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有錢一定要大家賺(1)(2 / 3)

洞察力乃智慧之源泉

作為一個生意人,貴在有非同一般的洞察力,一個古老的寓言可以用來說明他們所具有的洞察力。

從前有一隻蠍子和一隻青蛙。蠍子想穿過池塘,但它不會遊泳。於是它爬到青蛙旁邊問道:“青蛙先生,能不能讓我躺在你的背上,你馱我過池塘?”“本來是可以的,”青蛙回答道。“但我不得不拒絕你,因為你會在我遊過池塘的時候刺死我。”“但是我為什麼要刺你呢?”蠍子問道,“我並不想刺你,因為如果我刺了你,你會死去而我就會掉進水裏。”

盡管青蛙知道蠍子可以致它於死地,但是從邏輯的角度講還是有說服力的。青蛙覺得,在這種情形下,蠍子可能會收斂它的尾部。於是青蛙同意了蠍子的請求。蠍子爬上了青蛙的後背,它們一起向池塘對岸遊去。遊到池塘中間時,蠍子抽動尾部刺向青蛙。青蛙受到了致命的傷害,哭喊道:“你為什麼要刺我?你說過並不想刺我,因為我要死了,你也會掉進水裏。”“我知道,”蠍子說,這時它開始下沉。“但我是蠍子呀,我不得不刺你,因為那是我的天性。”

傳統的至理名言鼓勵你像青蛙一樣思考問題。人的天性可以改變,它竊竊私語。任何人如果足夠努力就可以完成他想做的任何事情。確實,經理的職責就是要引導這種改變。製定規則和政策來控製雇員不願意受拘束的傾向;向他們傳授技巧和能力來彌補他們缺乏的特性。

作為經理所有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限製或修正適合的天性傑出的經理們完全抵製這種思想。他們記住了青蛙忘掉了事情,即每個個體,比如寓言中的蠍子,都有其獨特的天性。他們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受不同方式的激勵,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他們清楚,對一個人的改造都會有一個限度。但他們並不是消極對待這些差異,相反,他們盡量排除其不利因素。因此他們在這些差異之中尋求突破。他們幫助每一個人在其已經具有的特點方麵更上一層樓。

簡單地說,這就是我們聽到的有成千上萬名傑出經理讚同的洞察力真理人並不能改變太多,因此不要在他並不具備的方麵花時間,而應該盡量發揮他已有的優點,這一點已經夠艱苦的了。

這種洞察力可以說是傑出經理們的智慧之源泉。它可以解釋經理們如何與雇員共事以及為雇員所做的一切事情。這也是他們作為經理成功的基石。

這種洞察力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它解釋了傑出經理們為什麼不相信人具有無限潛力;為什麼不幫助別人彌補缺點;為什麼對每一個雇員要堅持打破“金科玉律”;以及為什麼他們偏愛這樣做。它也解釋了傑出經理們為什麼要打破傳統至理名言確立的所有常規。

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這卻是一個複雜而且微妙的洞察力。不需任何強詞奪理你就可以得到暗示性的結論,即經理們應忽略個人的缺點,以及所有培訓都完全是浪費時間。兩個結論都不對。正如所有革命性信息一樣,這種洞察力需要人來解釋:傑出經理們如何運用它?它對雇員提出了什麼樣的要求?它對公司又意味著什麼?

安靜則治,暴久則亂

一位生意人,在失敗的環境中,要做到頭腦冷靜,就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自己的從容,鎮靜來應付競爭對於的喧嘩和失敗的襲擊,這是一種很高明的謀略。

當遭遇失敗時,震驚,驚慌的結果隻能是走向更大的失敗。一個企業的負責人如果被失敗嚇昏了頭腦,冷靜麵對都談不上,更別說采取有效搭配措施反敗為勝了。一旦麵臨危機,遭受失敗,無論影響有多麼嚴重,都要敢於正視現實。應該說,危機與失敗對人的心理衝擊是很強烈的。商家麵對的危機與失敗就是對自己的考驗。據心理學家分析,人在遭受挫折和打擊時,常見的心理包括震驚,恐懼,憤怒,羞恥,絕望等,這些都是極為不利的心理因素,如果陷入心理挫傷的泥潭不能自拔,那麼就會在失敗中越陷越深,一直走向毀滅。所以,要警惕這些失敗的影響,麵對危機與失敗,要有正確的認識和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

宋朝的蘇軾在《留侯論》中說“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也就是說,在事變突然降臨時,能夠控製自己的驚恐和憤怒,這才是大智大勇的體現。古往今來,許多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謀略家都是把處變不驚,臨危不亂視為個人修養的重要內容。麵對危機最重要的是保持沉著冷靜,處變不驚。古人說:“安靜則治,暴久則亂”。如果心理慌亂,那麼行動必然要亂,隻有冷靜沉著,才有可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