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貴在靜心——人生勝境平常心(3)(2 / 2)

想想這些,我們會發現,這些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的財富。隻要我們肯把心靜下來,仔細觀察,就能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絕妙的樂趣。它們填充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隨時隨地等待人的發現。所以,當我們煩躁的時候,當我們悲傷的時候,應該告訴自己:“靜下來,暫時忘掉悲傷,認真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美好細節。”這會讓我們很快就變得輕鬆歡快。反之,一個人如果放縱自己的浮躁,那結果隻能是更浮躁,等於把已經站在深淵旁邊的自己,毫不留情的推下去,這樣的人永遠體會不到生活中的美好。

其實生活中發生的零零碎碎,點點滴滴的事情,就像是那些毫不起眼的水滴,但是正是這些水滴彙聚溪流,奔向江河,才形成了波瀾壯闊的大海。生活中點滴的事情越積越多就構成了我們豐厚的人生。因此,我們要懂得珍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並用心感受,這樣才不至於虛度光陰,一無所獲。

有助於靜心養生的10種方法

心情浮躁的人,每天想著許多事,且大多是些煩心事。總是在憂慮,位子、票子、車子、房子等。黑天、白日沒完沒了,天天這麼鬧心便導致精神恍惚,神經衰弱、健忘失眠。後來幹脆心慌氣短、免疫能力降低,便秘也接踵而至,體質日益虛弱,身心疲憊。於是,心裏就開始埋怨命運不濟,怎麼光顧我的多是煩心事?

其實煩心事之所以有這麼多,都是一點點累積的。今天遇見一件煩心事,明天遇見一件煩心事,自己卻不知道梳理、不知道放下。時間越久,這些煩心事越來越多,越來越沉重。好多人一直等到精疲力盡,渾身是病的時候才開始反思。才發現原來隻要自己在遇見問題時能夠淡然處世、靜心安神,自然就少了日後這許多麻煩。

曆代醫學名家極力倡導“靜神以攝生防病”的觀點,就是要在思想上保持內心清靜安寧,不貪求妄想,以達到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的效果。如元代名醫羅天益就在其著作《衛生寶鑒》中指出:“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且靜心養生,必須防微杜漸。因為心神的損傷,大多由微而甚,積漸而成。所以應隨時注意“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下麵,給大家簡單介紹十種常見的靜心養生方法:

1.自我醒悟

當遇見問題某個問題,引起心緒起伏時,要自我感知,自我控製。認真分析自己情緒的來源,找出讓自己心神不穩的原因,隻有找到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2.身體放鬆

如果你的全身都很放鬆,你便會忘記你有一個身體這件事。忘卻身體的同時,精神就會分離出來,脫離各種的欲望,得到安靜的休養。

3.規律作息

中醫認為,經常作息顛倒、長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緒也不穩定。因為,長期熬夜必然導致肝髒精氣不足,肝火上升,容易疲倦和氣虛體弱。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反之,氣弱則神傷,精神容易不濟,情緒也大受影響。

4.舒緩運動

盡量從事溫和運動,太劇烈的運動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性大,流失大量體液等於流失大量體力,心情也易煩躁不安。打太極、氣功或元極舞都是不錯的靜心養生方法。選擇和緩的運動,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養分。

5.坐禪凝神

坐禪先要調整身體姿勢,端著自然的姿勢可使周身氣血運行通暢。然後再調整自己的呼吸,正確的呼吸方法可以直接調和氣血,鍛煉內髒,也可以積蓄和運行內氣。待呼吸平穩後,開始凝聚自己的心神,克服躁動,清除雜念。

6.清淡飲食

要多吃清爽食物,太濁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體重量,精神昏沉。中醫古籍記載,“常吃水裏遊的傷精,吃地上走的傷氣,吃天上飛的會傷神”。料理方式應該盡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等高熱量食品也應少吃。

7.漫畫消遣

可翻翻誇張、逗趣的一些漫畫作品,促使心情開朗、大腦愉悅,使整個人會變得清新起來,浮躁自然消失無蹤。

8.氣和心平

要注重“氣和”,避免與人爭執。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活動能量,身心獲得舒展放鬆,心自然而然平靜下來,心越平靜則氣更暢順,於是心平氣和。

9.焚香喝茶

純天然的檀香木,點燃後放在熏香爐上,香煙慢慢的從香爐中吐出,輕飄飄的在空氣之中蕩漾。這個時候再喝上一杯養生茶,能使人舒心快活,對人身體非常有益。

10.身心雙修

身體不好很容易影響心理;而心理一急躁,身體就更加衰弱。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培養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好的身體狀態,逐步調節自己的脾氣、習氣和個性,從而保持情緒穩定。

總之,這十種方法都是是為了幫助我們靜心養生,認真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然後慢慢的嚐試與鍛煉,隻要堅持下去,便有助於身心康健,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