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脾氣當然也立馬上來了:“你怎麼不去開車呢?跑到這兒把全車的人腳都踩過了,大家都得去開小轎車,就剩你自己坐這輛最大的轎車吧!”這樣針鋒相對,互不退讓,結果雙方都不愉快。因此,我們應當學會在適當的時刻避開鋒芒。所謂避開鋒芒,是指遇到問題時自己主動退讓,以退為進,尋找其他的方法和機遇來解決問題。
據說薑維當年圍困鄧艾於祁山一帶,正在進行殊死戰鬥時,後主劉禪在成都聽信宦官黃皓讒言,派出使臣,命令薑維班師回朝。薑維回到成都想拜見後主,了解緣由。後主卻連日不上朝,許久後才知道事情因果:小將閻宇善於溜須拍馬深得寵宦黃皓喜歡,黃皓進言後主發出詔書讓薑維撤兵,以便讓閻宇出戰立功。薑維不知還好,一旦了解實情,勃然大怒:“我一定要殺掉這個奴才!”後來被秘書郤正勸說才不至於感情用事。
第二天,後主與黃皓在後花園飲酒設宴,薑維帶了幾個人來拜見。有人向黃皓通風報信,黃皓慌忙躲到花園的一角。薑維來後叩拜後主,流著淚說:“臣將鄧艾已圍困在祁山,陛下接連降下三道詔書,召我回朝,不知陛下是什麼意思?”後主無語。薑維又說:“黃皓奸佞之臣,早早殺掉此人,朝廷才可以安寧,中原才可以恢複。”後主卻笑了:“黃皓不過是一個供使喚的小臣,就算他專權,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你又何必把他放在心上?”薑維叩頭說:“陛下今日不除黃皓,災禍很快便會降臨了!”後主說:“愛一個人便願意他活下去,恨一個人便要他死,你怎麼連一個宦官也容不下?”說著便命人到花園一側去找來黃皓,讓他向薑維叩頭請罪。黃皓哭鼻子抹眼淚地說:“小人不過是伺候皇上罷了,並不曾幹預國政。將軍千萬不要聽信外人的傳言,我這條小命隨時掌握在將軍的手裏,還請將軍可憐我。”說罷,又是叩頭,又是哭號。
薑維憤憤而出,見到郤正,就給郤正發牢騷。郤正說:“將軍將有大禍臨頭了。將軍若有個三長兩短,國家也就完蛋了。”薑維聽了大吃一驚,說:“請先生教我保國安身的辦法。”正說:“隴西漢中土地肥沃,將軍何不仿效武侯屯田的事。這樣,一可收獲糧食以供軍中之用;二可奪取當地大片土地城池;三可使魏國軍隊不敢對我漢中輕舉妄動;最後,將軍在外握有兵權,誰也不敢算計你,可以避禍。這就是保國安身的辦法,將軍應早早去實行。”薑維大喜,十分感激。第二天,薑維就上表後主,要求去漢中屯田,仿效諸葛亮。後主答應了,他便安然回到漢中。
如果薑維不走,針鋒相對,隻怕就是另一種局麵。為了他日不陷入黃皓的加害,薑維屈身退讓,不直麵衝突,避開了他的鋒芒,這才是智者的選擇。正是,小忍成大謀,大度見人生。
隨時清空煩惱,以免越積越多助長脾氣
為生活,為工作,為名利,為感情……人生忙忙碌碌。而大腦就像電腦硬盤,存儲著人生的點點滴滴。
平平常常的日子,一晃而過,並不會占用大腦太多空間。開心幸福的時光,人們全心享受,隻有像結婚生子這樣的大喜事,才會在腦海中保存為記憶。其他事情的相關信息,大腦很少會收集,因而也僅僅占用大腦極小的空間。然而,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不快樂的記憶卻能占到大腦“內存”比例的1%~10%。這可是不小的分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不愉快的事情對大腦的刺激更強烈,容易使人牢牢地記在腦海裏,並且很難消失。不知不覺中,大腦空間裏存儲的悲傷、鬱悶、煩惱、委屈就會越來越多。大腦被消極壓抑的情緒長期占據,激情和快樂就很難再進來。於是,每隔一段時間無名的抑鬱與困擾就會縈繞於心,內心就會有一種說不出的煩躁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