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有價值的信息,可能會幫助他做成一筆大買賣,也可能會使他避免一次大失敗。你說他能不感激你嗎?
同樣,當你這樣做了之後,對方也會無私地把他所知道的有價值的信息告訴你。這就叫“投桃報李”。
如此一來,大家的事業都會獲得發展和促進,可謂相得益彰,彼此的感情和友誼也會越發深厚。
4、說到做到,忠實守信
經商的人最忌諱的一點,就是欺騙他人,不守信用。
這種人有可能做成幾筆賺錢的買賣,取得暫時的成功。但是,時間一長,名聲越來越臭,人們都不願意與他合作或交往,其事業必然得不到大發展。
因此,商界朋友間的交往,一定要做到“說到做到,忠實守信”。
當然,這並不是說,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實踐自己說過的話。有時候,由於出現了各種困難而導致無法及時兌現諾言的事情也可能會發生。在這種時候,應該向對方坦誠說明原因,並提供補救之策,適當推遲日期,也是完全能夠得到對方理解的。
與朋友一同做生意
與人合作是經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如何做到互惠互利,共享共榮呢?在這方麵香港著名華商李嘉誠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李嘉誠是一個朋友眾多的商人,但李嘉誠還是一個善於與朋友合作的商人,在怎樣與朋友一起做生意這方麵,李嘉誠有著一整套心得體會。舉例來說,在投資北京王府井建設的項目中,他與馬來西亞富商郭鶴年的合作就十分有成效。談到與朋友一起做生意,李嘉誠認為以下三點很重要:
一、互惠互利,共渡難關
李嘉誠認為,當貿易的雙方都遵守互惠原則時,就會演變成自由貿易的關係;反之若有一方不遵守互惠原則,就會形成保護主義。向對方敞開大門,既有利於吸收對方的有利方麵,也有利於發揮自己的優勢,可以說,這是一個十分有效的商業原則。從商業的發展來說,企業結盟的最大一股推動力是市場和技術。在過去,不同的技術各自獨立發展,很少重疊。今天,幾乎沒有一門技術和一個領域還是這種情形,即使是大公司的研究部門,都沒有辦法供應公司需要的一切技術。所以,製藥公司必須和遺傳學家結盟,電腦硬件公司必須和軟件公司結盟。技術發展愈快,企業也就愈需要結盟。在這種結盟的背景下,技術和信息的交流、資金和人員的滲透都會給自己的公司和夥伴公司帶來巨大的活力,並極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經營成本,所以說,商業合作的魅力就在於此。
二、選擇盟友要共享共榮
李嘉誠認為,商業合作應該有助於競爭。聯合以後,競爭力自然增強了,對付相同的競爭對手則更加容易獲得勝利。但是,有許多公司之間的所謂聯合隻是一種表麵形式,在利益上並沒有達到共享共榮,這種情況往往就容易讓對手從內部攻破而導致失敗。
戰國時,魏國在選擇聯合對象時所注意的一點是“遠交近攻”。韓、魏、齊三國結成同盟,打算進攻楚國。但楚、秦乃是同盟,不小心謹慎行事,秦國就會出兵。因此三國先向楚派出了使者,表明了友好的態度,提出進攻秦國的建議。三國的提議,對楚國來說是收回曾被秦國掠奪的領土的好機會。楚國答應了這個建議的情況被傳到了秦國後,韓、魏、齊三國先向楚發起了進攻,但秦國卻坐視不管,於是獲得了全勝。楚、秦二國就是在選擇合作夥伴時不慎,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由此可知,商業合作必須有三大前提,一是雙方必須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須有可以合作的意願,三是雙方必須有共享共榮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
三、分利於人則人我共興
對於經商,中國人一直以謀求利益為經商之目的,所以古語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千百年來,商人們抱定一個宗旨:無利不起早,沒有利潤的事情是商人們所不願意涉足的。因此,李嘉誠在生意合作中總是抱著分利與人則人我共興的態度,與他人積極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