,但都缺乏一貫的理念。若想達到教育相關性,如教育如何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議題,對人類生存之關切即叮提供有效之誘因以促進教育“相關”議題之進步與發展。
老師的工作就是激發學生對人生有無限的好奇,如此,成長中的學生才能以敬畏及新奇的心對待人生。
——加勒特(JohnGarrett)
學生和老師借著活動來了解周圍之環境,並塑造其敏銳之反應。例如:當研讀到環境問題的文學作品時,學生便借活動來增補閱讀之不足,而由此培養、刺激其敏銳度,他們被鼓勵多去看、嗅、觸及領略他們所閱讀到的。因此,學生不再隻局限在教室中,而影片、電視及教科書中所描述的虛幻環境即可實踐領略。借此,學生即可警覺環境汙染、毀壞的真實情況及自然潔淨環境之美。
我們的感官即是為大自然環境而設;因為除了大自然環境外,沒有其他地方可被感官所察覺。
——特裏(MarxYerrv)
敏銳、知覺及關切是教育價值所在,若學生們能夠善加利用他們所擁有的這些感“畜能力。學生對周圍認知明確,可刺激他們在解決問題L更加投入,但亦須有效的認知,於是學生即被鼓勵去挖掘或深入追蹤了解他們周圍環境之問題,如住家、學校,甚至整個社區。
每一藝術家都緊守一原則,那就是要打開我們的雙眼,呈現給我們早已存在,但義己忽略的周圍世界。
——哈丁(GarrettHardin)
學生對相關問題的處理分析能力已大大增強。學生們自周圍環境帶來樣本,以便在科學課程中從事化學及物理方麵之分析。借由此種途徑,學習科學方法來解決問題,進而了解環境汙染的程度,然後用其創意加上初步研究時探索解決問題之方式。當然,學生們毋須對以往遭受其年長者及古人所破壞之環境負責,他們也不會被要求負起對“停止破壞環境”任務之責任,但當年輕人的熱誠、創造力、及精力專注於某一課題,解決方式即可浮現。
在海底的獨眼軟體動物,毛絨絨而且發光,是從未被天文觀察家發現的“星群”。
——桑德伯格(GariSandburg)
環境與解決方案之主題思考,是教育界想使學生擁有創造力的極佳方式,鼓勵學子們運用他們已知的學識及技術,從不同角度研究問題,往往有獨特的方案出現。
環境問題與其他相關領域之問題關係密切,已不言而喻,若學子們能了解這些問題的本質,則這種各專家專研自身領域而不從事整合、自設藩籬的現象,即可被打破。
——博頓利(ForbesBottomly)
奧福伊解釋,學生試圖借許多途徑從事企劃研究找出解決方案,益精市推行“不亂丟活動並且成立資源回收中心,但衍然有許多成人及小孩任意丟棄廢棄物。”於是一群高中學生決意尋求一較實際的方法,使民眾能夠把垃圾紙屑棄置在適當的地方。
學生們做了一項研究,結論如下:(一)不亂丟的行為通常可在孩童的可塑期建立起這種習性,並能成為一種持續性的行為。(二)垃圾桶設置的多寡是其中的因素,但不是絕對,因即使不任意丟廢物或垃圾紙屑的人,他們都會把這些廢物放在身上,經過垃圾筒才丟棄,但習慣隨意亂丟的人,即使垃圾桶近在颶尺。他還是會亂丟。(三)益精小學有間接鼓勵小朋友丟紙屑或廢棄物的規定,例如在小學中,若有學生違反規定,就會被罰在校園中撿紙屑,這反而間接鼓勵小學生,反正有人會撿垃圾,則可任意丟棄的社會行為。
高中生便應用“加強原理”來解決這方麵的問題。他們設計了一個可愛造型的垃圾桶,並在後麵安裝放音機及電子設備,然後放在定點。當一位小妹妹吃完蘋果。準備丟蘋果核時,她會把蘋果核放入可愛造型垃圾捅的“嘴巴”內,這時,就會有錄音帶放出愉悅輕柔的聲音,感激她這種行為。不久,“不任意丟棄”成為主流,教育與實際結合為一,使不亂丟的行為有了正麵效果。
學生們受這首次實驗的鼓舞極大,因此決定進行另一項計劃——會移動的瓶罐或;日紙收集中心。
操作這收集器,隻需將瓶罐或舊紙放入標示的人口,機器會自動核算瓶罐數及稱量;日紙的重量,而後折算金錢給投擲者。這種二十四小時且可設置在停車場及其他地點的收集器毋須專人照料。
創造力如同精美的花樹,讚美會促使其開花;氣餒會使花苞殞落;若我們的努力受到肯定,我們會激發更多更好的主意。
——奧斯本(AlexF.Osborn)
在快結束時,奧福伊談到十五年來教育的進步與趨勢。師資教育的改革已使教學更加充實有能力,而能在“成功導向”的課堂中,鼓舞激勵學生,使他們發揮創意來思考解決問題。
我們給孩子太多標準答案背誦記憶,卻給他們太少的難題,讓他們思考解決。
——盧因(RogerLeuin)
一九九○年,學校仍在實驗新的教材及方法,來更加有效地運用社區資源。過去數十年,我們亦目胳種族歧視主義確實有所改善,貧窮、戰爭亦有所減少——而這種種成果,教育確實功不可沒。
教育即在教導年輕人去了解他們所承繼的世界是何模樣,並誠心改變它。這不是為了因改變而改變,而是若不再有所改變,我們將難以幸存。
——奧福(EveOl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