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知足的心態(2)(1 / 3)

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從1988年至1993年執政5年期間,充分利用職權蓄積、貪汙政治資金多達5000餘億韓元(約800韓元合1美元),下野前夕,將剩餘的政治資金用化名分別存入20多家銀行,據為已有。1995年8月初,韓國前內閣成員總務處長官徐錫宰與一些新聞界的朋友在漢城市一家餐館飲酒,酒後吐真言,將這秘密泄露。在野的民主黨窮追不舍,私下進行調查、掌握了大量證據,盧泰愚被打入監獄,等待法律的最終判決。

韓國經濟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到80年代末,韓國一直推行“政府主導下的官民結合”的經營體製。政府有權對特定領域和企業提供特惠,政府控製著國營企業和金融機構。在這一原則的支配下,各大財團紛紛想方設法靠近政府、尋找保護傘,總統或執政黨負責人隻要一開口,有關企業主馬上就會把錢送到手裏。作為回報,政府將某項建設項目指定給那個財團或企業,這個財團或企業就會賺一筆大錢。盧泰愚正是利用手中的大權先後向現代、大宇、三星、鮮京、起亞等韓國30家大財團秘密索取政治資金達5000餘億元。

在證人、證據麵前,盧泰愚不得不承認他的犯罪事實,並在記者招待會上流下了眼淚。接受傳訊後回到住宅,他問他的醫生:“有沒有一種藥服後可以一睡不醒,我真不想活了!”但是正如韓國報紙所強調的那樣“眼淚不會獲得國民的同情。”

這件事在韓國影響是極其惡劣的。就在盧泰愚認罪的當天晚上,漢城市民在憤怒之餘,借酒消愁,從1995年10月27日下午7時到28日淩晨兩點的7個小時裏,政府機關及企業的職員們下班後都不回家,湧進漢城酒館飲酒,以解除心中的苦惱,因酒後駕車被拘留者多達160餘人,相當於6、7兩個月全國酒後駕車被拘留的總和,當問及他們為什麼酒後駕車時,回答說:“對國家的前途失去信心。”

盧泰愚說他領到的薪金不夠開銷,那麼韓國總統的月薪到底是多少呢?韓國法律規定,退職總統的月薪標準是現職總統的95%。發放項目包括:基本工資加職務津貼再加辛勞津貼350萬韓元;另外還有車輛費、社會活動費、辦公費等約400萬韓元,每月共計可領取750至800萬韓元(約合1萬美元)。而1995年韓國規定城市居民月平均生活費為160萬韓元,比較之下,下野總統的薪金是相當高的了。

有這麼高的工資收入還不知足,淪為階下囚也就怪不得別人了。真可謂“一念貪私,萬劫不複”。

感到滿足就好

我們怎樣看待金錢、財富、地位呢?一般情況下,人們隻跟自己的同事團體來往,這個團體才是他們衡量自身成敗的參考指標。例如,年收入在2萬美元到3萬美元間的階層,有他們自己的社交圈子。在這個圈子裏,一年賺2.6萬的就堪稱高所得,2萬元則是低所得。一年賺2.6萬的人如果要采用一年賺10萬塊錢的人的標準,結果一定是失落感籠罩,而非滿足感縈繞。如果人人都和洛克菲勒比較,我們的社會一定比現在更動蕩不安,許多人也會終生不滿,生活在痛苦深淵。

這些不知足者的原因在於心理不平衡。他們通常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又深受貧窮所苦。他們專心一意追求金錢和往上爬,以填補“情緒的缺口”,可是再多的汽車、衣服或現金,卻怎麼也填補不了心靈的無底洞。另一種造成這種心理不平衡的原因是:價值觀扭曲。有些人從小被諄諄教誨:有錢是老大,沒錢靠邊站;惟有錢是力量。在經典之作《什麼讓山米跑》一文中,山米是一個典型的美國窮人,他對錢永不知足,因為他一向被灌輸的人生目標就是賺大錢。在力爭上遊的過程中,他感到生命空虛,覺得自己一生就像一部在真實世界裏不斷上演的通俗劇。

每個社會階層都有他們本身的期望層次。舉例來說,隸屬那70%滿意型金錢風格的人,住在一間價值8萬美元的房子,就覺得很快樂。而如果是不滿足型的金錢風格,他的期望層次就會不斷升高:可以負擔得起15萬美元的房子時,眼睛已經看到20萬美元;擁有20萬美元的房子時,30萬美元的又已成為“必需品”。任何經濟階層中,期望層次不斷上升都是刺傷不滿意者的利刃,而固定和符合身分的期望層次,則是滿意型金錢風格者常保快樂的護身符。

有人為了調查而去拜訪了居住在洛杉磯有名的“壞區”瓦茲(洛杉磯黑人暴動中心之一)的居民。他們共25位,全是黑人,貧窮,社會地位低下。談話中,調查人故意煽火,引他們談社會階級問題。他問:“似乎你們對自己的經濟狀況相當滿意。你們對附近比佛利山莊裏麵那些要什麼有什麼的有錢人,不覺得氣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