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著寒流走了這麼一趟,羅吉士最終卻對此行的目的閉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傭人忍不住問他:“我們去,不是要為那頭牛討回公道嗎?”羅吉士微笑著說:“是啊,我本來是抱著這個念頭的,但是,後來我又盤算了一下,決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嗎?我並沒有白白失去一頭牛啊!因為,我感受到了一點難得的人情味。畢竟,牛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獲得,隻有有錢,就可以再買一頭回來。然而人情味,卻並不是很容易得到。”羅吉士能夠不計較一頭牛的得失,而換得農夫一家人的寶貴笑容和幸福以及陌生人之間難能可貴的珍貴情誼,孰輕孰重不是很明顯嗎?
視野越寬,道路越寬
古人說:“視野所及,心之所至。”一個人思想的高度取決於視野的大小,視野的大小影響著思想的高度。人看問題視野要寬,從多維視角看問題,才能全麵準確、入木三分。隻有看的全麵,才不至於“鑽牛角尖”,所以說:視野越寬,道路越寬。
從前,有個國王在大臣們的陪同下,來到禦花園散步。國王瞧著前麵的水池,忽然心血來潮,問身邊的大臣:“這水池裏共有多少桶水?”眾臣一聽,麵麵相覷,全答不上來。國王下旨:“給你們三天考慮,回答上來重賞,回答不上來重罰!”
大臣們用桶量來量去,把水提出來,再倒進去,怎麼也量不出一個確切數據。眨眼三天到了,大臣們仍一籌莫展。就在此時,一個少年走向宮殿,聲稱自己知道池塘有多少桶水。國王命令那些戰戰兢兢的大臣帶少年去看池塘。少年卻笑道:“不用看了,這個問題太容易了!”國王樂了:“哦,那你就說說吧。”少年眨了眨眼說:“這要看那是怎樣的桶。如果和水池一樣大,那池裏就是一桶水;如果桶隻有水池的一半大,那池裏就有兩桶水;如果桶隻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裏就有三桶水;如果……”“行了,完全正確!”國王按照承諾重賞了這個少年。
那麼大臣們為什麼解不開國王的問題呢?原來,他們全鑽了牛角尖,注意力集中在水上,掉進了思維陷阱。而那個少年則撇開水的多少,從池塘大小和桶的角度看待問題,問題一下子就迎刃而解。由此可見,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能固守一種思維方式,局限於眼前的視野。隻有放開視野,從多方麵考慮問題才會讓我們擺脫憂慮,使生活更輕鬆愉快。
福爾摩斯和他的助手華生曾有過一段有趣的對話:福爾摩斯:“華生,你看看那滿天的星鬥,你能告訴我有何感想嗎?”華生:“看到那成千上萬顆星星,我想,如果在這無數顆恒星中,哪怕隻有很少的一部分擁有行星,這些行星就有可能與地球類似;即使隻有很少的行星與地球類似,這些行星上就可能會有生命。”福爾摩斯:“華生,你真是個白癡,你難道沒有想到我們的帳篷被人偷了嗎?”華生真是可愛,帳篷被偷了,福爾摩斯氣急敗壞,他卻在滿懷詩意地看星星。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眼光去看待,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黛玉看落花凋零,就鑽了牛角尖,傷感無限,她卻沒考慮到花雖落了,可以後還會結果。所以黛玉短命,如落花一般香消玉殞。
由此可見,視野決定生活品質,視野狹隘的人很難獲得幸福人生。隻有視野越寬泛,才越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想方設法提高自己,才能使自己更上層樓。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避免陷入狹隘的視線呢?
1.從整體出發,係統看待問題
任何問題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是隨著係統整體發展而產生,要從整體出發,係統地看待問題。從事任何一項工作都是這樣,必須將所遇到的情況放到更大的係統中去考量,以辨識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聯和影響。要學會係統的看待事物,靈活應用“俯視”、“鳥瞰”事物和整體把握事物的能力,避免鑽牛角尖,一條道走到黑。
2.善於發現,聚焦根源
知道了事物的整體還不夠,還需要我們具體研究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細節,通過深入的剖析,建立現象與本質、局部與整體、可能與必然的關係,運用推理和綜合,探尋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揭示。要善於發現問題,聚焦問題根源,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的認識事物。
3.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一個成功的人,不在於已有視野有多開闊,而在於具備自我開闊視野的意識和能力。倘若能夠不斷學習,隨時隨處增長自己的知識,不斷累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那麼,看問題的胸襟自然就寬廣了,視野就會更開闊了,成功也就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