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緩解壓力——勞身不勞心(1)(1 / 3)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在種種外在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很多人倍感吃力。過度的壓力會引起身心衰弱,身心衰弱又會導致人無法輕鬆應付挑戰,進而造成更大的壓力,使身心狀況進入一個惡性循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壓力的緩解和釋放顯得尤為必要。

正確認識與對待壓力

壓力指人的精神遭遇外界影響而帶來的心理緊張,或者痛苦。當今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壓力逐漸加重,一些性格內向、內心脆弱的人常常因為某種心理社會因素造成精神上的困擾,從而感覺精神狀態不佳,麵色萎靡,內心沉重,更有甚者痛苦不堪。

壓力不是一種想象出來的疾病而是身體“戰備狀態”的反應,這是當我們意識遇到某種情形,或者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潛在的威脅性的時候做出的自然反應。

當我們感到威脅性的時候,大腦自動分泌出包括腎上腺素等的激素。腎上腺素通過血管流淌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當這些荷爾蒙流到心髒、肺和肌肉的時候,會發生一些特殊的生理反應:我們的心跳開始加快,呼吸開始急促,肌肉緊張並準備行動,視覺變得敏銳起來,思維敏銳,身體開始出汗。這時的壓力本身並不是什麼壞事,它對人是一種良性的刺激。不幸的是,因為我們中大多數人並不需要打仗廝殺,我們的身體卻保持警戒狀態,不能放鬆,放不下這根弦。緊張不安和焦慮保持在身體中,並隨著我們遇到的每一件,能引起緊張情緒的事情不斷積累上升。而壓力太大、太長久對個人的健康就表現出明顯的不利。

長期的身心及情緒緊張和壓力不僅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的促發隱患,還會削弱人的機體抵抗病毒和細菌的侵襲能力,使感冒病毒等在鼻腔等部位取得棲息滋生的優勢,使人易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即形成所謂易感冒的虛弱體質。

日本學者對260名免疫力低下的易感者及12名患感染性疾病死亡者進行生活方式行為跟蹤調查,發現這些人中90%以上存在各種緊張和壓力,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曾為事業或生意疲於奔命,緊繃生命之“弦”,使得體質普遍下降,許多人在流行性和感染性疾病麵前顯得不堪一擊。

在這種情況下,像頭皮屑、痤瘡、麻疹、黑眼圈成、皺紋、頭發大把脫落等情況也都跑到我們麵前。比如,我們大多數的人有十萬根頭發,每天掉大概一百根頭發是正常現象。若脫發嚴重,枕頭、衣服、梳子上經常沾滿了頭發,可能就是壓力過大所致了。因為,當身體得病或者受傷的時候頭發就會停止或延緩生長。所以,當你經曆一個壓力非常大的事件的時候,你的頭發就會停止生長,然後八周之後你會發現頭發掉落的數量要比平常多出很多。當然一旦生活恢複正常,頭發會再次開始自然地生長。

壓力無所不在,隻是程度上不同,每個人也都在不知不覺當中對壓力做出各種的調適。請試著感覺看看,當你長期保持一個坐姿時,身體的某個部位是否正在承受著壓力?你是否會主動調整一下姿勢?如果你一直維持這樣的姿勢,結果會怎樣?

人們往往認為壓力大都是由壞事引起的,事實上,有時好事也會帶來壓力。據說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一直不太相信自己這個要飯的和尚能有如此好運,以至於有一次在花園裏得意忘形,對馬皇後說自己怎麼就當了皇帝,大有覺得自己不配的味道。事後為此後悔,要殺掉當時在旁邊聽到了他說那些話的人。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他把內心的壓力轉化為攻擊他人,於是殺戮就成了對抗來自想象中的、不被信任的心理壓力的工具。

好事之所以會形成心理壓力,是因為人內心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每個人都有一個現實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這兩者之間會存在一些差異,理想的自我一般比現實的自我要好一些。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剛好接近理想的自我時,正常人都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如果“好事”遠遠超過理想的自我,那就麻煩大了。可我們既不是朱元璋,也不是別的暴虐皇帝,我們的壓力不能靠殺戮來解決。

因此,現代人要樹立科學合理的生活觀念,即使在節奏急促、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也要學會適度放鬆和休息,適度調整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別被緊張和壓力所擊垮。

麵對現實,為壓力找個宣泄口

清晨,在地鐵或公交車上,總能看見一些沒精打采、形色匆匆或脾氣暴躁的人。高強度的生活節奏壓得人們焦灼不堪、神情疲憊,這也是現代都市生活的必然產物。麵對這樣的生存環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麵臨著一定的壓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麵對壓力、緩解壓力,能否為壓力找個宣泄口讓它及時宣泄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