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張某一時衝動,迷失心智的結果。他當時如果肯把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計較眼前的利益得失,那麼上述的情況就不會出現了。相反,他可能還會在今後的工作中獲得更豐厚的經濟收入和職位前途。因此人在衝動的時候,一定不要輕易對某事做決定,這時如果不能克製自己,就很可能犯下錯誤,從而導致對自己或別人造成傷害。如果迷途不知歸返,而繼續衝動,那麼就會導致錯誤越犯越大,直到不可收拾。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其實,我們也可以說:“聰明一世,衝動一時。”因為,一旦有些錯誤犯下去之後,若不知悔改,可能會遺憾終生。古往今來,就連很多英雄好漢也是死於衝動之手。他人暫不說,三國時期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就都因衝動而死。
所以,當外物引發我們的某種情緒,使我們產生了衝動,我們就應該當機立斷把手中正在進行的事情停下來,這時候停止便是前進。因為衝動下的向前則可能讓我們錯的更多。我們應該待心緒平穩後,再對事情進行理性的分析,找出正確的解決途徑。
遇事冷靜回應,別急著發脾氣
從前,有一個孩子,他總是很愛發脾氣。他的父親就告訴他:“你每次想發脾氣的時候,你就在木板上釘一個釘子。”沒過多久木板上就釘滿了釘子,他的父親就告訴他“你現在就開始學習控製自己的脾氣,如果你想發脾氣而能夠及時控製的話,你就在木板上拔出一根釘子。”過了很久,木板上的釘子一根一根都被拔了出來,兒子高興很高興,於是告訴父親他已經學會怎麼控製自己不亂發脾氣了。這時,父親告訴他:“你看,木板上麵雖然已經沒有了釘子,但是那些窟窿卻清晰可見,好比你傷害了別人一樣,會留下疤痕。所以與其在傷害別人後道歉,不如學會控製自己,把傷害降至最低。”
記不清是哪位賢者說過:“我們在盛怒之下打出的每一拳,最終必定落到我們自己身上。”因此,當我們情緒不穩定時,最好在發言之前把舌頭在嘴裏轉上幾圈,通過時間緩衝,幫助自己的頭腦冷靜下來。在快要發脾氣時,嘴裏默念“冷靜,冷靜,三思,三思”之類的話。幫助自己控製情緒,增強大腦的理智思維。冷靜處世,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也是睿智的反映。隻有冷靜才會給人們留下永恒的懷念。
有一位公交車司機在心髒病發作後做了兩件事:一是將車緩緩地停在高速路邊,二是打開車門讓乘客下車。而最後,自己卻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原本可能造成一場嚴重交通事故的局麵,被這位冷靜的司機用他生命的餘力平安化解了。這是一件多麼需要智慧和耐力的事情。當時車上三十多名乘客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直到下車之後他們才心驚肉跳地發現自己避免了一場多麼大的災難。而這位司機以超人的冷靜,給自己譜寫了一曲偉大的讚歌。
冷靜能使人轉危為安,及時扭轉不利局麵,而亂發脾氣,不僅會遭人恥笑,而且會使人失去機會。
一位大學畢業生應聘於一家公司搞產品營銷,公司提出試用三個月。在這三個月中,他起早貪黑全力工作,業績頗為不錯。三個月時間很快就過了,這家公司的負責人還沒有提出正式聘用,這位大學生當即憤然提出辭職。公司一位副經理請他再考慮一下,他越發火冒三丈,說了很多過激的抱怨話。對方聽他說話過分,終於也動了氣,明明白白告訴他,公司不僅已決定正式聘用他,還準備提拔他為營銷部的副主任。由於他這麼一鬧,可想而知,這家公司也就不會再去聘用他了,好好地事兒,就這麼化為泡影。
遇事不冷靜,任憑思維在大腦中胡衝亂撞,隻會害人害己。不冷靜的人,往往不等了解清楚情況,就亂發脾氣。像上文的大學生那樣,不僅自己生氣,也讓別人不愉快,最終使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三國時期,曹操行刺董卓後,倉皇出逃,領著陳宮跑到呂伯奢家裏躲藏。呂伯奢是他父親的老朋友,見了他自然很熱情,就親自外出打酒,並安排下人殺豬招待他們。此時的曹操已是驚弓之鳥,所以當他在屋子裏隱約聽到呂家下人們的聲音“綁住,別讓這畜生跑了”,便以為呂伯奢要害他,就顧不上理智和冷靜了,拔劍相向,直接把呂家的人殺了個幹幹淨淨。後來搜至廚房才發現,對方綁住了一頭豬在那裏準備宰殺。發現自己已鑄成大錯,曹操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半路又砍殺了打酒回來的呂伯奢。跟他一起逃出來的陳宮看不慣了:“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曹操因此發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論調。陳宮黯然,棄曹操而去。這為曹操後來一統天下,留下了不少禍患。
這些事,都是不冷靜造成的。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冷靜地麵對社會百態,隻有冷靜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掌握主動。這世界有那麼多事情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突發的事情更是接二連三。因此任性而為,意氣用事,對我們沒有什麼好處。我們應該做的是,掌控自己,讓自己學會冷靜麵對人生的各種問題。隻有一個遇事能冷靜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有力量的人。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發生突變情況下,抓住事情的主要根源,找到靈活的解決措施,使生活變得輕鬆、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