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有錢一定要大家賺(2)(2 / 3)

微軟的策略

1997年8月6日,計算機界傳出了一項驚人的消息,微軟公司的老板比爾·蓋茨宣布,他要向陷入危機之中的蘋果電腦公司注入資金1.5億美元。消息一傳出,電腦業無不為之驚愕,各界人士一片嘩然。

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近些年來,微軟與蘋果一直是計算機市場上的重量級拳王,互為對手,在市場競爭中鬥智鬥勇,各逞風流。

如今,蘋果公司虎落平陽,龍臥淺灘。昔日的王者風範已經逐步消退,再差一步就要被淘汰出局,若微軟再出重拳,肯定會將蘋果逼到絕路。不過,微軟非但沒有這樣做,而且還伸出手來主動拉蘋果一把,著實讓世人大吃一驚:微軟的此番行為,到底所為何意呢?

說起蘋果電腦公司,乃是一家大名鼎鼎的高科技企業,20年前,喬布斯和夥伴烏茲尼克在美國矽穀的一個破舊車庫裏,創立了引起電腦產業革命的蘋果電腦公司。

喬布斯第一個將電腦定位為個人可以擁有的工具,就像汽車一樣,可供每個人使用,這在那時可是破天荒的觀念,對一般人而言,過去的大型電腦簡直是一頭巨型怪物,被供奉在電腦中心的冷氣房裏,被精心保護著。隻有少數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可以接近並利用它來做點事。

喬布斯基於自己的想法,推出供個人使用的蘋果電腦,從而引起了電腦迷的重視。尤其是蘋果所開發的麥金托什軟件,更是一件異想天開的劃時代之作,它開創了在屏幕上以圖案和符號呈現操作係統的先河,大大方便了使用,是軟件業的革命性突破。

靠著這些製勝法寶,蘋果公司剛剛誕生便一鳴驚人,它的銷售業績連年遞增,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實力迅速增加,它在個人電腦市場的占有率曾一度超越老牌巨人IBM 公司。為此,蘋果公司大有傲視群雄的派頭。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進入20世紀9年代以後,電腦的網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全球互聯網絡成了家喻戶曉的熱門事物。許多電腦公司意識到,要抓住90年代的價值增長機會,就必須抓住時機及時地搭上互聯網這趟快車。

實際上,這次機遇確實也造就了一大批電腦業界的後起之秀,如微軟公司、太陽微軟係統及網景公司等。這些電腦業的新秀充分利用網絡化這一趨勢,著重確定自身在某一方麵的優勢,從而站穩了腳跟並獲得了迅速發展。蘋果公司在這一大潮當中卻反應遲緩,行動滯後,它的優勢逐漸喪失,市場占有率急劇萎縮,財務收支狀況連年惡化,1995年、1996年都連續處於虧損狀態,數額竟高達數億美元。

為了挽回昔日聲譽,重現蘋果雄風,蘋果公司也做了諸多努力:1996年它曾宣布裁員計劃,試圖靠降低人員開支來降低成本,達到阻止經營惡化的目的;近幾年,蘋果公司又頻繁地更換企業領導人,今年甚至又請出了蘋果公司的元勳喬布斯出任總裁,希望借此恢複蘋果元氣。

盡管如此,蘋果的經營業績仍然不盡人意,昔日的王者之氣已消失殆盡,蘋果帝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在蘋果公司焦頭爛額、度日如年之際,昔日的對手微軟公司突然伸出了援助之手。不僅讓蘋果深感意外,也讓所有的業界人士迷惑不解。

真的有雪中送炭的救世主之說嗎?毫無疑問,在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資本市場競爭當中,是不可能出現這種奇跡的。盡管比爾蓋茨曾是蘋果公司中的一員,曾參與過風靡一時的麥金托什的研製開發,但與自身的經濟利益比較起來,這一份對蘋果電腦的舊情無疑就顯得分量太輕了。

蓋茨不是什麼普度眾生的救世主,他向蘋果公司斥資1.億美元以幫助蘋果渡過難關,是有自己打算的。

蓋茨深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蘋果作為一家輝煌一時的電腦霸主,雖然目前元氣大傷,窘境連連,但是它的潛在實力不可低估,連其賴以異軍突起的製勝法寶視窗操作係統軟件,也有蘋果的麥金托什軟件的影子在裏麵。

許多電腦公司也都在抓住蘋果乏力的機會,紛紛提出與它合作的建議,如1996年蘋果就與康柏、迪吉多等公司結成了聯盟。微軟公司的一些主要競爭對手如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 )、大智公司、太陽微軟公司,特別是網景公司都在借助與蘋果的合作來與微軟帝國明爭暗鬥。