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緩解壓力——勞身不勞心(1)(2 / 3)

首先,我們要麵對現實,設定客觀現實的目標。很多時候,所謂的壓力是因為我們給自己製定了不合實際的目標。對自己和別人的期望值要實際一些,使之切實可行,才可以避免因實現困難或無法實現而導致緊張焦慮。有些人是“完美主義者”,凡事都追求完美。但事實不可能盡如人意,誰也不是萬能的人。所以,一定要調整自己的生活目標,客觀地評價事情、評價自己,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其次,我們不僅要保持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態度,還要保持一顆坦然麵對成功與失敗的平常心。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長久保持自己的心情舒暢。另外,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情、品格和價值觀,任何人都不會隨便迎合你的意思,就像你自己也未必符合別人的要求一樣。有時,對別人的要求越高,所得的結果反差越大,自己的不滿情緒也會越大。所以適當放低對別人的期望,你就容易得到滿足。

再者,當麵對人生固有的煩惱和環境變化帶來的種種困惑,比如疾病的糾纏、追求的失落、奮鬥的挫折、情感的傷害、學習和工作的壓力等等的困擾時,不良的情緒就很難杜絕。此時我們可以利用宣泄法將內心的壓力排泄出去,以免身心受到打擊和壓抑。

這裏所講的宣泄法,不是遷怒於人、找替罪羔羊,而是以合理的途徑讓情緒釋放出去。遷怒於人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有這樣一組漫畫:一個領導模樣的人,正在訓斥一位職員。這個職員情緒不好,回家就跟妻子鬧。妻子不高興了,轉而罵了孩子幾句。小孩子受了委屈,就踢自家養的小狗。小狗奪門而出,剛好咬到了從門口經過的那位領導。漫畫到此結束,然而卻蘊含了很深的意味,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情況是惡性循環。大家轉著圈發泄,卻沒有解決問題,因此,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

正確的宣泄法應是文明、高雅、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比如,當遇到不愉快的事時,不要自己生悶氣,把不良心境壓抑在內心,而應當學會傾訴。傾訴過後自己的心情會變得坦蕩舒暢。而不善於言語表達的人可以選擇以靜製動,默默地侍花弄草、觀賞鳥語花香,或揮毫書畫、垂釣河邊等,借用這種清靜雅致的態度平息心頭怒氣,從而排除沉重的壓抑。若實在太壓抑了,不妨痛哭一場,哭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人的不愉快情緒的直接外在流露。醫學上講,短時間內的痛哭是釋放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

當然可以用來宣泄方法還有很多,個體采用宣泄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從輕微的一聲歎息到仰天怒吼、拳擊、打球、散步等都可以起到宣泄作用。比如,當壓力來臨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試著轉移注意力:當與人發生爭吵時,馬上離開這個環境,去外麵打球或購物;當哀愁、悲傷發生時,先避開根源對象,不去想或遺忘;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也可使情緒得到緩解。總之,我們應該多接觸令人愉快、使人輕鬆的事物。避開和忘卻一些沉重而不可改變的事。

而對於許多無法避免的事情,不妨用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問題。從前,有個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臉:天不下雨,她就掛念賣雨傘的大兒子沒生意做;天下雨了,她又憂心開染房的二兒子不能曬布。後來,有個鄰居對她說:“你怎麼就這麼悲觀呢?你可以這樣想,如果下雨了,大兒子的生意一定好;如果不下雨,二兒子就可以曬布。”老太太一聽恍然大悟,從此不再愁眉不展。

既然我們明白了壓力無處不在,那麼我們就必須及時地、適當地通過情緒調節來緩解心理壓力。為消極的情緒找個突破口,該宣泄時一定要宣泄,避免它給精神和身體帶來更重更大的傷害。

減輕壓力,要學會豐富生活

在迅速擴張的現代化城市中生活,人的欲望永不滿足,於是很多人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人每天重複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枯燥而焦灼。腦子裏隻有怎樣讓生意好一點,怎樣讓工作輕鬆點,怎樣買房買車,怎樣找個好對象,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掙錢的工具。這樣的日子久了,就讓人感到疲累而乏味。

怎麼樣來改善這種狀況,減輕生活中的壓力呢?培養自己的愛好,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是個一舉兩得的選擇。所謂豐富,是要有不同的經曆,做不同的事情,下麵我們總結了10條小建議,有助於人們盡快找到合適的方式豐富生活,走出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