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以後,晉軍攻打楚國。這時,一名將軍勇往直前,殺敵無數,立了大功。楚莊王召見他,讚揚他說:“這次打仗,多虧了你奮勇殺敵,才能打敗晉軍。”這個將領百感交集,他淚流滿麵地說:“臣就是兩年前在酒宴中趁黑調戲大王愛姬的人,當時大王能夠重視臣的名譽,寬容臣的過錯,不處罰臣,還給臣解圍,這使臣感激不盡。從那以後,臣就決心誓死效忠大王,等待機會為大王盡忠效命。”其實,楚莊王在下令群臣都扯下自己冠纓的那一刻起,就贏得了人心,難怪他能在春秋五霸中擁有一席之地。
任何一個想成就一番大事的人,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都必須克己忍讓,心胸寬廣,忠厚待人。當年劉秀大敗王朗,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朗、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函。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眾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化敵為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毀了嫌隙,也鑄煉了堅固的事業之基,最終打造了光武中興的局麵。
在智者的眼中,心胸寬廣就是一件威力無窮的法寶。一位女企業家,發現身邊一位助手拿了自己抽屜裏的2000元錢,但她並沒有發怒指責這位助手,而是溫和地詢問:“家裏最近經濟情況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困難?”她不僅親切地關心這位助手,還自己拿出3000元錢,叫助手寄回老家去或留著備用。那位助手感動得熱淚盈眶,主動拿出了那不該拿的錢,並解釋了原因。後來一直對自己的女老板忠心不二,為企業做出了很多貢獻。從這些故事裏,我們都可以看到心胸寬廣能帶給給對方的感動,以及對方因感動而對本體產生的巨大回報。所以說,心胸寬廣,與人於己都有好處。
反觀曆史上那些善於妒忌的人,遇到一點不滿便怨天尤人,這些人縱然學問再好,也難成大器。三國時期的周瑜便是這樣的例子——他本是個卓越的軍事家,才能出眾、足智多謀,把東吳水師管理得井井有條。可是,當他得知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雖自知不如,但卻不甘落敗,於是整天心中盤算著如何打贏諸葛亮,最終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哀歎,落得個吐血身亡的結局。其實,這又是何必呢?心胸狹隘就是一把刺殺他的利刃。
多一分寬容,就少一分紛爭;多一分寬容,就少一分幹戈。寬廣的心胸就像大海一樣,有容乃大。正因為它敞開胸懷接納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壯觀的遼闊與豪邁!寬容不是膽小無能,而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大度,從而彙聚各方力量,為我所用。因此,要想做大事,成大事,就要放開自己的心胸。從我們的一言一行開始,修一顆寬容豁達的心。
不計人過是一種博大的胸懷
不計人過需要有寬廣的心胸,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以致成不了大事。三國時期的曹操卻是此中好手,曹操為人能夠不計人過,擅長化敵為友,與身邊的人很好地合作。
公元200年,曹操的死對頭袁紹發表了討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中,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被罵得狗血噴頭。曹操看了檄文之後問手下人:“檄文是誰寫的?”手下人以為曹操準得大發雷霆,就戰戰兢兢地說:“聽說檄文出自陳琳之手。”曹操於是連聲稱讚道:“陳琳這小子文章寫得真不賴,罵得痛快。”官渡之戰後,陳琳落入曹操之手。陳琳心想:當初我把曹操的祖宗都罵了,這下子非死不可了。然而,曹操非但沒有殺陳琳,還委任他做了自己的文書。曹操還與陳琳開玩笑說:“你的文筆的確不錯,可是,你在檄文中罵我本人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罵我的父親和祖父呢?”後來,深受感動的陳琳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使曹操頗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