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電台都有一批在當地產生重要影響的廣播評論。在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全國優秀廣播節目評選中,中央電台和上海、牡丹江、內蒙古、陝西、天津、蘇州、廣東、甘肅、北京、黑龍江、吉林、新疆、廣西、成都、遼寧、湖北、哈爾濱、山西、江蘇、湖南、烏魯木齊、四川、自貢、石家莊、河南、宜昌、青海、雲南等電台和一些縣(區)廣播站共有63篇評論獲獎或受表揚,其中有14篇在全國好新聞評選中獲獎或受表揚。
一九八四年,許多地方電台進一步改進廣播評論工作,在新聞節目中設置了固定的言論欄目,如雲南電台的《一分鍾論壇》、上海電台的《一日談》、浙江電台的《一分鍾雜談》等。這些欄目播出的評論多是一事一議,取材廣泛,現實性、針對性強,時效快,短小活潑,言之有物,一天或兩天一篇,深受聽眾歡迎。比如,上海電台《一日談》播出的《開會不能算成績》,論述了改進領導作風的一個重要問題;雲南電台《一分鍾雜談》播出的《給新領導送句格言》,針砭了社會上巴結領導、趨炎附勢的不正之風。
廣播電台的編輯、記者在廣播評論的形式方麵也進行了多方麵的探索。除了評論、評論員文章、短評、編者的話等體裁以外,一事一議的廣播談話,請專家、學者、實際工作者、領導幹部評論當前問題的廣播講話也很受聽眾歡迎。有的記者運用實況音響作論據進行口頭評論,有的編輯坐到話筒前直接麵對聽眾發表評論,這些都是有發展前途的嚐試。
經過幾年努力,廣播電台的編輯、記者在探索廣播評論的特點和規律方麵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第一,要特別強調針對性,抓住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把話說到群眾心裏。
第二,要有正確的論點,有力的論據,獨到的見解,精辟的論證,明快的語言,合乎邏輯,以理服人。
第三,要簡明扼要,短小精悍,尖銳潑辣,幾句話印入人心,幾百字說明問題。
第四,要精心寫作,就實論虛,以實證虛,虛實結合。要著重從思想、政治角度寫。要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幾句話就破題。要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切忌麵麵俱到,煩瑣論證。
除了新聞節目、評論節目以外,中央電台和各地電台都辦有新聞性的綜合節目和配合宣傳任務舉辦的各種專題廣播。
一、《各地人民廣播電台編排的節目》
廣播電台的新聞節目主要是傳播消息,節目的組成以消息為主,也有簡短的通訊、特寫、錄音報道、人物專訪等。比較長的通訊、人物訪問、調查報告、特寫……,在新聞節目裏容納不了,為此,廣播電台就設立了一種新聞性的綜合節目,主要安排這一類體裁的新聞性報道。新聞性綜合節目和新聞節目相配合,能使聽眾對當前形勢得到比較全麵、係統的印象。
中央電台六十年代的《在祖國各地》節目,八十年代初辦過的《新聞和綜合》節目,各地電台曾經辦過的《××生活》、《今日××》等,都屬於新聞性綜合節目。在全國影響比較大的新聞性綜合節目是中央電台的《各地人民廣播電台編排的節目》。這個節目由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台,重慶電台和中央電台對台灣廣播編輯部輪流編排。這個節目的前身是中央電台一九五九年三月創辦的《各省、市、自治區人民廣播電台編排的節目》。當時這個節目就有比較好的社會影響。後來因為壓縮廣播節目時間,於一九六二年停辦,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恢複。
《各地人民廣播電台編排的節目》要求各地電台立足地方,麵向全國,著重反映各地、各條戰線的幹部、群眾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新成就、新氣象,介紹先進單位、先進人物的動人事跡和崇高品德,介紹各地的風土民情和優美風光。內容力求具有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有戰鬥力、說服力、吸引力;要求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生動,具有廣播特點和地方特色。許多聽眾讚揚這個節目在對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進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方麵起了很好的作用。
全國多數地方電台轉播《各地人民廣播電台編排的節目》,也有些地方電台錄音以後另行安排合適的時間播出。《各地人民廣播電台編排的節目》既豐富了中央電台的宣傳內容,又擴大了地方電台在全國的影響。一九八四年一月,寧夏電台編排的節目介紹了優秀共青團員、身殘誌堅的劉嶽華的事跡後,僅在三個月內,劉嶽華就收到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聽眾來信300多封。寧夏電台播出的節目從來沒有取得過這麼廣泛的反響。湖南電台編排的節目介紹了電視記者曾少華顧不上照料患眼病的妻子,堅持利用業餘時間拍攝科教影片的事跡。湖南省江永縣一位聽眾在匆匆趕路的時候聽到這個節目,蹲在路邊的喇叭下堅持聽完了廣播。曾少華的事跡使他很受感動,他想寫點什麼,身邊沒有帶紙,發現路邊有個香煙盒,就撿起來寫了一段熱情洋溢的話寄給電台,說他被深深打動了,還關切地問曾少華妻子的眼睛好了沒有。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管宣傳工作的領導和電台的負責人都很重視這個節目,承擔采編任務的編輯、記者也很下功夫。因此,這個節目不僅是個宣傳陣地,也是廣播電台的編輯和記者交流經驗、互相學習的園地。
有的省電台也常邀請省轄市電台、地區電台、縣廣播站輪流編排一段時期的某一個節目。
全國各地廣播電台結成一體,共同舉辦節目,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廣播的一項業務實踐。
二、進行重點宣傳的專題廣播
在固定的新聞節目以外,根據某一時期的中心工作或某一重大事件,舉辦一定時期的專題廣播,這是中國廣播電台加強經常性宣傳、突擊性宣傳、重點問題宣傳的一種方法。它可以在比較充裕的時間裏集中地、全麵地、係統地宣傳某一重要問題、某一重要事件、某一重要典型,使電台的重點宣傳深入人心,產生強大的社會影響。新聞節目和新聞性專題廣播相結合,是中國廣播電台多年來行之有效的報道方法。
專題廣播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的、不固定的專題節目和臨時舉辦的各種特別節目:期限有一天、幾天、一個月甚至長達幾個月的;專題廣播和特別節目的時間長短不等,從十幾分鍾到幾小時都有。中央電台和各地電台都應時應事舉辦過許多專題廣播。中央電台一九八三年一月為配合全國計劃生育活動舉辦了《人口問題講話》專題節目,六月舉辦了《六屆人大、六屆政協》專題節目,九月舉辦了《第五屆全運會》專題節目;一九八四年三月為配合全國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活動舉辦了《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專題節目,六月,為配合民族區域自治法公布舉辦了《民族區域自治法講座》專題廣播,八月到十月舉辦了《國慶三十五周年》專題節目。雲南電台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專題節目,得到了全省17個地、州、市和省屬十幾個部門的支持,發稿36組,持續了一個多月。
遇上跨省區的重要事件時,一些地方電台常常聯合舉辦特別節目。一九五一年九月到十二月,華北地區城鄉物資交流展覽會在天津市舉行,這是解放以後華北地區一次空前的經濟盛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平原、察哈爾等電台共同組成報道小組,向包括內蒙古在內的5省(自治區)2市發稿,供7個電台舉辦特別節目。一九五二年,東北地區召開工農業勞動模範代表會議,16個電台的記者聯合起來組織采訪,統一發稿,供各台的特別節目廣播。
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佳節。在春節期間,有許多人需要堅守崗位,不能回家團聚。為了讓他們分享節日的歡樂,廣東電台在一九八四年農曆三十到大年初二(二月一日至三日)舉辦了《電波傳親情》特別節目。春節前夕,廣東電台派記者分赴廣西邊防前線法卡山、南海油田、深圳特區等地,對節日堅守崗位的廣東籍人員進行采訪錄音。除夕的《電波傳親情》特別節目播出了法卡山英雄營營長、英雄營所在團團長對親人的講話錄音,法卡山英雄營和守備營幾十位廣東籍戰士齊唱《我愛法卡山》,向親人表示節日問候和堅守邊防的決心。南海海上鑽井平台的一位技術人員在廣播中告訴親人,在海島上過春節雖然不如廣州熱鬧,但也挺有意思,附近的老鄉都熱情邀請他們去過節,請家人們放心。這一天的《電波傳親情》特別節目最後播送了一首《祝願歌》,是廣州市一家居民的親屬從美國紐約來信要求廣東電台在除夕播送給他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聽的。電波傳親情,情暖眾人心。第二天一早,許多聽眾踏著綿綿春雨,冒著寒風來到電台,要求通過廣播向遠方的親友叮嚀、囑咐、問好。他們當中有六七十歲的老人,有懷抱嬰兒的母親,有幾歲的孩子。法卡山英雄營營長的妻子抱著丈夫還未見過麵的半歲嬰兒趕到電台。她在話筒前深情地向丈夫報告家裏的情況,念了公公聽他講話以後寫的詩,談了對丈夫的希望和自己的決心。她說話的時候,懷裏的嬰兒不斷傳出咯咯的笑聲。三天的《電波傳親情》特別節目一共為100多個春節不能團聚的家庭傳播了音訊,帶來了節日的歡樂。節目內容立意新穎,情懷高尚,傳情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僅親人們聽了歡欣鼓舞,各界聽眾也深受教育。這個特別節目榮獲第三屆全國優秀廣播節目獎和一九八四年全國好新聞獎。
上海電台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舉辦的特別節目《國慶的一天》,是上海電台改革廣播宣傳的一次新嚐試。這個特別節目從清晨7點30分開始到下午6點30分結束,長達11個小時。特別節目有這樣一些內容:2篇文字稿(特別節目的開頭的話和上海電台的國慶獻詞《飛騰吧!中華》),2個講話錄音(毛澤東主席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開國大典上的講話、汪道涵市長向全市人民祝賀節日),7處實況轉播(轉播中央電台廣播的《首都國慶閱兵式和群眾遊行》實況、《老工人諸素華一家歡度佳節》、《節日的外灘》、《老幹部劉人壽、黃景荷憶當年》、《“金鑰匙”空中智力大獎賽》、《節日上海舞台巡禮》、《一對青年醫生的節日婚禮》),3個現場報道(《節日來自醫院的消息——一個小公民的誕生》、《節日裏的兒童樂園》、《節日的虹橋機場》),2個錄音報道(《戲曲新秀喜相逢》、《在外地和國外的上海人談他們歡度國慶的情景》),5次新聞節目,2次文藝欣賞(《華東6省兄弟電台向上海人民祝賀節日的音樂節目》、選播《華東地區省市電台國慶文藝節目聯播》中的部分文藝節目),3次祝賀國慶的詩詞朗誦(辛笛的詩,李超、趙樸初、王之相、海棱的詞)和3個服務性節目(水位預報、氣象報告、介紹國慶家宴上一個家常菜的做法)。所有這29個內容,由巧妙的串聯詞和歡樂的音樂聯成一個整體,使聽眾在輕鬆、愉快中了解到上海市一個普通家庭、一個基層單位、一個娛樂場所、上海全市華東以及全國各條戰線在改革中前進,在歡慶勝利中度過節日的生動情景。
特別節目《國慶的一天》的設計者和總指揮是上海電台台長兼總編輯高宇。當天直接參加這個特別節目的編輯、記者、播音員、技術人員、節目調度員有80多人,還有許多後勤工作人員。象這樣長達11小時的多點轉播、多處報道、多種節目穿插、多類節目統籌安排,在全國廣播係統是初次嚐試,在中國廣播史上也是第一次。上海電台的《國慶的一天》特別節目榮獲第三屆全國優秀廣播節目特別獎和一九八四年全國好新聞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