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182
脫離實際的大道理是無法用來教育別人的。
分蘋果
一位心理學家曾作了這樣一項調查:他選出50位成功人士,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紀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有兩封回信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那位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有一大媽媽媽拿來幾個蘋果,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剛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一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
那位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大小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點滴感悟
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話,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道理183
單純的模仿隻會扼殺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畫畫
有個小男孩到了上學的年紀,他背起書包,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學校。
早上,老師開始上課,她說:“今天,我們來學畫畫。”那小男孩心想:“好哇!”他喜歡畫畫。他會畫許多東西,如:獅子和老虎,小雞或母牛,火車以及船兒……他開始興奮地拿出蠟筆,徑自畫了起來。
但是,老師卻說:“等等,現在還不能開始。”老師停了下來,直到全班都專心看著他。老師又說:“現在,我們來學畫花。”那男孩心裏高興,他喜歡畫花兒。他開始用粉紅色、橙色、藍色蠟筆,勾勒出他自己的花朵。但此時,老師又打斷大家:“等等,我要教你們怎麼畫。”她在黑板上畫了一朵花。花是紅色的,莖是綠色的。“看這裏,你們可以開始學著畫了。”小男孩看著老師畫的花。又再看看自己畫的,他比較喜歡自己的花兒。但是他不能說出來,隻能把老師的花畫在紙的背麵,那是一朵紅色的花,帶著綠色的莖。
另一天,小男孩進入教室,老師說:“今天,我們用黏上來做東西。”男孩心想:“好棒。”他喜歡玩黏土。他會用黏土做許多東西:蛇和雪人,大象及老鼠,汽車、貨車。他開始捶揉個球狀的黏土。老師說:“現在,我們來做個盤子。”男孩心想:“嗯,我喜歡。”他喜歡做盤子,沒多久各式各樣的盤子便出籠了。但老師說:“等等,我要教你們怎麼做。”她做了一個深底的盤子。“你們可以照著做了。”小男孩看著老師做的盤子,又看著自己的。他實在比較喜歡自己的,但他不能說,他隻是將黏土又揉成一個大球,再照著老師的方法做。那是個深底的盤子。
很快的,小男孩學會等著、看著,仿效老師,做相同的事。很快的,他不再創造自己的東西了。
點滴感悟
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法靠模仿得來的,正如學畫的人如果隻知道拿旁人的作品做自己的標準或典範,他畫出來的畫就不會有自己的特點,隻能成為一個畫匠。不要人為的限製別人發揮自己的特點,多給個人能力的發展留些空間。
道理184
和一個人相處久了,就會染上相同的味道。
玫瑰的朋友
有一天,一個人在回家的路上發現路旁有一堆泥土,土堆中竟然散發出非常芬芳的香味。他很喜歡這種香味,於是就把這堆土帶回家去,放在角落裏。一時之間,他的家中竟然滿室香氣。
這個人不明白為什麼會如此,好奇而驚訝地問這堆泥土:“你是從哪裏來的珍寶,或是一種稀有的香料,為何你能散發出持久濃鬱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