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養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多數人主要圍繞著如何吃喝、如何運動進行養生,卻忽略了養心才是養生的根本。
《黃帝內經》開宗明義第一句便是:“百病從心生。”這句話重在強調,不健康的心理和情緒,有害於人的生理機能,影響人的健康長壽。現代醫學也已經證明:人類的絕大部分疾病都與不良心態有關,嚴重的情緒波動,如過怒、過喜、過悲、過恐,有時也可能致人死命。因此,“善醫者,必先醫其心,然後醫其身”,養心作為養生保健最重要的環節,其作用超過其他一切養生措施的總和。
如果養生不注重養心,隻是一味地追求食補和運動鍛煉,就等於舍棄根本、緣木求魚。方法不對,再努力也是白費神。正所謂“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養心才是養生的關鍵與核心。隻有在人的內心平和安定,快樂安詳的情況下,食補和運動才能有效促進人體健康。
因此,養生首先要重視養心。所謂“養心”,是指調控好個體的心態,包括思想、感情、情緒、意念等,其內涵十分豐富。簡單地說,養心就是讓心情保持舒暢。
在心情好的情況下,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代償力、康複力才能配合得當;各項機能陰陽平衡,和諧運行,精、氣、神、形才能達到最佳狀態。心情好了,生理就穩定,病理就不發生,即使發生了,也能很快重新平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活一輩子,活得就是一種心情。
心情好,居陋室一樣舒適,粗茶淡飯一樣香甜,錢多錢少一樣開心。心情不好,即使擁有再高的權位、再大的產業,住別墅開名車,天天吃山珍海味,也難以快樂。心情的好壞還影響著工作質量:心情好,幹什麼都有勁,工作效率也高;心情不好,什麼也不想幹,就是幹,往往也是事倍功半。
當前,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也越來越大,多數人很難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懂得調節心情,並改變對生活的態度是必不可少的。懂得調節心情,我們才會擁有健康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才能創造和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我們沒有理由不選擇快樂。我們要調適好自己的心情,珍惜已經擁有的一切,用平和的目光看待得失,用樂觀的心態放大快樂,陽光就會鋪滿我們的生活。當我們用每一天,每一時,每一秒的好心情將我們的人生串起來的時候,當這種好心情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就是快樂的,是充實的,是活得有質量的,是活得精彩的。
本書從各方麵揭示了保持好心情的準則,如遇事不要鑽牛角尖,以平常心看待得失,善待和寬容他人,懂得知足常樂,重視個人品德修養,等等。把書中的技巧和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就會時時保持好心情,就會獲得心靈的淨化和升華。
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不如心情好。心情好,一切都好。
願你天天都有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