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條出路是最佳選擇。這是一條從自卑到自信,從失敗到成功,從渺小到偉大的光輝燦爛之路。這條路人人都可以走,隻要你相信自己並願意改變自己,那麼,你就能走上一條成功大道。
世界上許多傑出的成功人物,走的就是這條超越自卑的路。事實上,自卑的超越與需要動力的升華,對由挫折自卑到成功卓越的人士來說,是互相關聯、互相依存的。
羅忠福少年時代成長在中國的政治血統論、唯階級成分論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他深為自己出身於資本家的家庭自卑。
從中學時代起,他就開始嚐受被歧視、被批判的屈辱。讀了半年大學,因為家庭成分問題而被當地卡住戶口,被迫痛苦地退學。
20歲時,父親辭別了人世,母親隻好給人看孩子、洗衣服、挑煤維持生活。母親被迫幹這種低賤的工作,使敏感的兒子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恥辱。25歲時,他被分配到一家小工廠當合同工,“師傅”竟以成分差取笑他:“會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跟我這個不會讀書的人當學徒?”
命運的不公、屈辱和刻薄,使他深感難以擺脫的自卑。一次,他在長江邊徘徊,一呆就是一天。他真想往長江中一跳,以死來解脫這折磨人的“自卑”與屈辱。
隻是這個自卑到不想活的年輕人,憤而尋找進入社會的新生路。當他從“文革”牢獄裏出來時,已經是四十歲的人了,他居然從頭開始,學習經商,不畏失敗挫折,頑強奮鬥十多年,終於成為億萬富翁,世界知名的中國民營企業家。
從自卑中超越走向成功的例子,在世界知名人物中比比皆是: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盧梭,曾為自己出身孤兒,從小流落街頭而自卑。存在主義大師、作家薩特,兩歲失父,一眼斜視,一眼失明,失去親情與身體的殘疾使他產生極重的自卑。法國第一帝國皇帝、政治家、軍事家拿破侖年輕時曾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貧困而自卑。美國英雄總統林肯出身農莊,9歲失母,隻受一年學校教育就下田勞動,林肯曾深深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4歲家敗,9歲輟學謀生,11歲亡父。
獲諾貝爾化學獎的法國科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卻是從另一種自卑走向成功的。格林尼亞出生於一個百萬富翁之家,從小過著優裕的生活,養成了遊手好閑,擺闊逞強,盛氣淩人的浪蕩公子惡習。仗著自己長相英俊,揮金如土,可以任意地玩弄女人。但一直春風得意的格林尼亞遭到一次重大打擊。一次午宴上,他對一位從巴黎來的美貌女伯爵一見傾心,像見了其他漂亮女人一樣追上前去。此時,他隻聽到一句冷冰冰的話:“……請站遠一點,我最討厭被花花公子擋住視線!”女伯爵的冷漠和譏諷,第一次使他在眾人麵前羞愧難當。突然間,他發現自己是那樣渺小,那樣被人厭棄,一種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感到無地自容。
他滿含恥辱地離開了家庭,隻身一人來到裏昂,在那裏他隱姓埋名,發憤求學,進入裏昂大學插班就讀。他斷絕一切社交活動,整天泡在圖書館和實驗室裏。這樣的鑽研精神贏得了有機化學權威菲利普·巴爾教授的器重。在名師的指點和他自己長期努力下,他發明了“格式試劑”,發表了二百多篇學術論文,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1912年度諾貝爾化學獎。
受自卑心理折磨的朋友,請你好好想想上麵這些傑出人物的例子。諸如此類的例子還很多,自卑如果能被超越,便成了我們成功的本錢。
隻要改變心態,將自卑變為發奮的動力,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
善意的求愛信
愛情是偉大的,她不僅給你力量,給你自信,有時在不自覺中會改變你的一生。
有個大學三年級的女生,不漂亮,甚至還多少有點醜。見同班的女同學皆有了男朋友,惟自己形影相吊,便很自卑,還常常悄悄地掉淚。
教心理學的老師覺察到了這件事,就假冒一個男生的名義,給她寫了封匿名的求愛信。
尊敬的××:
冒昧地給您寫信,您不會紅顏大怒吧!
很久了,很久了,我一直在默默地觀察著您!您是個極有特色的好女孩兒,當您的女同胞接二連三地有了男友,您卻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女性的莊重。與您的女同胞比,您顯然比她們更有內涵,更有古典色彩,更有分量!因此,在我的心目中,您格外神聖、格外聖潔!自然,也正是因為您格外莊重、格外嚴謹,我才不敢放肆失禮。請恕我暫時不公開我的姓名,但我肯定會天天關注著您,在得到您的認可之前,就讓我從一個遙遠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滿懷希冀地看著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