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心理調適——把身心調整到最佳狀態(3)(2 / 3)

因此,運動心理學家主張,不要等到出現了沮喪心情時才去跑步,最好平常也進行跑步健身,以促進人體內荷爾蒙分泌量的增加。這樣,即使遇到不如意的事,也不至於產生沮喪心情,即使產生沮喪心情,也較輕微,不會使人長期鬱悶。因此,建議人們加強健身鍛煉,最好養成天天鍛煉的好習慣。如果不能堅持天天鍛煉,每周至少也應鍛煉3次左右,每次不少於半小時。這樣,你就能夠遠離沮喪。

遇到不開心的事要學會忘懷

人生在世不稱意的事情多了去了,而且越是不稱心的事情就越難忘懷。但是這類事情積在心裏多了,機體就會被腐蝕,心中就會充滿憎恨和怨憤。嚴重的甚至會導致精神崩潰,陷自己於瘋狂。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忘懷,把不愉快的事放在一邊,做點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的心情變得開朗起來,快樂起來。

假若你愛的那人早已另有懷抱,那麼你再惦記、再努力,也終究是一場空。久久不能釋懷,徒然傷害別人,灼痛自己,也會毀壞那份原本美好的情誼。既然如此,不如忘懷的好。隻有忘懷,才可以把那些已失去或不可得的東西放逐出心中,以求安寧;隻有忘懷,才可以讓自己不必執著於過去的種種,開開心心開始新的生活旅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為了各自的目標努力奮鬥,可是,不可能事事都如你所願地發生、發展。很多時候,我們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我們擁有不了我們所渴望的,於是耿耿於懷。然而這又有什麼用呢?徒自傷情罷了。我們何不學學那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說葡萄酸的小狐狸呢?它用盡辦法還是無法吃到葡萄時,就告訴自己:“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然後,瀟灑離開,再不惦記。由此可見,忘懷是一種灑脫,能使人不斷淘汰不好的東西,然後重新汲取。

忘懷是一種心境,能達到這種心境,生活就會變的充滿快樂;忘懷是一種品行,能有這種品行的,生活就會變的寧靜優美;忘懷是一種智慧,用智慧眼光看人生的得失,生活會變得更加幸福輕鬆。畢竟,今日之你已非昨日之你。過去積年累月形成的那些痛苦與創傷、錯誤和愧疚,如果不懂得擺脫與清除,必然會成為你向前奔跑的負累。我們生活在現在,沒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過去了的不愉快。忘懷,是我們忙碌生活裏的一片綠蔭,它讓我們在燥熱疲倦時,可以獲得喘息。

每個人心裏都有難以忘懷的事,越是想忘記,它卻越深刻。這時,就不要去提醒自己忘記,而是讓自己忙碌起來或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去想是忘記最好的良藥。曾經有個智者被人陷害,他的一個朋友說:“我知道是誰陷害了你。”他立馬阻止朋友說下去:“你千萬別告訴我,我不想知道。”朋友很詫異,他就解釋:“事情已經發生了,知道又怎樣?不管是誰讓我走到這一步,都已經是事實。因此,還是不知道的好。”這位智者的做法讓人讚歎,因為,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奸邪小人。如果你什麼事都和他們計較,怎麼會有好心情呢?

哲學家康德便是一個非常懂得忘懷之道的人。有一天,他發現他最信任的仆人蘭佩,一直在有計劃地偷竊他的財物,他就把蘭佩辭掉了。但是他又十分懷念這個跟他感情深厚的仆人,而當他想到這個仆人的偷竊行為時,又十分悲傷。於是,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記住,要忘掉蘭佩。”康德是明智的:麵對仆人的背叛,他選擇忘懷,避免讓自己陷入悲不自勝的情緒。

所以,要想生活得更好,一定要學會忘懷。雖然人總會有不開心的事,但是沒有必要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憂鬱。一個人若能忘懷心中的不得誌、憂鬱、怨恨等消極性情緒,那麼不愉快的心情自然漸漸消失。代之而起的則是朝氣蓬勃的新生,精進和勤奮將再度在你身上發出耀眼的光輝,日子也會過得越來越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