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放寬視野、從多方麵看問題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這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有大智慧、大胸懷便能看得開、看得廣、看得遠。於是更多的路顯現出來,美好的心情趕走憂慮,蠅營狗苟之事便不放心間,牛角尖自然也就不會鑽了。
有時失去也是一種快樂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得到於失去之間不斷輪回,失去時難免悲傷,得到時歡欣喜悅。不過潛意識裏,人們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所以有的人時常因失去而悲傷鬱悶,憔悴不堪。可是我們在人生路上走得越久,走得越遠,就會越深刻地意識到,失去不僅是一種痛苦和難過,也是一種幸福和快樂,因為失去的同時也在獲得。
當茂盛的葉子逐漸凋零,紛紛飄落時,我們在金秋裏收獲累累碩果;當一輪輝煌的太陽隱退後,我們卻會得到充滿詩意的月光和無數迷人的星星;當聖潔美麗的雪野忽然不見了時,我們卻會迎來一片勃勃的生機;當朝氣蓬勃的青春悄然離我們遠去時,我們卻擁抱穩重與成熟……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如果沒有失去,就不可能有新的獲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失去了的就讓它失去吧,我們不必為此惆悵遺憾,傷感綿綿,因為失去與獲得在不斷地迭更著,變換著,重要的是在乎我們去努力尋找,爭取許多新的獲得。
有位企業家在商場上有著驚人的成就。當事業達到巔峰的時候,有一天他陪同父親到一家高級餐廳用餐,現場有一位琴藝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為大家演奏。這位企業家在聆賞之餘,想起當年自己也曾學過琴,而且幾乎為之瘋狂。於是他便對父親說:“如果我從前好好學琴的話,現在也許就會在這兒演奏了。”“是呀,孩子。”他父親接著說:“不過那樣的話,你現在就不會在這兒用餐了。”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有時候失去也是一種收獲,而不是遺憾;有時候失去也是一種得到,而不是損失;有時候失去也是一種快樂,而不必悲傷。
譬如說,你愛上了一個人,而對方卻不愛你,這個人在無意的情況下,就成了你快樂和痛苦的源泉。結果是你不斷地努力,卻遭來不斷的挫折,越發疲憊和乏味。這時就需要你能以看山看水的心情來欣賞對方,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強求,無法得到的就要懂得放棄。當你放棄你深愛的人時也許就看見了深愛你的人,這時的失去也是一種快樂。
一個老人在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弄掉了一隻,周圍的人都為他惋惜。不料那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從窗口扔了出去,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道:“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來說也沒有用了,如果有誰撿到一雙鞋,說不定還能穿呢!”
顯然,老人的行為已有了價值判斷: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斷然放棄。也許,我們都曾經有過失去某項重要東西的經曆,且耿耿於懷,甚至留下心理陰影。究其根本,其實是我們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沒有在心理上正視失去、承認失去,總是沉湎於已經不存在的東西。事實上,無論你怎樣懊悔,已經失去的東西也不可能找回。與其如此讓自己不開心,不如靜下心來,認清現實,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也許自己失去的,正是別人應該得到的。隻有自己永遠懷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永葆快樂。正所謂,進退從容,積極樂觀,必然會迎來光輝的未來。放棄絕不是毫無主見,隨波逐流,它是一種主動調整,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在南山蜿蜒的小路上,東籬下,一個采菊的身影,揮罷衣袖,吟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在誤落塵網三十年之後,他選擇了守拙歸田園,失去了五鬥米,卻挺直了他的脊梁,失去高薪職位卻獲得自己所渴望的休閑生活。失去在此刻成就了詩人陶淵明的山水田園,因此不是所有失去都隻意味著缺憾。
當你嗑掉瓜子皮的時候,你得到了喜歡吃的瓜子仁;當你去商場花掉一把人民幣的時候,你的購物車裏必然裝滿了你需要的東西,這樣看問題,毫無疑問,每件事情都是讓人歡樂的。如此,我們才能脫離失去的無助與煩悶,走進因失去而獲得的光鮮世界。每個人都要明白:失去了昨天,必然會擁有充實的今天和美好的明天。而當後麵的一扇門向你關閉的時候,前麵的一扇門正在悄悄為你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